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逝者如是夫,不舍晝夜。
意思是,時間如流水一般,過得很快,晝夜也不停歇。我想,這句話用在正在讀高三的同學身上,是恰如其分。
成績好的學生,想時間再慢一些,然後自己能做的更好,也許就上了清華北大了;成績一般的學生,想時間再慢一些,自己能再提提分,指不定就能上一本了;成績較差的學生,想時間再慢一些,把過去浪費的時間彌補回來。
但是,時間不可倒流,畢竟科幻片不是現實。教室後方黑板每日更新著高考倒計時,手機上安裝的教育類App每天自動更新著高考倒計時,就連關注的教育微信公眾號,每天也在發布著高考的新聞。看著這些倒計時和新聞,學生們越發覺得緊張,越發覺得時間不夠用,越發覺得不知所措。總感覺哪裡還不夠好,總感覺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是不得不面對,距離高考滿打滿算只有三個月了。
最近,老有家長問我,孩子平時模擬或聯考能考多少多少分,那麼孩子能報哪些大學,應該選什麼專業之類的問題。出於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家長的尊重,我一一回答了家長們的問題,但是最後我都會加一句「您問的問題都是高考後的問題,平時成績並不代表最終高考成績,現在我給的解答只是基於現狀的猜測,建議您多關心下高考前,能幫助孩子做些什麼,先立足高考吧。」
既然我給了家長這樣的建議,相信有很多家長會問,高考前這段時間孩子怎麼做,能對高考有好處呢?
所以,我今天就講一下高考前剩下的三個月做些什麼才是正道。
先告訴大家一個現狀,三個月的時間不可能把高中學過的知識從頭複習一遍,哪怕是每節的重點也不可能。所以,我要結合我當時的經驗,和與一些高考還算不錯的學生的描述,與大家分享。
(1)突擊會做但易錯點
我們知道,平時考試的成績,並不是學生真實實力的上限,因為多數人會犯同一個錯誤「會做的,做錯了」。所以,經過高三無數的模擬考試,相信很多學生應該知道自己哪裡容易犯錯,即使不知道,那就把模擬卷找出來,去找哪些自己本來會做但是做錯了的題。把這些點從頭過一遍,總結出犯錯原因,再多練習幾遍,確保「會做還要做對」。
如果你做到了,想一想能找回多少分。
(2)突擊會做但耗時的點
同樣一道題,有人做的快,有人做的慢,做的慢的學生就會很吃虧,因為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做的慢必然導致沒時間做其他題目,或者這道題根本就沒時間做完整。但是,做的慢是有原因的,比如知識點掌握的不夠熟練,自然運用起來就談不上「得心應手」。所以,建議大家把平時考試中做的慢的題找出來,總結複習其中涉及的知識點,再多練幾遍,確保越來越熟練,不要好高騖遠,加快一分鐘也是進步。
如果你做到了,想一想能找回多少分。
(3)思維和心態的培養
有人平時成績很好,一到關鍵考試就掉鏈子,為什麼,心態作祟,思維凝固。記得我高中時發現一個現象,如果考試前一周我休息的很好,那麼我這次考試一定發揮很好,否則,發揮就不如往常。還有,我們會發現下午容易犯困,所以數學課一般安排在上午。對於高考這麼重要的考試,想必很多學生會緊張的不行。所以,建議大家看一些舒緩心情,淨化心靈的書籍,做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就如同禪理上講的一樣:看透一切。同時,為了確保高考時頭腦清醒,思維敏捷,建議大家多休息。怎麼多休息呢?想想平時下午會不會犯困,如果會的話,那就多休息,早睡晚起,中午小憩。因為高考前一晚,相信會有不少學生緊張或激動地睡不著覺,比如說我當時,如果你提前得到了充分的休息,那麼高考時也不會犯困,頭腦一樣清醒,再比如說我。
我想說的就是這3點,大家可以自己算算,第(1)、(2)點做好了,能多拿多少分,第(3)點做好了,是保證學生的發揮不會低於平時。
其實,還會有人說,三個月可以把老師劃得易考點再準備準備,比如高考數學易考的大題可以練習一下,說的沒錯,只是這個問題老師肯定會囑咐學生。我列出的3點是老師可能不會提的點,希望對高三的同學有幫助。
我是「教育潛行者」,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