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都是林依晨「帶小生」,很難找到一個實力相當彼此鉗制又不過分壓低對方的男一號。陳柏霖絕B不是偶像劇男藝人。他真正是個演員,不在乎出鏡帥不帥,他只在乎他的演技真不真。他把一股天然又怡然自得的氣質帶進了這個劇。任你們吐槽李大仁是不是「個性軟弱不爽氣」,誰規定了,愛只有一種表達形式的。
這部劇讓朕很分裂,老子號稱女流氓,居然迷戀上一坨小清新。一般臺劇都是知音體,咋咋呼呼瘋瘋癲癲大悲大喜窮兇極惡,狗血不要錢,隨便撒。情節發展超快,男一男二見了女一就跟饑渴的五道槓見了黨,立即宣誓終身效忠了。第一集倘若實在不能上床最差也得來個法式深吻……重點是,上一秒還跟女二號你儂我儂呢,認識女主之後,前女友瞬間成了牆上的蚊子血,恨不得潑點濃硫酸來個人道毀滅。 《我可能不會愛你》終於不是霸氣外露的富二代迷上傻逼牌灰姑娘了(雖然這種搭配還會永恆的紅下去,因為電視機前的女觀眾們缺愛又缺錢)。它難得沒那麼惡俗、沒那麼歇斯底裡、沒那麼急功近利……它會有些神經兮兮的碎碎念,有些跟感情主線無關的小細節……我喜歡的,就是它的慢。明知怎麼做大眾更愛,老子偏不,偏要浪費時間去拍一些莫名其妙的小感悟和小抒情——我看瞿友寧完全當自己是拍文藝片的吧。基本上,如果說很多臺劇就是酸辣粉,這部劇至少有江南菜的精細質感,臺詞耐讀、細節精緻、技巧上有創意。 很明顯,導演瞿友寧是個浪漫可愛又有情懷的胖子,他五大三粗的身體裡絕對住了一隻小蘿莉。
只可惜,真實世界裡,程又青是批量製造,而李大仁卻是限量發行。。。其實,正如程又青,很多女人會招架不住耀眼的丁立威,卻忽略了隱忍的李大仁……丁立威才是主流言情劇裡的男一號,霸道、強勢、帶點邪氣、敢愛敢恨的攻,而李大仁是標準男二號的設定,痴情等待、默默守護的受,專門負責詮釋苦逼(突然發現丁立威和李大仁才是絕配啊,互補死了,你們在一起算了~~~~)……女主往往還來不及細細感受李大仁的好,就已經被丁立威的壞徹底收服,迷得七葷八素,早忘了李大仁是誰。 可是,一個囂張霸氣的男人固然吸引人,你卻不一定能與囂張霸氣這氣質共度餘生。真正可以持久相處的,不是一個男人的壞,而是他的好。不是一個男人的危險,而是他的安全。所謂幸運,不過就是有一個李大仁式的男人,傻逼兮兮、無條件地愛你。 喜歡那句話,「世上最難有一人溫柔待之,其次溫柔相待。」
女性最愛幻想總有一個人能「看穿自己的軟弱」,還要「深層挖掘出來自己都沒看出來自己有的優點」。令狐衝為了另一個女人當著任盈盈的面哭的死去活來,任盈盈還要說你要是負心薄倖的人我也不會這麼愛你的。這麼妥帖而溫暖人心的藉口,這麼深層次的鑑賞,這就是金庸作為一個男人的臆想世界。而這世界上居然有一個能說出」你總被你哥哥姐姐揩油,你覺得那是一種被需要的幸福「的男人,這就是偶像劇作為一個女人的臆想世界。女性最愛幻想自己有一個隨叫隨到、不叫也到、愛自己勝過愛其他所有妹子的藍顏/備胎/青梅竹馬/大仁哥。
他曾經寫了一首歌給她,卻只能孤零零的唱著。很久很久以後,她才知道,歌詞中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其實是,我愛你。曾經我以為李大仁只存在於電視劇,當我朋友身邊也出現了這樣一個人我才意識到,李大仁是真實存在的,你也要相信你會遇到你的李大仁。
程又青的爸爸說的很好,人呀,總以為讓你神魂顛倒的才是愛,可你媽比神魂顛倒更厲害。她先是把日子弄得吱吱喳喳,讓你害怕安靜,接著成天晃來晃去,讓你的視線裡永遠有個大背景;然後用食物把你的嘴巴變刁,再慢慢讓你行為失能,最後你突然發現,你再也離不開好了,所以只好死心塌地的。其實,那個女人要的並不多,有時候只是一個微笑,或者一個擁抱,她常常要我陪她看電視,要我陪她哭,陪她笑,其實她只是希望,我陪在她身邊,她最喜歡下雨天要我陪她散步,然後故意拿一把小傘,希望我靠她緊一點,最爛的一招是,她喜歡騎車載我,然後騎地飛快,目的是希望我抱她抱緊一點,這個女人要的真的不多,有時候男人是很吝嗇的,可是她還是一樣愛我。
像丁立威那樣給她浪漫刺激的陶醉感,在她失意落魄的時候又要像李大仁一樣不離不棄,不論世界變成什麼樣,「你」永遠最重要。所以,這種對每個女人來說極其個性化的「定製版」男人要遇到的機率,貌似有人說過,只有28萬分之一——遇到真愛的機率。這樣一想就覺得電視劇只能是電視劇。但是人生有時貌似就是這樣,你只有那麼小的一份機率有可能最瀟灑最燦爛地做自己,並且得到這個世界的鼓掌。但是不能因為這個機率約等於零,你就放棄讓自己盛開綻放的機會。就好比很多年前那場競賽中,那次你有幾億個對手,而最終還是成就了這億萬分之一的你。要去相信那種最完美的可能,才會慢慢地朝完美無限接近。
我開始覺得,之所以要讓自己看起來更成熟更懂事,是因為我不希望自己有機會再懷念所謂的17歲,因為懷念的結果除了感傷再沒有其他了。人生不是電影,「回到17歲」這種劇情永遠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中。然而,就在這樣子的一個晚上,我終於知道,原來嘗試接受和喜歡現在的自己,不一定意味著就要否定過去。我果然還是很懷念我的7歲、17歲,儘管那時候的我真的很無知;然而那個時候的我,也真的很棒,不需要依靠否定過去或未來來證明現在。現在的我,不是很確定我三十歲的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而且也不想說什麼「喜歡現在的自己」這樣的場面話,我只想很任性很矯情地對自己說:「謝謝你,親愛的17歲。」
記得當時流傳一句話:十年修得王小賤,百年修的柯景騰,千年修的李大仁……可我想,每個人的人生中不一定會有一個李大仁,可願你們在最好的時間最好的時節帶著最好的你遇見了你生命中那個對的人。你們便是彼此生命中的「李大仁」和「程又青」。
願你幸福,願我們都幸福。人生很長,願你遇見一個有趣的人,懂你的人,過完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