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17時03分左右,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學生從主A樓6樓從衛生間的窗口墜樓。事發後,學校的相關人員立即撥打了急救電話和110報警電話。17時18分左右,救護車趕到了墜樓現場,對該名同學進行搶救,後經搶救確認,該名學生已無生命體徵。
後經警方調查,得到的結論為"高空墜樓,排除他殺。"
據了解,該名同學因學習困難,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其母從老家到鎮江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
2019年9月,該名同學從2017級轉至2018級。在今年因為上半年疫情的原因學生一直是在家學習。在9月學生返校後,學校與家長共同商議讓該名男生搬到校內所在班級的宿舍生活,也讓他可以儘快融入新集體。
事發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工作,及幫助家長善後工作。
從小到大的乖孩子
10月9日上午,國慶長假剛剛結束,黃岡市浠水縣的胡蓮突然接到了兒子班長張軍的微信,"阿姨,袁健今天沒有來上課!"
胡蓮趕緊給兒子打電話,電話沒有接通,她只好發微信,微信也沒有回覆,這讓她感到有些擔心。
2017年,袁健以超出當地一本線70多分的好成績,考入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這讓胡蓮非常自豪。
在胡蓮眼中,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保持在中上遊位置,從沒有讓她太過操心。袁健的性格也比較開朗活潑、懂事,即便在最容易叛逆的青春期,他也沒有和父母產生過大的矛盾,和同學的相處融洽。
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離開家鄉和父母,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袁健的性格變得內向起來,在大學的學習也遇到了一些問題。2018年下半年起,胡蓮放下手中的事情,到學校陪讀。
母親的到來,緩解了袁健的壓力,除了在大二時留了一級外,袁健的學習生活步入了基本正常的軌道。
今年9月7日,因疫情原因離校大半年時間後,袁健再度重返校園,開始新學期的學習。開學前,胡蓮跟兒子商量好了,這學期她不再到鎮江陪讀。
沒想到,才過了一個月,胡蓮就接到了兒子沒上課的消息。
被要求搬宿舍後
聯繫不上兒子,胡蓮轉而聯繫上兒子的輔導員周老師,周老師證實了袁健當日沒有上課的事情。
10月10日下午2時30分許,胡蓮趕到了位於鎮江的江蘇大學校園。在兒子就讀學院的教學樓前,胡蓮見到了兒子和他的輔導員、學院夏書記。見面後,胡蓮才知道兒子已經有5天沒有上課了。夏書記告訴胡蓮和兒子,要麼在學校認真讀書並調換宿舍,要麼暫時休學回家。當著輔導員、書記的面,胡蓮詢問兒子為什麼5天都沒有去上課,袁健稱自己的腳痛,鞋子破了。
11日中午,胡蓮和兒子一起吃了一頓午飯,上街一起買了兩雙鞋子,她感覺兒子的情緒還不錯。相處過程中,袁健告訴母親,自己還是想繼續上學,不想休學,打算回寢室寫學習計劃書。
12日上午,袁健告訴母親,當日下午他要到學院辦公室遞交學習計劃書。當日下午4時,袁健和母親一起到學院的辦公室,他先後向輔導員和夏書記提交了自己的學習計劃書並作了介紹,還表示自己手機上的遊戲已經刪除了。
隨後,夏書記詢問袁健是否願意搬宿舍的問題。袁健誠懇地請求,"我是真的不想搬宿舍了,我既然想學好,不管住哪個宿舍都會學好。"對此,夏書記表示,他還是要求袁健搬離原來的宿舍,並要求他在一個星期內搬宿舍。
袁健現場雖然答應了夏書記的要求,但情緒顯得有一點低落,不太高興。胡蓮詢問兒子,是否需要自己幫忙搬家,遭到兒子的拒絕,袁健稱會找同學幫忙搬一下家。
見兒子不需要自己幫忙,胡蓮準備次日回老家。
兒子沒了
從學院辦公室出來後,母子走到學校三食堂旁時坐下稍事休息。胡蓮讓兒子幫自己購買了火車票,並表示希望兒子陪自己吃晚飯。袁健告訴母親,"我想回宿舍休息一下,我今天有點累,沒有休息。"
胡蓮只好和兒子在此分手。分手前,她和兒子擁抱告別,此時是下午4時40分許。看著兒子朝著食堂方向走去,胡蓮給自己的丈夫打了一個電話,講了兒子的情況。
12日下午5時8分,胡蓮正準備離開學校時,突然接到周姓輔導員的電話,問她是否和兒子在一起。胡蓮告訴對方沒有和兒子在一起後,對方立即掛斷了電話。
心中驚了一下,胡蓮擔心兒子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於是立即給兒子打電話,發微信,但兒子一直沒有接電話和回微信。她只好給周姓輔導員打電話,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發簡訊也沒有收到回復。
胡蓮只好走到兒子的宿舍外,坐到晚7時許,多次給兒子打電話發微信,還是無人接聽。懷疑兒子去上晚自習了,胡蓮只好回到校外的住處。
當晚9時,胡蓮再次給兒子打電話,仍無人接聽。此時,她突然接到夏書記的電話,讓她過來見面。
見面後,夏書記和三名同事讓胡蓮上了一輛車。車子經過學校校門後一直往前開,將胡蓮送到一個賓館。此時,夏書記才告訴胡蓮,袁健在學校內跳樓自殺了。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瞬間擊倒了胡蓮。
最後的監控畫面
10月13日下午,在東莞打工的袁健父親趕到學校,見到了情緒崩潰的妻子。在夫妻倆的強烈要求下,當地民警帶他們到了當地一個殯儀館。
在殯儀館內,胡蓮見到兒子冰冷的遺體,想起21年來在兒子身上傾注的情感和心血,頓時難以抑制自己的悲痛,痛哭失聲,幾近昏厥。
經過艱難的溝通,胡蓮終於通過民警查看到兒子跳樓身亡前的一些視頻和手機信息。學校內視頻監控顯示:12日下午,在和母親分手後,袁健走了兩步後回頭盯著母親慢步離開的身影,看了數秒鐘,隨後在手機上編寫信息。約一分鐘後,袁健走向學校的A1教學樓。
A1教學樓6樓一個攝像頭監控顯示,袁健走進該樓一個衛生間,此後再未出現。事發後,民警調查發現,袁健將書包放在衛生間內,手機放在衛生間的窗臺上,從一個窗口跳下身亡。
"如果我當時也回頭看一眼,也許會發現兒子的異樣,可能就能挽回他的生命!"看過監控,胡蓮更加痛苦自責。
袁健的手機備忘錄中留下兩條信息,一條是:"不知道為啥搬宿舍能好好學習",另外一條是銀行卡密碼。
"兒子在學校5天沒有上課,老師和輔導員為何不通知我?兒子12日下午5時4分出事,學校為何4個小時之後才通知我?事發後,學校為何一直都不和我們當面溝通?"在胡蓮的心中,存在著很多的疑問。
對於如此年輕生命的逝去感到非常的惋惜。但是這是否也值得讓更多的人、家長注重一個問題,孩子的成績好固然是讓家中的長輩都很驕傲、開心,但是孩子的心理建設、心理情況是否更應該注意。孩子從小的抗壓能力也是尤為重要的。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