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人均GDP5.6萬,月薪1800足夠生活

2020-10-18 行走在陌路

說到非洲,總會下意識的讓人聯想到「貧窮、戰亂」,但現實中也有混的不錯的非洲國家,比如人均GDP在5萬人民幣以上的就有四個,塞席爾11.5萬、模里西斯8.2萬、赤道幾內亞6.5萬以及5.6萬的加彭。作為非洲四個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加彭的物價一直被認為接近歐洲水平,實際上,本地人月薪只要1800元就足夠生活所需。

15世紀末,西方各國殖民者陸續抵達非洲海岸掠奪財富,其中法國船隊在非洲中部西海岸登陸,並以極低價格騙取加彭沿海大片土地。為徹底掠奪當地的木材與礦石,法國人在當地建立了非洲第一個貿易港,逐漸發展成面積26.8萬平方公裡、212萬人口的加彭。

幸運的是,加彭要脫離法國時,法國人只知道這裡有超過3億立方米的可採伐原木,並沒想到加彭還有2億噸石油儲量,全球第三大儲量、佔全球總量25%的錳礦,非洲排名第二的3.5萬噸金屬鈾,以及全球第二大、儲量達4000萬噸的稀有金屬鈮礦等等。

也正是這些儲量驚人的自然資源,讓加彭早在2006年的人均GDP就接近1.6萬美元,如今石油產量雖急劇降低,但仍保持著8000美元的水平。

加彭在獨立建國60年裡只有過三任總統,長期穩定的局勢讓加彭40多個民族之間毫無芥蒂,各族聯姻頻繁且罕有爭議,也因此成為非洲少有的外企熱門投資地,覆蓋領域從零售業到碼頭、鐵路、房產、礦產石油等等,尤其是法國商人,目前已超過1萬。

雖說加彭每平方公裡的人口密度不足8個人,是非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但加彭人80%能流利使用法語、63%使用加彭語、30%會講英語的語言能力,極大帶動了當地的商業貿易。可近半人口集中在首都經濟圈內,使得加彭面臨諸多問題,比如20%人口掌握90%財富的貧富大差距,還有垃圾處理、交通堵塞、教衛資源緊缺等等。

更大的困難是,加彭的工業基礎薄弱,以致日用品價格普遍偏高。首都超市內的近半商品都是進口的,諸如牙膏、洗髮露及飲料等物價確實與歐洲相差無幾,表面上看加彭人均GDP並不低,但實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並不高,普通崗位的月薪普遍低於2500元。很多中國人在加彭工作月薪上萬也倍感壓力,一份簡餐就要幾十元,那些拿著最低月薪(約1800元)的加彭人該怎麼辦?

在利伯維爾前往弗朗斯維爾的火車上,本地女子本·伊林告訴我,她的丈夫在一家木材公司工作,拿的就是最低月薪,夫妻二人倒也不愁溫飽,生了孩子壓力倍增之後,丈夫才不得不在業餘時間去捕魚。

本·伊林一番話讓我疑惑不止,在物價堪比歐洲的加彭,每個月1800元是怎麼做到不愁溫飽的?

經過她的指點,我把弗朗斯維爾的幾個市場都逛了一遍,發現這座二十來萬人口的小城市,物價比首都要低很多。乾貨市場的燻肉一磅(約450克)才折合9元人民幣,生菜市場的價格更低,10元人民幣能買2磅冬瓜、3磅白菜、5磅芋頭,雖然菜品看上去沒那麼好看,但實際仍然很新鮮。

更鮮明的對比是,弗朗斯維爾有幾家本地人與法國人開的酒吧,同樣的酒在法國酒吧賣25元,但本地酒吧只要5元,自己去超市買,2.5元就夠了。

本·伊林的丈夫歐巴姆·恩古讓在當地木材公司做倉儲員,每周一次輪換早晚班,每天下班回家前都要去海邊撒網,周末則跟著堂哥的船出近海捕魚。歐巴姆的媽媽在家把魚燻好後拿到市場賣,每天都能掙30-50元人民幣,一家四口確實不愁溫飽。歐巴姆的媽媽一邊擺魚一邊說:「在加彭,只要會捕魚都不會餓死,因為有錢人都很喜歡吃魚。」

只要買得起船,哪怕再小的漁船,每個月幾千元收入都很輕鬆,有些買不起船的漁民會選擇集資,他們一起修補漁網、一起出海捕魚,分工合作一起清理漁獲逐一出售,所得按出資比例和人工分得清清楚楚。

值得一提的是,加彭海岸是世界公認的大西洋最佳捕魚場之一,上個世紀就禁止中大型漁船使用拖網捕魚,每年還設置了2-3個月的禁漁期。但小船卻沒有任何限制,這也讓很多加彭人選擇兼職漁民,至少在短期內可以保證衣食無憂。

幾乎每個村鎮都有魚市,這些魚也是當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分大小種類不同,每磅的價格從0.5-8元都有。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一般的加彭家庭都是男性工作,女性也都沒閒著,種田下地去市場當小販,幾乎無所不能。

本·伊林的鄰居女主人就種了半畝花生、一畝水稻,還要打理200多棵咖啡樹,每天都是掐著點的衝到市場擺攤,因為晚了沒好位置,去早了又要被曬很久。

前後在加彭呆了10天,能切身體會到外國人為什麼會覺得加彭物價很高,因為本地餐飲幾乎都是燒烤,各種魚和肉烤著吃,芋頭和香蕉烤著吃,就連蔬菜都得過一遍烤爐才覺得好吃。對於不習慣的人來說,加彭小餐廳的價格再低也不可能長久這麼吃。所以,很多外國人都會去中餐館和越南餐廳吃,再高檔的就是西式餐廳,人均消費基本都在150元以上。

令我驚訝不已的是,加彭的地價(非房價)和租金的差異簡直可以說「令人髮指」。首都(除CBD)基本沒有高於1萬元一平米的價格,偏遠一些的每平米不到500元,但大部分加彭人買得起地也建不起房子,這就形成了一個怪圈,加彭的低價很便宜,但房屋租金卻很貴,普通3房公寓的月租基本都在2500元以上。很多租不起市區房子的人都跑到鄉下去租房,每天往返得坐三四個小時的公車上下班。

對於遊客而言,加彭的旅遊亮點也不少,山水景點雖然都沒怎麼系統性開發,但也正是這些才吸引了很多歐美遊客,而且基本都不收門票,哪怕出島的船票也就六七十元。

1800元就能生活一個月的非洲小國加彭,您會去旅行嗎?

相關焦點

  • 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人均GDP達5.6萬元,有錢人最多
    非洲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但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一。非洲一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54個國家,7個其他地區,在這其中也有發展不錯的國家。
  • 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高達1.6萬美元,月薪1800也能滿足生活
    最終加彭的面積達到了20餘萬平方千米,人口高達200餘萬。特別是在加彭獨立之後,在本國的國土上陸續發現了眾多的礦產資源。其中石油,錳礦等礦產品的儲量更是位居前列,這給當時貧瘠的加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通過對能源資源的開發,曾經的加彭人均GDP高達1.6萬美元。
  • 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人均GDP是杜拜的5倍!不是杜拜
    大家好歡迎來到張振鐸自媒體,提起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杜拜。但是杜拜是一個城市。那麼世界上做富裕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世界上目前最富裕的國家也是領土面積第二小的國家面積僅有2.02平方公裡比我國的首都北京稍微大一點,人均gdp卻高達17萬元折合人民幣108萬元。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二小。也是世界土豪的「聚集區」。
  • 四川「富裕」的3個縣,一處人均GDP近5萬元,堪比部分三線城
    作為城市之一的中國四川在幾年來經濟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08年以後,現在的人都將精神恢復過來,重新打起精神,讓我們在美好的生活中購買四川吧,」這裡是「富裕」的3個縣,每一個地方的人均gdp為5萬元左右,因此屬於部分三級城市。
  • 短命的非洲富國:人均GDP曾非洲第一比肩發達國家,如今入不敷出
    非洲並不是一個完全沒有富裕國家的大洲,其境內還是有一些處於富裕狀態,或是曾經富裕過的國家存在的。在擁有如此大量資源的情況下,自然也就變得格外富裕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裡的經濟一度飛速發展,僅僅是在2000年~2010年間,這個國家的GDP年均增長率就達到了17%。人均GDP也一度達到了2萬美元以上,與部分發達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也同時是當時的非洲第一富國,只不過這個非洲首富沒當多久就遇到了問題。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國家GDP(國民生產總值):國家所有單位在一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合理的計算收入本應統計養豬、雞、鴨,編框子,打工除掉支出賺的錢。
  • 歐洲4個最富裕的國家,第一人均近17萬歐,第四是全球最懶國民
    歐洲4個最富裕的國家,第一人均近17萬歐,第四是全球最懶國民世界上有很多的國家,而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就和普羅大眾一樣,有著一定的差距。在絕大部分人眼中,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就是石油王國沙烏地阿拉伯,或者是阿聯,但是有數據表明,全球最為富庶的國家在歐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下其中最富裕的四個,第一人均近17萬歐元,第四是全球最懶國民。瑞士。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並且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
  • 「耍無賴」的歐洲國家:借60億美元還600萬,人均GDP是中國8.5倍
    近些年來,雖然靠著改革開放,我們中國經濟發展是突飛猛進,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但是實際上,我們的還不是很富裕,人均GDP只有0.97萬美元(2018年),而國際上比我們中國富裕的國家還有很多,就比如說今天要說的瑞士。
  • 各大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幾乎都是小國,非洲並不是最低
    美國人均GDP略高於加拿大,為6.5萬美元。在面積和人口大國中,美國經濟可以說是最發達的。人口大國人均GDP很少這麼高。當然,美國現在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諸多方面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均GDP這麼高也是正常的。
  • 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總人口是多少?哪個大洲最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19年全球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比較富裕國家只有30個,這些國家大部分是人口小國,其中人口超過1億的只有美國和日本2個國家,人口超過5000萬但低於1億的國家也只有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韓國5個國家,人口大於1000萬但低於5000萬的國家有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和瑞典4個國家,其他19個國家都是只有幾百萬或幾十萬的國家
  • 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中國人在這裡打工,大多成為百萬富翁!
    說起非洲大陸的話,人們第一個在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富有神秘氣息的原始民族部落,廣袤的大草原加上無盡的熱帶雨林,總是給人一種廣闊、野性和奔放的感覺。而非洲大陸上國家也非常眾多的,現在許多國家也成為了到達非洲的旅遊之地。
  • 非洲這個國家,GDP直追歐洲發達國家,國民最大夢想卻是能吃飽飯
    好像很多人對於非洲這個地方最大的印象就是貧窮和落後吧,那麼如果要大家現在馬上說一個非洲最有錢的國家,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哪一個呢?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南非吧,的確,南非的整體國家狀況在非洲來說的確是很富裕的了。不過除此之外,非洲也還是有很多國家都很有錢的。
  • 從2017年全球人均GDP排名榜看為啥美國是第一強國?
    奧地利好歹100年前還是列強之一,而且和德國其實是一個文化區也加上,西班牙一向渣,但是也算歐洲人口比較多的國家也算上。俄國從來是軍力強,國力弱。 東亞這邊就是中日韓三國,印度畢竟人口多又有核武器,在第三世界國家不算中國的話因為塊頭也算舉足輕重了。現在看看人均GDP這塊,美國眼看5萬9快6萬美元了,增速夠快的。
  • 南美最富裕的國家,智利有1800多萬人,一月工資多少錢?
    今天,我們聊聊南美洲最富裕的國家智利,從經濟總量來說,智利並不算高。但是,智利的人均經濟是南美洲最高的,幾乎是巴西的兩倍。與中國的人均經濟相比,智利的人均經濟是中國的1.5倍以上,幾乎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那麼,智利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到底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智利的歷史。
  • 美國人均GDP破6萬美元,但是「這一」國家,人均年收入76萬人民幣
    一般來說,我們總是喜歡用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甚至是居民富裕情況,其實用GDP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本質上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用GDP總量衡量一個國家的富裕情況,那就不一定能夠得到比較確切的結果了。想要判斷一個國家居民的富裕情況,其實用人均GDP才是比較合理的。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是深圳的1/6,人均GDP卻有20萬元
    但是也有一部分例外,一部分省的省會城市趕不上這個省的其他地級市,比如濟南,今天的小編大家對於中國的最小的省會城市,其面積雖小,但是人均gdp達到了20元,然後這個城市還在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世界城市的一個研究機構根據世界的一線城市被評價。
  • 此國是非洲最富國家之一,出了一位華裔享譽國際,曾多次訪問中國
    在遠古時期,非洲是古人類與古文明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在十五世紀開始非洲就被西方列強殖民統治,整個大洲95%的領土都曾遭受過列強的瓜分,這是導致非洲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也有如赤道幾內亞,模里西斯等一樣富裕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均GDP都在8000美元之上,即使放在世界上也是中等收入國家。
  • 世界最窮的國家排名前十揭曉 辛巴威人均GDP僅有0.1美元
    第八位:獅子山-人均年GDP739美元獅子山是西非的一個貧窮的國家,官方語言是英語。在經歷了數年之後當地人從英語中衍生出了自己的語言,他們稱該語言為Krio。這種語言使用英語的詞彙但是語法來自於12個不同的非洲語言。作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獅子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出口國之一。
  • 甘肅「最富裕」的城市,人均GDP遠超西安,卻不是蘭州和酒泉
    甘肅是西北最重要的省份,在早些年間,這裡的發展並不是很理想,但隨著國家政策的傾斜,這裡也逐漸映入大眾的視野,內部最受關注的當屬蘭州,它是省內的第一大城市,這裡不論是在資源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是省內最牛的城市,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2019年,它的GDP達到2837億,是一座即將破3000億的城市,遠遠的甩開了省內的其他城市,是省內的實力擔當。
  • 歐洲一小國家,人均GDP高達8.2萬美元,一直居世界前列
    歐洲一小國家,人均GDP8.2萬美元,約是中國的8倍世界上一共有七大洲,要說哪個洲最富裕,歐洲無疑會算一個。歐洲雖然有很多小國家,經濟總量不高,但是平均到每個人就很多了。歐洲富裕國家有很多,像盧森堡、挪威、丹麥等等,這些國家都是一些小國家,名氣不如德國,但是富裕程度卻很高。在歐洲眾多發達國家之中,有一個國家旅遊資源相當豐富,還被譽為是「世界公園」,集富裕與貌美為一體。那麼你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它就是瑞士,說起瑞士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手錶,勞力士、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宇舶等大牌手錶,全是由瑞士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