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新華社西寧3月15日電題:餐廳舞:熱鬧還是鬧騰
張大川、苟立鋒
在西寧等地大街小巷的各色餐廳裡,經常能看見員工集體跳舞為食客用餐「助興」的場景,單一的舞姿、統一的制服和嘈雜的音響幾乎是「標配」。正如廣場舞帶來的爭議一樣,「餐廳舞」也在逐步吸引人們的關注和議論。
(小標題)「餐廳舞」成常態化活動
「這個音樂叫做社會搖……」伴隨著富有動感的音樂,西寧市人民街一家自助火鍋店員工跳起了舞蹈。服務員、後廚工作人員以及領班經理都跟著節奏扭動肢體、揮舞手臂,這是近年來人民街不少餐廳經常出現的一幕。
「餐廳在客流高峰期會組織員工給顧客跳舞助興,為此我們還置辦了專門的舞蹈服裝。」該店經理介紹,跳舞是「工作任務」,他之前工作過的幾家餐廳都是如此。
「一次我和同事去一家火鍋店吃晚飯。剛坐下不久,音響裡就突然放起了《小蘋果》,聲音特別大,然後火鍋店的服務人員開始表演,我分不清他們到底是在跳舞還是做操,反正我不愛看。」在西寧市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女士說。
「去餐廳吃飯經常會看到服務員跳舞。那種舞蹈類似於廣場舞,但主要是手部肢體動作,我想他們在舞蹈選擇上考慮了衛生和安全因素。」青海大學財經學院副教授白玉傑說,此外,不少餐廳還推出了自己的特色舞蹈如鏟鍋舞、海底撈拉麵舞等等。
記者發現,除了在顧客用餐時跳舞助興之外,許多餐廳早晨和下午上班前召開崗前例會,例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跳舞。跳舞已成為一些城市餐飲業常態化的活動之一。
「跳舞能調動員工積極性,活躍氣氛,以便更好地服務顧客。」在一家高級餐廳擔任廚師長的李江說。
(小標題)創新還是鬧騰?
對於餐廳舞,22歲的大學生溫雪瑞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算是餐飲業的一種創新吧,能夠吸引顧客,也能讓員工心情愉悅,還能提升服務水平。」但她認為,在顧客用餐時跳舞可能效果並不好,不如放一些抒情音樂。
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銷售工作的仇萬順對此則不以為然。「這種舞蹈感覺太鬧騰,聲音大、動作單一,沒什麼觀賞性,不如不跳。」仇萬順直言。
「對於性格內向不善歌舞的我來說,就是一種煎熬!」回憶起寒假期間在餐廳打工的跳舞經歷,蘭州城市學院大三學生張慧娟仍然很激動。
也有服務員對餐廳的做法表示理解和認同。「剛開始我也是羞羞答答,但時間久了,就會被大家帶動起來,畢竟我們是一個團隊。」在一家餐廳做收銀員的王金雲說。
一些餐廳經理認為,員工跳舞能充分展示企業文化,作為廣告手段吸引顧客的注意力,同時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小標題)專家:飯菜質量才是關鍵
「餐廳的這種表演方式,並不違反包括消費者權益法在內的任何法律。消費者不喜歡可以向餐廳負責人聲明,假如餐廳置之不理,則對消費者構成侵權。」青海師範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孫崇凱表示。
白玉傑認為,如今大眾餐廳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式餐廳想盡辦法搞特色搞創新,情有可原。比如在國內許多城市興起的互動型餐廳,就是想給顧客營造不一樣的就餐體驗。
「餐廳為攬客留客,想和顧客實現互動溝通,當然可以理解,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也要考慮員工和顧客的感受。」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李紅表示,餐廳經營者不論推出哪種特色或創意,保證菜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才是留住顧客的關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