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家長來諮詢:今年孩子初中畢業了,估計只能考390多分,考不上高中。作為家長有些為難了,今後的路,該讓孩子怎麼去走,是讓孩子在初三復讀,還是上職專,技校。還是出去打工,或者邊打工邊學技術。作為農民,沒什麼眼界,真是猶豫不決。求高人指點迷津。
看到這則信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對大家說說。
長期以來,作為父母,我們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轟轟烈烈的「擇校熱」,久盛不衰。但不知道有沒有思考另一個問題:你千方百計給他的「最好的教育」,真的就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嗎?
中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沒有複習和留級的概念。為了從根本上杜絕,教育部2013年就頒布了《中小學學籍管理辦法》,採用了信息化的方式,該辦法的第五條規定:學籍號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生成,一人一號,終身不變。學籍號具體生成規則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訂。
也就是說,復讀,是沒有學籍號的,而沒有學籍號,根本就不可能參加中考!
初中畢業,只考了390多分,可見,孩子的基礎確實是很差的,我不知道你的孩子在哪個地區的讀書,但中考的總分,起碼應該在600以上,也就是說,幾乎各科都沒有及格,那麼,這種基礎,去讀高中,有多少意義呢?一般而言,到了高中,基本上也就是混時間而已——聽不懂、做不來、考不好——比坐牢還難受!
初中畢業,一般也就15、16歲,身心都還不成熟,如果去打工的話,基本上也就只能做一些體力活或者服務行業的工作,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麼早就要去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去獨立承擔人生的風雨,實在有點殘忍。我去過一些建築工地,也見過一些正在用稚嫩的肩膀扛水泥河沙的孩子,說實話,心裡真的難受——他們還在長身體的階段啊!!
長期以來,我們對職業教育都有一些偏見,這個偏見,有的業餘職業教育本身有關係,比如,家長對擔心的校風問題。其實,隨著國家這些年對職業教育的大力扶持,包括職業大學、3+2(三年職業高中,2年大專)的教學模式,職業高中處在高速發展期。所以,鑑於孩子的學習基礎,上幾年職業高中或技校,合適的話,再去參加職業大學的考試或讀2年大專,對於孩子而言,畢業的時候也基本上成年,人生觀世界觀也日漸成熟,抗挫折能力和抗壓能力日漸增強,再去參加工作,或許更好。
總之,作為父母,不要四處攀比,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沒有必要非要到獨木橋上去擠——明知擠不過去,還要去擠,有什麼意義呢?
我是湖南李老師,了解更多問題歡迎評論或者私信諮詢。
搜索微信公眾號:昕雲教育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讚評論收藏~
(文章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