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農網鄧武傑:做農產品區域品牌要同步規劃供應鏈支撐

2020-12-19 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上,惠農網聯合創始人、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特聘專家鄧武傑,發表了題為《協同供應鏈賦能農產品區域品牌高質量發展》的演講,他認為農產品區域品牌最大的痛點不是賣不出去,而是賣出去產不出來,產出來以後送不出去,送出去有投訴。

因此一個成功品牌電商化的營銷往往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比如在源頭有農戶、有合作社、有企業,在中間段有代辦、有倉儲、冷鏈、物流、運輸,在前端有渠道、客戶分銷以及推廣的平臺,這些因素串起來就是協同的過程,鄧武傑還將這種協同的過程比喻成足球比賽。

「上一屆世界盃大家深有體會,以往足球世界盃中凡是一個球隊有一個明星球員基本上能夠打勝仗,但是現在不行了,一個球隊中需要更好的搭配,就好比做農產品電商,比如說做銷售的叫做前鋒,中間做商品化的角色叫做代辦,包括後端有後衛就是農戶和合作社,每一個角色必須要緊密合作。」

鄧武傑說,如果要踢全場,做農產品電商一個人把所有都幹了,最終的結果就是累死自己、餓死同行、坑死客戶。

最後,他透露構建協同供應鏈可以從三個環節入手:

第一,地頭品控,從農戶階段控制大小、採摘等等;第二,代辦品控,如何控制儲運、包裝、商品化。第三,運營品控,電商企業如何做內容、如何做流程、最終交付,三個角色緊密配合,圍繞鏈條進行創新。

據悉,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主題為「數字引領農業進化、電商驅動品牌增長」,於11月29日在南京江蘇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村電商供應鏈博覽會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委會聯合主辦,億邦動力承辦。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保證現場嘉賓原意,未經刪節,或存紕漏,敬請諒解。

以下為演講實錄:

鄧武傑: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剛才分享了關於品牌的故事,我們講一講作為品牌最重要實現市場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點,我講協同供應鏈,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

在分享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回顧一下今年大家深有感知的幾個事情:第一,疫情發生以後,我們知道武漢在疫情發生以後,全國各地都給予了支持,源源不斷的物資,但是我們發現很多物資積壓在展館中,後來把做醫藥流通的一個企業引入進來,他做了三個事情:第一,把武漢所有在缺的東西進行梳理,每天進行公示,比如說缺口罩是哪一個型號、藥水是缺哪一種類型,慢慢全國各地的援助達到一種平衡,在應急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所說的供應鏈會帶來這樣一個價值。

第二,在當下非常火的,全國各地都在做農產品的直播,包括前一段時間有幾位直播的主播也是受到了點名,老羅支援武漢的時候有一場直播活動,10分鐘賣出17萬件小龍蝦,但是第二天的時候源源不斷有用戶出現投訴,收到的蝦有死蝦的情況,所以農產品品牌塑造的過程當中需要很大的過程,但是在品牌形象維持或者受影響在一夜之間。

2015年的時候,湖南靖州木洞村,這個奶奶家裡種楊梅,小孫女上學主要靠楊梅為生,當時他和我們講希望我們幫助他們銷售,我們遇到第一個問題是養在深閨中少有人知,當時我們想到最直接的就是把所有在靖州做楊梅銷售的整合起來,宣傳的同時也是更多從當地的,比如說人文、山水,可以看到這個地方長出來的產品有一種想像感。

我們從品牌生命裡來講需要品牌故事,需要代言,袁老在全國各地做雜交水稻培育沒有成功,唯獨在靖州這個地方培育成功了,他說我每年最懷念的就是在靖州吃一顆楊梅,所以他每年會給靖州楊梅代言,楊梅不僅僅在享受一個產品的同時,可能也會給我們一種精神上的鼓勵。

同時為了打動更多產品的銷售,藉助於惠農網把全國各地做楊梅水果銷售的採購商帶到當地來看看這個地方的山,我發現土壤是紅色的,四面環山,很生態,包括藉助營銷活動,也進行了媒體宣傳。

我們進行了品牌的傳播以後,給我們銷售帶來了很大的增長,但是問題來了?去年的時候因為楊梅開始採摘的時候突然下雨了,楊梅不能採摘,之前1萬多單根本發不出來,所以我們叫做賣出去以後產不出來,所以促源頭開始梳理,如何確保在產地能夠發500件、1萬件等等更大的量,從採摘時間開始,楊梅採摘時間最佳時間凌晨5點,包括採摘道具以及預冷分揀等等環節進行制定標準,通過制定標準確保楊梅採摘下來以後第一時間進行分揀,冷庫建在山底下,分揀在村裡完成。

這個還不夠,楊梅的儲藏也進行了創新,做農產品電商如果要進行產品價值放大,壓榨農戶收貨價代表我們的無能,作為新農人,我們這個儲藏時效24小時,意味著有一定的銷售半徑,沒有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進行了創新,就是右邊這個包裝,時效延長72小時,意味著銷售半徑會延長,我們對於產品的創新,包括楊梅的分級等等,這樣系列的動作能夠真正的確保產地,楊梅一年吃一次,對於消費者來講肯定希望買最好的,價格不是問題,所以確定了銷售半徑的擴大。

其實很多農產品在產地更多的時候是冷鏈和倉儲成本非常高,對于靖州楊梅也是一樣,要全程冷鏈,每年發出去的貨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把全線冷鏈物流整合起來,形成競爭機制,冷鏈建立在山底下,每天早上9點和下午5點,由縣一級物流到村裡收穫,降低了楊梅分揀次數,確保省內24小時可以到達,省外48小時送達,提升了產品電商交付能力。

通過這樣一個過程,今年7月10日左右,一天最高發出72000件銷售,這樣的增長是很大的,這樣一個環節我們所說的電商交付如何提高用戶的評價還做了交付的標準,就是售後流程等等。

我們認為農產品區域品牌最大的痛點不是賣不出去,而是賣出去產不出來,產出來以後送不出去,送出去有投訴。

後電商農業產業區域,有了品牌的溢價,我們才可能做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最終賣了鮮果還要做楊梅酒、楊梅汁,做產業鏈條的延伸,就是做產業化,這是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

從農產品目前以初級產品銷售來講,上行過程從生產端、到供應、到銷售,這些環節賣不出去、不敢買、信任機制的問題,我們總結起來就是一方面是能夠看得到的品牌的打造,但是看不見的最終的競爭在於所說的冰山下的供應鏈體系,做品牌塑造一開始要同步規劃供應鏈的支撐。

如何做供應鏈?從農產品流通來講,大概會有幾個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儲運、標準化、供需不匹配等等,有一種新的供應鏈的模式理念叫做協同供應鏈,這種理念我們也是在以往說最早供應鏈模式在供不應求階段叫做計劃供應鏈,有多少賣多少,生產什麼賣什麼,後來叫做生產供應鏈,隨著產能提升,我們開始有了對等平衡,再到產業供應鏈,前面幾個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更多以生產為主,再到現在這個階段,用戶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所以我們需要有一種更好的協同機制,我們叫做協同供應鏈,協同供應鏈就是藉助網際網路的方式以用戶為中心完成農產品的商品化。

以我們做產地協同的解決方案為例,做電商過程中間不僅僅進行商品的銷售,會涉及到源頭的協同、涉及到分銷商內容支撐,還有售後等等,這樣一些環節其實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一個高效的協同機制。

從整個產業流通來講,一個成功品牌電商化的營銷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說在源頭有農戶、有合作社、有企業,在中間段有代辦、有倉儲、冷鏈、物流、運輸,在前端有渠道、客戶分銷以及推廣的平臺,這樣一些因素串起來就是協同的過程,就好比我們所說的足球。

上一屆世界盃大家深有體會,以往足球世界盃中凡是一個球隊有一個明星球員基本上能夠打勝仗,但是現在我們發現不行了,一個球隊中需要更好的搭配,就好比做農產品電商,比如說做銷售的叫做前鋒,中間做商品化的角色叫做代辦,包括後端有後衛就是農戶和合作社,每一個角色必須要緊密合作,如果要踢全場,做農產品電商一個人把所有都幹了的話就是累死自己、餓死同行、坑死客戶,只有這一個結局。

所以我們一定要找準自己的核心資源,到底適合做供應鏈還是適合做前端銷售,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團隊,尋求上下遊合作,這也是為什麼這兩年做農業有很多做著做著就不見的原因。

協同供應鏈的價值來講,在傳統的方向中,以產品為中心,到協同這個階段,更多以用戶為中心。

創新思路如何做:第一,地頭品控,如何從農戶階段控制大小、採摘等等。第二,代辦品控,如何控制儲運、包裝、商品化。第三,運營品控,電商企業如何做內容、如何做流程、最終交付,三個角色緊密配合,圍繞鏈條進行創新。

最後,我們惠農網這兩年一直在做的實踐是,惠農網平臺是全國最大的農業B2B產業網際網路平臺,不同於傳統信息交互,有一個線下服務體系就是電商,也在圍繞農產品上行、品牌打造、供應鏈標準化以及人才培育,全國服務了很多縣域,重點圍繞區域地標的農產品作為主要支撐。

我們的願景是,我們希望未來大家在「三農」領域中,通過產業扶持,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加健康,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惠農網登陸博鰲 發布2019「中國好農貨」年度區域品牌
    惠農網發布2019「中國好農貨」年度區域品牌。紅網時刻12月31日訊(通訊員 楊慧虹)近日,2019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博鰲峰會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大幕。惠農網創始人兼CEO申斌、聯合創始人鄧武傑應邀參會。活動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共同主辦。金梧桐縣域、惠農網等行業領軍企業協辦。會上,惠農網在會上發布2019「中國好農貨」年度區域品牌及品牌助力計劃,並向全國推介在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探索經驗和經營成果。
  • 惠農網「中國好農貨」評選進入評審階段 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鄧武傑認為,「『中國好農貨』應具備三個特質,一是產品具備良好的品控管理,品質優良;二是產品具備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支撐;三是產品具備一定的品牌傳播度,即消費者在享受產品的同時,還能享受產品背後的文化及其他元素。」
  • 惠農網:農業網際網路的湘軍實踐
    惠農網搭建了大澤山網上葡萄節專題,開幕式上宣布「網上葡萄節」正式上線。當地媒體指出,今年的葡萄節與中國惠農網、順豐快遞協同合作。        順豐的快遞細節包括,在運輸過程中,葡萄將採用氣囊真空包裝,破解葡萄遠距離運輸難題,同時確保兩天內送達客戶手中。
  • 惠農網CEO申斌:農二代在產地供應鏈中的價值
    「中國做農業很累很苦,從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個人或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或運作方式。為什麼是這種常態呢?申斌認為,面對食材供應鏈發展上存在的問題,搭建「平臺+標準化供應鏈」的運營模式,不失為一種有效解決辦法。在他看來,平臺更多的是解決信息效率、流程效率、以及商業信任的問題,這也惠農網一直在做的事情,讓農產品交易雙方在不見面或不看貨的情況下就實現安全交易。另外,關於標準化的供應鏈,申斌認為這是目前農產品流通領域最大的問題。
  • 採購農產品要避開的這些坑,惠農網都列出來了
    惠農網APP提供的B2B在線交易為買賣雙方節約實地看貨成本,並提供買家保障服務,為售前、售後等交易全過程提供有力的交易保障,有效降低賣家收錢不發貨、買家收貨不給錢等農產品線上交易中的常見風險,為用戶提供了極大便利。惠農網採用大數據分析,為農業從業者提供實時、精準的農產品產銷行情。
  • 疫情下農產品穩產保供 惠農網做了這些事
    產銷精準撮合,解決疫區採購難題1月25日,惠農網緊急上線「全力抗疫 支援湖北」農產品保供穩價專題活動,搭建產銷兩端精準撮合平臺,並協同物流企業,及時響應運貨需求。活動上線當天即有150餘名產地供應商主動報名,提供了近百種農產品供應,累計重量上千噸。
  • 農產品買賣不再難!「農二代」上惠農網成就電商傳奇
    在朋友的介紹下,周偉才逐漸將主賽道切換到惠農網。「我當時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加入的惠農網,沒想到真正遇到了契合自身發展的線上平臺。」 周偉說:「惠農網更加垂直,客戶更加精準,而且工作人員也很棒,經常主動進行指導,提醒要保持平臺的活躍度,多主動聯繫瀏覽過店鋪的客戶,增加訂單轉化機率,有活動也會立馬通知,幫我們渡過了難關。」
  • 「食禮秦淮」,南京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來啦!
    交匯點訊由南京市農業農村局、南京新農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主辦,南京新農公共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食禮秦淮」——南京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暨服務平臺發布會日前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本次發布會上發布了「食禮秦淮」品牌發展規劃、產品品質質量標準等,並對首批授權使用「食禮秦淮」區域公用品牌的30餘家企業進行授牌。
  • 守護疫區的「菜籃子」 惠農網發起農產品供應保障聯合行動
    惠農網發起農產品供應保障聯合行動。惠農網為一線醫護人員送去整車臍橙。華聲在線2月12日訊(記者 潘梁平 通訊員 曾青青)為了守護疫區的「菜籃子」,近日,湖南電商企業惠農網發起了「農產品供應保障聯合行動」,目前已有德邦物流、圓通物流、麥菜邦、網庫集團、北京富通大潮來、山西棗兒謠等共計42家單位加入該行動。
  • 惠農網入選「2018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商平臺30強」
    11月15日,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惠農網入選「2018年中國食品農產品電商平臺30強」,同時入選的還有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中國電商領軍企業。(中國食品農產品產銷與電子商務發展大會現場)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由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等國家多個部委聯合舉辦,十六年來,已成為國務院主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部委辦局發布信息的權威窗口。
  • 惠農網「中國好農貨」評選火熱進行江蘇多地發力助推
    日前,由惠農網發起的第二季「中國好農貨」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個區域品牌的上萬名農友正在展開激烈角逐,「戰況」火爆備受矚目。隨著投票截止期日益臨近,各地參選農友紛紛發力拉票,以期載譽而歸,為家鄉品牌助威,為自己的經營實力代言。
  • 數萬品牌商家角逐「中國好農貨」,惠農網邀你來戰
    率先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自主研發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真源碼,通過產地認證、全程追蹤、保質(鮮)期、位置信息、明暗雙碼、一品一碼六大功能,實施農產品品牌保護,防止假冒偽劣,實現農產品生產從播種到餐桌的無縫監控,切實確保消費者舌尖安全。嚴格把控產地環境安全關,規範農產品市場投放秩序,加強其消費監管,才能保證農產品在「農田到餐桌」供應鏈全環節的安全,並打下堅實基礎。
  • 拼多多推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優化農業供應鏈,帶來實惠水果和農貨
    12月14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宣布推出農產品「原產地直發」,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直播扶持、人才培育、供應鏈優化等綜合舉措,進一步加大對優質水果、蔬菜、肉蛋等生鮮產品的補貼力度,不斷完善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上行模式,助力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強化數據應用和人才支撐,助推鄉村振興。
  • 第二季「中國好農貨」評選升級回歸 惠農網邀你為家鄉品牌助威
    12月10日,由全國知名農業B2B電商平臺惠農網發起的第二季「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正式啟動。(第二季「中國好農貨」農產品區域品牌評選正式啟動)據悉,本季「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面向蘋果、柑桔、橙子、大蒜、土豆、大閘蟹、雞、核桃等八大熱門農產品品類。
  • 更上一層樓,「食禮秦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座談會將於6月6日...
    「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聯盟」的成立,確定相關工作細節。 會議議題包括《「食禮秦淮」南京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農產品品牌建設相關政策簡述》、《農耕文化助力品牌建設》、《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幾點體會及展望》、《「淮味千年」品牌建設分享》、《「媯水農耕」品牌建設分享》、《「單養千秋」品牌建設分享》、《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科技和品牌引領江蘇農業品牌發展》等相關內容
  • 瀘溪椪柑營銷暨柑橘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會召開 惠農網直播助銷
    惠農網主播及芒果雲團隊在基地全程直播,以新型網絡營銷方式推介潭溪人文美景與瀘溪椪柑,累計觀看人數50萬人次,給當地果農帶來了電商銷售經驗與市場幫助。瀘溪縣商務局局長彭順田現場做柑橘營銷工作部署。他表示,商務局將統籌今年椪柑的線上線下銷售工作,聯合省工作隊、消費扶貧等單位組成柑橘營銷領導小組,擴大宣傳、營銷力度,為椪柑銷售提供有力地後援保障。
  • 賈梟:對當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四點認識
    我們發現,這些品類代表一旦產生,其他品牌想要取而代之,成本就會大大增加。農本認為,未來3~5年是諸多農產品創建品類領導品牌的「窗口期」。這幾年中,品類領導品牌的出現速度會越來越快,品類代表空白會越來越少。這是基於農業發展規律以及我國國情、農情的特點:目前,絕大部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按5年做規劃,並以此制定品牌創建計劃。
  • 「農人專訪」農產品供應鏈和物流管理為經濟內循環創造更大空間
    侯雲先,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物流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村鎮服務業、城鎮與產業規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商務部培訓中心「農產品物流」主講教師;曾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5項,參加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0多項,獲得發明專利1項。問題:鄉村振興從哪些方面推動經濟內循環發展?侯雲先:鄉村振興要從5個方面推動經濟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