市民楊阿姨買的"蠶絲被"。
半島都市報3月7日訊(記者 景毅 實習生 徐揚) 近日,家住臺東三路的楊阿姨趁天氣轉暖蓋上了年前買的蠶絲被,結果蓋了兩晚上後渾身直痒痒。記者走訪發現,市場上蠶絲被售價相差數十倍,有些蠶絲含量較低的產品為了規避處罰,在名字上打起了擦邊球,改成了蠶寶被、絲柔被等。
「這蠶絲被也太坑人了,連普通棉被都不如。」7日上午,楊阿姨致電本報新聞熱線96663反映了此事。據楊阿姨介紹,年前她在福泰廣場舉辦的一場展銷會上購買了一床蠶絲被,當時由於活動臨近尾聲,銷售人員稱蠶絲被賠本處理,按200元一床賣給了楊阿姨。
回家後楊阿姨一直沒捨得蓋,直到近日天氣轉暖她才換上了新被子。然而連著蓋了兩宿後,楊阿姨隱隱覺得身上痒痒,她把被子換回原來的棉被後就沒事了。楊阿姨說,她之前蓋過商場裡買的蠶絲被,除了感覺輕薄柔軟外沒有任何異常,她懷疑這床蠶絲被的質量有問題。
記者注意到,這床被子的一角縫著一個「蠶絲被」的布籤,但具體含量並未註明。被子另一角則是產品的品牌廠家標識,顯示為上海水晶家紡,生產廠家為上海水晶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
7日下午,記者終於撥通了被子標籤上所留的「服務熱線」。一位于姓經理先是詢問購買價格,當得知老人是花200元購買的後,於經理反問記者,「你覺得花這個價錢能買到蠶絲被嗎?」於經理表示,他們公司在全國有近千家銷售點,部分流動展銷會的貨源渠道可能不太正規,銷售人員的說法存在誇大宣傳的嫌疑。
這位於經理表示,按照記者的描述,楊阿姨買的這床被子填充物應為混紡材料,其中蠶絲的含量應該在20%~30%左右。於經理說,目前全國蠶絲的價格每斤大約300元左右,做一床純蠶絲的被子光成本就一千多元,低於這個價格的成人被子都不可能是純蠶絲被。由於當初的展銷會早已撤攤,加上老人手頭上沒保留好購物憑證,想要維權難上加難。
記者在市場上走訪時發現,蠶絲被的質量及價格參差不齊,讓消費者無所適從。一超市的導購員告訴記者,造成價格差異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品牌不同,蠶絲被的規格、面料、填充物的質量都會影響價格,同樣的規格和填充物,純棉面料的蠶絲被價格會相對高一些,填充物中蠶絲含量越高價格越貴,相同含量的蠶絲,長蠶絲比短蠶絲貴,桑蠶絲比柞蠶絲貴,「一分錢一分貨,一對比就知道差距了。」
■辨識
三種方法讓假蠶絲現原形
青島市質監局紡織纖維檢驗所技術人員介紹,市民可用一些簡便的方法鑑別蠶絲含量及品質。
一、84消毒液浸泡法
特性:天然蠶絲主要成分為動物蛋白,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能使蛋白質迅速溶解,而棉花或化纖則不能溶解。
局限:此方法不能鑑別出摻雜的羊毛下腳料以及劣質蠶絲下腳料。
實驗結果:記者將床上用品商店提供的桑蠶絲填充物與楊阿姨被子裡的填充物進行了對照,結果發現,投入84液後,商家提供的桑蠶絲很快溶解,而楊阿姨被子裡的填充物則沒有明顯減少。
二、燃燒法
特性:蠶絲燃點很低,離開火很快會熄滅,燃燒時會發出類似動物毛髮燃燒時的氣味。
局限:該方法不能鑑別摻雜羊毛、蠶蛹等下腳料的蠶絲。
實驗結果:記者將蠶絲靠近打火機後,蠶絲很快燃起並冒起灰煙,離開火焰後便很快熄滅,燃燒時能聞到濃烈的燒焦頭髮的味道,燃燒後的灰燼很容易碾碎。而楊阿姨家被子的填充物點燃後迅速燃燒起來,並冒起黑煙,即便離開火源仍能繼續燃燒,燃燒時還散發出一股刺鼻的燒焦塑料的味道。
三、顯微觀察法
特性:優質桑蠶絲纖維細長、柔滑、透亮,而劣質填充物多是一些粗糙纖維,顯微鏡下對比明顯。
實驗結果:記者在放大40倍的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桑蠶絲絲質透亮、均勻,而劣質品的纖維毛糙、不透亮且短碎。
記者 景毅 實習生 徐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