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易拉罐鐵皮拼接成一件華麗的「芭蕾舞裙」,廢舊環保袋、快遞紙箱變身成一個卡通機器人……這是今天在黃浦區五裡橋街道開幕的時尚環保展中的一組展品。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多場形式多樣的環境日主題活動在黃浦區開展。
上午9時多,瑞金二路街道等主辦的「垃圾分類嘉年華活動」在復興公園開幕,《垃圾分類市民讀本》在現場舉行了首發及贈書儀式。這本書由上海東方宣傳教育服務中心組織專家撰寫,是一本實用而直觀的生活垃圾分類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指導市民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現場,主辦方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娛樂互動活動,在寓教於樂中將垃圾分類的理念傳遞給市民。「垃圾分類AR體感遊戲」科技感十足,受到白領喜歡;「模擬垃圾分類」遊戲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參與;香囊製作活動現場,聚集了上了年紀的社區居民。在「以物換物」空間,居民帶來家裡的閒置物品進行現場置換,參與熱情非常高。
同一時間,幾公裡以外的豐盛創建大廈內,「五裡橋街道環保時尚展」開幕。本次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舊物可以更時尚」「減塑從點滴做起」「材料的重生」「藝術源於生活」等,各有特點。
「舊物可以更時尚」部分的作品由青少年創作,充滿想像力與奇幻色彩。如,由海粟幼兒園小朋友製作的「艾莎公主裙」作品,展現了一個漂亮的公主裙,彩色塑料被做成了裙身,環保袋裁剪後成了上裝,裙擺上閃閃發光的絲帶是廢舊的小朋友玩具,披風由嬰兒車上的舊蚊帳製成;作品「美人魚與王子」由瞿溪路小學的學生們製作,星巴克的環保紙袋和紙箱成了美人魚身上的鱗片,海王的上衣由快遞使用的冰袋製成。
「減塑從點滴做起」,選取了今年5月在上海科技館上演的藝術科普展《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中的主要作品。2015年,美國攝影藝術家克裡斯·喬登的一組照片在各大媒體和網絡迅速傳播:腐爛已久的信天翁屍骸,依稀可辨,殘羽和碎骨裹挾著五彩的塑料,在亂草中悄然瓦解。上海青年藝術家袁隆由此發起了名為《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的藝術科普展覽項目。今天現場,多幅珍貴照片與藝術作品呈現內容震撼,發人深思。五裡橋街道負責人說,《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由上海震旦教育發展基金會和科技館合作開展,上海震旦教育發展基金會下屬單位在街道轄區,因此《塑料紀:信天翁的輓歌》展覽首次走進社區就選擇了五裡橋街道。據悉,「五裡橋街道環保時尚展」為巡迴展,接下來將在黃浦綠地繽紛城、融創精彩派、江南製造創意產業園區及社區進行巡迴展出。
當天,「豐盛創建大廈黨群服務站」揭牌,五裡橋街道現場發布了站點資源服務菜單,將面向樓宇企業和黨員群眾提供「黨性教育」「文明修身」「綠色環保」等六大類35項服務,實實在在的將黨的工作做進樓宇,將黨群服務送進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