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督兵牧師與文革中的溫州教會

2021-02-28 豐盛「書」房
在餘督兵牧師於12日在法國巴黎安息主懷的消息傳到國內之後,我於12日晚在公眾號發布了一篇《福音勇士餘督兵牧師安息主懷》(可點擊閱讀),一天之內閱讀量近萬,是超乎想像的。這給我的第一個印象,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少的影響力,反而是餘牧師在教會留下的美好見證。在微信群裡,一位牧者問了我一個問題:餘牧師對溫州教會產生哪些重要的影響?這顯然是向所有尊敬、愛戴餘牧師的基督徒提出的問題,也是所有看到如此熱烈記念餘牧師現象的基督徒都想問的問題,更是我這位研究溫州教會史的後輩要尋找的答案。解決以上問題,我們要認識餘督兵所處的是怎樣的時代?了解他所服侍的疆界在哪裡?研究他身上有怎樣的品質?一、餘督兵對溫州教會影響最大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在那個黑暗掌權的時代,因「極左」路線,基督徒受到空前的信仰逼迫,中國教會被稱為「無教堂、無教牧、無聖經」的「三無」時期。在那個年代,教牧人員被劃為牛鬼蛇神,被下放、坐監、殉道時有發生,無法再回到教堂從事公開的教牧職事。基督徒大多被迫否認基督,教堂被關閉之後,無法公開進行信仰活動。聖經、屬靈書籍被列為禁品,被沒收、被焚毀,神的話被作為「神話」。餘牧師在1958年轉業,在市中棉毛紡織廠工作,後被下放到雙嶺下岙村種田,因教堂被大隊佔用,村幹部就叫他們一家人住在附近山下的一個破廟裡。後因村幹部好心,被調到牛嶺畜牧場養豬。1964年,雙嶺鄉政府暗暗將他們一家人的戶口遷到樂清老家。回鄉後,因「迷信頭子」的帽子,而三年不供應糧食,只得買高價私糧吃。因此,師母在家養母豬,餘牧師則賣草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借外出賣草藥的機會,他到信主的弟兄姊妹家庭代禱。1967年溫州大旱時,輪船停航,不能賣藥。嶽父鄭頌三牧師在江北牙郎橋聚會,發一電報:「急事速來」。從那時開始,他到永嘉江北侍奉十多年,培訓青年骨幹。餘牧師以講道簡練精短、取題分點明了易記、講章內容深入淺出、聖經知識紮實豐富著稱,深受同工及信徒的喜愛。二、餘牧師是文革期間少有的教牧人員,在溫州各地成為屬靈領袖。在此,我認為有必要提醒所有閱讀者,其實我們原本以為文革期間的溫州教會是「無教牧」的時代,但其實不但有牧者,而且有許多堅定信仰的牧者,在家庭聚會中服侍,成為眾多義工傳道的「老師」,比較出名的有:周景堯、裘雁南、盧理明、南巖祥、黃正仁、鄭頌三、潘希真、李新決、鄭景星、鄒道初、蔡慶宣、鄭經傑、楊忠、陳嶽林、吳志立、陳明進等。不過,餘督兵似乎是諸多教牧之中最為勇敢的,且幾乎是全時間服侍主。據餘牧師回憶,他十年在江北服侍期間,大田山的各家信徒中間約定將一塊土地分別出來給餘牧師,其地裡的出產賣出之後收到的金錢就交給他帶回老家,供養家庭。餘牧師一心在教會服侍,因為長期在江北服侍,大家不知道他是樂清人,反而說他是江北人。1971年,在林乃娒、餘督兵、陳瑞賞等各地領袖的努力下,溫州家庭聚會在瑞安南陳舉行全地區交通會,標誌著溫州教會放下宗派觀念、統一禮儀、聯合派單,進入合一與建制的新階段。就因為與各地教會進行交流,餘牧師的影響力從永嘉、樂清,再拓展至溫州市區、瑞安、平陽、洞頭,以及麗水青田和台州玉環,成為溫州實際意義的領袖。在這個過程中,他借自己到各處培靈會的機會,帶著樂清縣蔡慶宣、王從道、南章元,永嘉縣蘇德恩、黃益興、陳永聰、林旭光、黃道增,溫州市區李蒙恩,瑞安縣杜志信等在講道中長進,以致他們都成為各地教會中的負責人。在文革時期溫州教會的發展中,市區的林乃娒也是很重要的領袖。他自1960年悔改歸主,成為義工傳道,因其勇敢、無畏的個性,屢次受逼迫、被逮捕,但他卻依然不停止傳福音,從而得到教會普遍的擁戴,特別是吸引一群青年同工跟著他學習聖經。不過,他與餘督兵牧師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受過神學訓練,所以會注重經歷、追求靈恩、神跡奇事等,因此與以講道恩賜、字義解經著稱的餘督兵產生巨大的反差,且成為兩個派系。

餘督兵牧師與師母

三、餘牧師有美好的屬靈品質,成為青年傳道的榜樣,建立教會的屬靈傳統。第一,餘牧師有謙和的態度。在我們一般的理解裡,教會裡尊稱他為「餘先生」,將他視為全教會所接受的「老師」,但其實他並沒有如我們所想像的建立一個培訓班或神學院,以老師自居,向學生講授課程。反而,他在帶領青年同工學習的團體稱為「同工學道會」,雖然有類似於培訓的內容,但他以團契、分享的方式,使大家在平等的地位上主動學習、彼此分享、相互促進。就連他採用門徒訓練的方式,帶著同工到處主領培靈聚會時,他並沒有以師者自居,反而在間隙中與同工彼此交流經驗。從而他的學生在過程中得到很多鼓勵和幫助,以致迅速成長為各地的領袖。同時,在江北教會中,他除了全身心從事牧養,並沒有參與或介入內部的行政,將主要負責人交由黃益興來擔任。就連在溫州地區交通會中,作為發起人之一,作為教牧的他,在教會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卻沒有佔據任何位置,地區總負責人由林乃娒、陳瑞賞、黃益興擔任。第二,餘牧師注重聖靈的恩賜。餘牧師出自溫州中華基督教自立會,其教會的傳統以靈恩追求著稱,他自身也因為一次屬靈的經歷而完全悔改歸主。在他個人的追求中,也曾受嚴培德女教士的影響。在文革期間,他曾帶領江北的青年傳道一起追求靈恩,使他們經歷許多屬靈的經歷。但他並不是一位偏執的靈恩派領袖,更不會將屬靈限制在說方言、翻方言、神跡奇事等,反而注重講道的恩賜,認為任何的恩賜都是為了傳福音,注重聖靈裡生命的改變,活出基督的生命。第三,餘牧師為教會奉獻全生。餘牧師在賣藥的時候,自製的藥物有很好的銷路,以致家庭經濟問題得到改善,但後來到江北培靈會之後,就放棄賣藥的行當,完全投入江北的服侍。不管是建立家庭聚會點,或是培養青年傳道等,他均是盡心盡力,以致家庭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連各地教會給他的車馬費,他都不作家用,反而告訴師母說:「這錢你不能用掉,因為這是為我下次出門開培靈會坐車、坐船用的。」第四,餘牧師專注聖經的真理。江北牧區四十周年紀念刊上評價說:「餘督兵先生講道,簡練精短、取題分點明了易記、講章內容深入淺出,聖經知識也比較豐富,深受同工及信徒的喜愛。」在文革時期,信徒們缺乏聖經的學習,也很少有機會參加培靈會,餘牧師的到來總是成為信徒們的喜訊。只要聽說「餘先生在某地開培靈會」,熱心的基督徒都會連夜趕去。就連移民法國後回溫州探親之時,每逢聽到他某教會講道的消息,很多信徒都會紛紛趕去聽道。而餘牧師講道的獨特之處,講道的內容深入淺出,是老少婦嬬都能聽懂,且簡練精短,在信息到達最高潮之時,突然「剎車」,使聽眾有意猶未盡之感,吸引大家等待下一堂的信息。第五,餘牧師著重人才的培養。餘牧師將江北作為基地,將人才培養作為首要的工作。他說:「神的國度興衰在乎人才的培育,優秀的人才離不開培訓」。因此,他在江北的四座基督徒的山村(牙郎橋、大田山、潘山、雙壠山),帶領十幾位青年學習聖經,分別是:陳永聰、林旭光、葉洪恩、趙志仁、趙光進、餘永進、尤虔誠等。他們在聖靈的引導下熱心愛主、渴慕真道。餘牧師就組建「同工學道會」,帶領他們學習聖經、操練講道。每周學習數次,內容分:集體讀經、輪流試講,試講後,大家對每位試講者進行彼此議論,最後由余牧師總結修改。後來得到進一步地發展,外地的同工來紛紛趕到江北山上來一同學習。餘牧師的「簡易講道法」,包括取題、開頭話、分段、結語、引經(以經解經)、引用故事。最後還有一句成為當地教會傳道人講道結束較為常見的祝詞:「願主祝福聖經的話,常存在你我心裡,直到永遠,阿們!」第六,餘牧師勤於用文字侍奉主。餘牧師向來是一位勤於筆耕的牧者。在江北服侍期間,尤虔誠成為謄寫聖經、書籍的能手,而他最早謄寫的就是餘牧師的「講章」。為了更有效地「吸收」餘牧師所講的信息,將講章謄印出來並分發給弟兄姊妹是最有效的方法。餘牧師移居法國後,但心系溫州及祖國的肢體,就忙中偷閒,寫了八本著作,分別是《永遠的救恩》、《十字架的信息》、《馬可福音信息(上)》、《馬可福音信息(下)》、《生命靈糧(上)》、《生命靈糧(下)》、《恩懷滿溢》及《基督再來》等,其作品與其講道一樣,內容簡潔、精煉,但能準確分析傳講聖經真理,在異國他鄉用文字牧養信徒。

四、在耳濡目染之間,發現教會在諸多方面看到餘牧師的「影子」。對於成長於江北牧區的我眼中,餘督兵牧師在溫州教會中,影響最大的地區應該是江北牧區。第一,江北牧區一直有「同工學道會」的傳統。「同工學道會」是江北的傳統,也是傳道人服侍過程中「充電」的常設機制。在我進神學院之前,曾參加過為期兩年的短期培訓班,除了基礎性的課程外,同工試講就是其中的特色,短講之後的相互評價與牧者的評改,對於個人講道的提升有很大的提升。在每個寒暑假期間,教會安排我們跟著老傳道(資深)實習講道。神學畢業之後,回到教會,不管你是什麼學位,都要每月參加「同工學道會」,這種學習的機制,總是相互激勵、彼此成長的好機會。第二,江北牧區有過文字服侍與牧養的歷史。我曾一度困惑江北牧區為什麼沒有文字服侍的傳統,了解了餘牧師的服侍簡介,才發現江北牧區在文革期間曾有極其有效的文字牧養。聖經、講章、屬靈書籍的謄寫油印,無疑成為那個特殊時代中特色的牧養。但後來受到某些牧者的負面影響,所以文字服侍被停滯下來。我認為這可能是今日的江北牧區以及溫州教會所應該重新恢復的事工。第三,江北牧區的牧者與同工之間有彼此謙讓的態度。如同餘牧師與黃益興長老之間的謙讓一般,江北牧區的同工中間向來彼此謙讓。印象最深的就是2003年與2006年牧區換屆時,居然被選上的同工因為謙讓而導致會議被迫暫停。特別是2006年那一次,幾位被選為負責人的同工因覺得無法勝任,一位同工上臺要求大家重新選舉,但有一位反對者起立大聲說:「是神的旨意,你們就擔任吧,因為人家拉票都沒有辦法。」第四,江北牧區一貫將字義解經作為衡量傳道人的標準。江北牧區對傳道人的基本要求,就是採取字義解經的進路,許多採用靈意解經的傳道人,很容易被批評為「私意解經」。而我從參加培訓班開始,講授釋經與講道的牧者,都是提倡用字義解經和釋經講道。後來,在80年代後期,溫州陳直牧師來江北牧區大浹教堂駐堂牧養,幫助江北傳道人在字義解經與釋經講道有更加紮實的訓練。第五,江北牧區建立了一套人才培養的體系。在江北牧區的傳道人培養中,除了考入神學院,經過長期訓練的牧者,一般義工傳道的培養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包括短期聖經培訓、同工學道會及專門跟帶實習講道(與餘牧師類似的門徒訓練)等。第六,江北牧區注重理性卻不缺乏聖靈的恩賜。近年,江北牧區有些弟兄姊妹批評教會缺乏聖靈恩賜,但其實教會注重理性,卻並不缺乏聖靈的恩賜,因為如餘牧師所說,說方言的恩賜只是眾多恩賜之一,而健康的教會一定有各樣的恩賜。江北牧區得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信仰與生活的結合,在生活中見證信心,成為眾人的祝福。

後排左起:尤虔誠、趙志仁、王龍通、黃道增、陳永聰、蘇德恩、餘永進

前排左起:方序仁、楊寶禮、餘督兵、黃益興、陳公權

作為在江北牧區的教會裡悔改歸主及生命成長的牧者來說,我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事情做直觀的表達,相信許多牧者與傳道人能夠認同,因受資料所限,無法論及餘牧師對樂清、瑞安、溫州市區等其他教會的具體影響。昨晚,一位教會的師母回憶自己成長的年代裡,經常聽到餘牧師的事跡。在此,盼望每位曾受過餘牧師影響的教會牧者,不妨也做相應地追溯,作為對這位基督聖徒的記念,留作後世為榜樣。也鼓勵每位讀者在文後留言,與我一同追溯餘牧師的生命見證。

相關焦點

  • | 鄭哲民談溫州教會的腐敗墮落
    他告訴我們,溫州的這個地方的教會是跟其它地方不同。他們有三自教會,有家庭教會,中間還有半三自教會的,就是跟三自教會有教產登記的,他們自己有一個牧區,在三自一個保護傘裡面的。最近曝光,這個所謂的三江,溫州市裡面所謂的江北牧區,是裡面的一個最能夠有代表性的牧區,我們可以從他裡面看到幾個問題。
  • 關於中國家庭教會牧師及全職同工工資聖經準則
    不是,是因為中國大陸教會愚昧無知,不認識真理,違背真理,在中國教會歷史上,在國民黨時期,大陸教會並沒有形成在經濟上惡待牧者,給乞丐式工資的陋習,在文革期間,江青四人幫等人,提出五年內消滅教會,對牧師釆取政治上打擊,人身上囚禁,用刑,經濟上惡待,封鎖,讓牧師吃不飽,穿不暖的詭計,,,目前大陸上流行的讓牧師象乞丐一樣生活的思想,起源於江青四人幫的詭計,文革之後,大陸會眾吸收了江青四人幫的惡毒思想
  • 【專訪】包德寧牧師(中):中國教會的宣教潛力、及需要繼續持守和...
    從1969年定居香港,包德寧牧師首先學習了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和普通話,1978年經歷過文革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包牧師就有幸被邀請到河南一帶傳講聖靈和復興,並且也成為隨後農村教會復興的見證人。這幾十年來,包牧師不僅服事中國內地,並常到世界各地向華人傳福音,並鼓勵華人教會勇於擔當世界宣教大使命。
  • 溫州改革宗浸信會恩約教會 簡介
    在此過程中,他禱告尋求神,並得到了妻子HOPE,KM改革宗浸信會恩典教會牧師李T牧師,和中國改革宗福音SXY約愛真校長的鼓勵與支持。當時,我們還沒有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但很奇妙的,神借著LB弟兄私底下查經學習接觸的溫州XWL教會的一位姊妹,為我們介紹、提供了金山公寓的聚會地點。於是,2015年7月19日,三個家庭,兩位單身的弟兄,共8個人(不包括兩位小朋友:Samuel和tianxin),在金山公寓某幢的2樓,於神的話語傳講中開始了。
  • 溫州七名牧師被撒旦拉入黑名單 | 黑門新聞
    來源:匿名投稿分類:諷刺/杜撰溫州樂清。撒旦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樂清共有七名牧師被拉入黑暗世界管轄者聯盟的黑名單。「我們注意到,有一些牧師正在正確地分解上帝的話語,」路西法在記者會上表示,「說出了我的心裡話——我們樂意看到所有人不認罪、不悔改、不轉向神——其實只要能讓你剛硬,你賺再多錢我們都阿們。」「不可否認,雖然我們偶爾也使用一些物理攻擊(被分手?生病?maybe),但主要的攻擊還是靈界的啦,讓你那股自尊的火焰熊熊燃燒!除了否定自己,愛幹嘛幹嘛!不必犧牲,要享受!
  • 20世紀世界十大殉道者中唯一來自中國的牧師:王志明
    苗族牧師王志明與馬丁•路德•金、朋霍費爾、俄國伊莉莎白公主等人名列其中,成為唯一來自中國的殉道者。王志明於1907年出生在雲南武定縣。在他出生的前一年,中國內地會宣教士郭秀峰、師明慶將救贖的好消息帶到了他們的家鄉。宣教士在當地修建學校、醫院,幫助苗民擺脫了愚昧、醫治了肉體的痛苦。當地苗民被西方宣教士的作為所感動,見證了耶穌基督的慈愛,因此紛紛放棄偶像崇拜,歸向真道。
  • 基督徒如何對待教會的牧師和長老?
    上帝在教會中也是設立了權柄的位份:有形教會裡面有長老(監督)、牧師[1]和教師,長老是有上帝賦予的權柄,管理交付給他的教會和會友。當然長老和會友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但是在權柄上是有高低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管理教會的。所以,身為教會的會友對長老的最首要的態度就是因著這個位份敬重他們,尊重他們的位份就是尊重設立長老位份的上帝。
  • 福州基督教花巷堂陳立福牧師:讓教會成為教會的祝福
    主任牧師陳立福與福音時報同工交流了花巷堂的近期發展,他表示,花巷堂雖然受到一些硬體條件的制約,但過去的一年中,教會重視傳福音和本堂義工的培訓,信徒的靈命素質有明顯提升,今後也將繼續擴展傳福音的禾場。 2010年,花巷堂以「聖經是基督徒的生命力量」為主題信息,帶領信徒在聖經中認識主的話,裝備自己,使生命長進,給教會帶來和諧。分享此點時,陳牧師認為:今天信徒的問題其實是靈性的問題,教會要給予他們系統的栽培。說到一年以來的成效時,陳牧師笑著說:「一萬名信徒的大堂會,還是收到一定效果的,我們的信徒還是比較重視提升自己的靈命素質的。」教會還確定了今年的講臺主題信息:和諧教會,榮耀基督。
  • 約翰·麥克阿瑟牧師因疫情中重開教會遭批評 辯駁稱教會「除了傳播...
    而對一位牧師對此的批評意見,麥克阿瑟稱他的教會「除了傳播福音,別無其它」。加州洛杉磯縣恩典社區教會的高級牧師約翰·麥克阿瑟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香農·布萊姆(Shannon Bream)的周一採訪時稱:「我們教會在過去50年中有著服從政府的美譽。我們是這個社會的朋友,是這個社會各個階層的朋友。
  • 偕我會初傳溫州的本色化實踐(一) ——溫州方言聖經
    再例如句子「那個東西拿來」,書面讀法是:「na-ko tung-si na-lai」,溫州人則說成「he-kai mu-z tso-li」(直白:許個物事捉來)。當時中國教會官話聖經已是最為流通的漢文,畢竟與溫州方言有很大不同,如蘇氏所說:「官話本是人們能得到的唯一本子,牧師在上朗讀,除了那些有聖經的人以外,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算是讀得聲如洪鐘或鏘鏘然如銅鈸,還是不得其義的。」
  • 麥克阿瑟牧師訪談:教會亟需重開實體敬拜聚會!
    編者按我們今天發表的,是The Eric Metaxas Radio Show對麥克阿瑟牧師訪談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見:麥克阿瑟牧師訪談:教會要不要開始實體聚會?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 Jr.)
  • 中國教會首位牧師居然是平和人,葬於鼓浪嶼
    為了福音大業,就必須讓閩南人自己管理教會,讓他們擔負起傳教的使命,才能使基督信仰紮根於閩南鄉土中。於是,打馬字、羅啻、杜嘉德等傳教士極力推動中國教會自立。當時遠在美國的歸正會總部得知此事非常惱火,認為打馬字等人做得太過分,極力想壓制他們的行動。但打馬字等傳教士頂住壓力,廈門教會的自立運動如火如荼開展起來。
  • 麥克阿瑟牧師訪談:教會要不要開始實體聚會?
    麥克阿瑟牧師:謝謝你的邀請。 莫泰克賽斯:你們的教會不顧加州州長的禁令,開放給會眾來聚會,我認為這是很英勇的舉動。就像朋霍費爾的書中所說的,歷史上每當教會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教會總是沒有抓住機會,我希望你跟我們談談這個問題,你是基於什麼想法來做這個決定的?
  • 中國已有三百多位女牧師服務於各地教會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七日電(記者孫兆震張雷)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曹聖潔牧師昨天在中國宗教界世界和平研討會上介紹說,現在中國已經有三百多位女牧師,在各地教會內忠心服務。  這位本身便是一位女牧師的中國基督教協會負責人說,中國教會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信徒是婦女,過去很少有發言權,更少擔任領導職務。
  • 【普通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7)——劉夫人葉氏歸主
    更多文章:(溫州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6):曹雅直與內地會仁愛義塾(普通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6):曹雅直與內地會仁愛義塾(溫州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5):溫州內地會先驅蔡文才(普通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5):溫州內地會先驅蔡文才(溫州話版)有聲溫州教會史(4):女教士曹明道來溫州傳教
  • 《驅魔者》唯有聖徒,末世教會不承認吸血鬼存在,牧師扔下個東西
    人類的末世在跟吸血鬼的戰爭中到來,為了延續僅存的人類香火,人類設立了吸血鬼的保留區,讓吸血鬼自生自滅。大部分人類躲進了教堂市,這裡的教會承諾保護民眾,而一些人卻生活在邊區,遭受強盜和吸血鬼變種的侵擾。這是末世大體的情景,所有的文明簡化為宗教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教會以上帝名義為主導的精神控制。因為不計成本的戰爭,地球滿目瘡痍,到處是核輻射殘留,農作物種植非常艱難。
  • 「你們當牧師的工資應該很高吧」
    我這位小夥伴知道溫州拆十字架的事,也知道有一些牧師因此受到不公對待。 今年上半年,我大學時的死黨路過我所在的城市,我抽時間和他一起吃頓晚餐,他在幾年前就知道我全時間在教會服侍。或許因為他妻子也是基督徒的緣故,他知道牧師的工資不高,席間他多次表示難以想像以前豪氣萬丈的我(他還記得畢業那年我給自己定了目標,三年內年薪要超過十萬,我倒忘了這事),如今竟然甘願過如此簡單的生活。
  • 江蘇鹽城陳德宏牧師分享:聖誕節中教會應重視信仰使命
    江蘇鹽城市基督教會聚會現場 2010年12月21日,福音時報同工就「聖誕節中教會的使命」話題聯繫了江蘇省鹽城市基督教會陳德宏牧師,陳牧師分享說聖誕節中教會應重視 那麼,教會又該如何引導信徒正確認識聖誕節呢?陳牧師覺得,基督徒有信仰使命和文化使命,文化很重要,但是信仰是根基,所以牧者需要在信仰使命上讓信徒有更深刻和清晰地認識。為此,鹽城市基督教會2010年的聖誕節講章也將以「默想耶穌的降生」為主題,從聖事、新事、喜事和大事4個方面分享耶穌的降生。
  • 長沙城南教會百年慶典讚美神的榮耀
    (圖:長沙城南教會網站) 據長沙城南堂網站近日發布的圖片,9月15日,為慶祝教會建堂一百周年,長沙城南教會舉行隆重的百年建堂慶典晚會。城南教會的信徒們用多姿多彩的歌舞表達了教會建堂一百周年的喜悅。在晚會的合唱中,信徒們含著淚水的唱出了對神帶領教會走過一百周年的感恩與讚美。
  • 懷念愛國愛教、敬虔侍奉的王冬碧牧師
    1944年因抗戰隨校西遷陝西,同年8月成為寶雞市基督教信義會傳道人,12月按立牧師聖職。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對待。三中全會之後,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照耀下得以平反昭雪。2010年的2月22日安息主懷,享年99歲。我在與老牧師的接觸中,對他的愛國情懷、信仰素養、牧養事工、奉獻精神及處世為人等方面較前有了更加深入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