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吸毒家屬反應:為什麼親人吸毒後就像變了一個人,特別執拗固執,敏感多疑且脾氣暴躁,大多數時候沉默寡言,疏遠冷淡。那麼,吸毒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嗎?是的。吸毒不僅會導致身體孱弱,更會導致精神障礙。
吸毒前
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雖不盡相同,但是幸福卻是相似的。家庭和睦,其樂融融。夫妻關係融洽,親子相處和諧,朋友相談甚歡。對其個人而言,工作、生活、學習進行的有條不紊,整個人看起來也比較精神,也樂於積極的融入團體。即便情緒低沉,也能很快地調整自己狀態。
吸毒後
性格逐漸變得內向,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受到很小的精神刺激容易表現出強烈的憤怒,衝動,有暴力傾向。平時狀態比較凝重,敏感多疑,懷疑家人不關心、配偶不忠誠,常常會陷入憂鬱、沮喪、悲觀的狀態無法自拔;思維逐漸不夠活躍,精力、體力都在下降。有時格外熱情主動,能夠積極工作;有時熱情和興趣突然消失了,晝伏夜出,精神萎靡。
對比發現,吸毒的確會令他們判若兩人,這樣的性格脾氣讓親友不勝其煩。吸毒百害而無一利,哪怕吸毒成員對家人親友有著十萬分的不解、怨恨,也要下定決心送他們戒除毒癮。
作為吸毒者的家屬,我們可能倍感迷茫,不知道究竟該不該送其戒毒。到底哪種戒毒方式才是真真正正為他們好。
我們需要肯定的是:"毒,是一定要戒的。"
毋庸置疑,吸毒害人又害己,戒毒是必由之路。作為吸毒者的至親,我們理應積極鼓勵甚至強行約束其戒毒。而且事實證明,親情的力量不容小覷,甚至是戒毒成功的必要因素。
我們見過有吸毒者下定決心為妻兒戒毒的,我們也看到過面臨家庭危機倍感悔恨而痛改前非的。血濃於水、骨肉親情,家人永遠是無法割捨的一種親情,一種牽掛。
家屬要給予醫生充分的信任,並且積極配合醫院治療。即便是完成戒毒治療出院了,患者家屬也要嚴格遵循醫囑,督促戒毒成員按規定服藥,養成健康的生活作息,監督他們遠離毒友毒圈,而不能機械地認為出院了就能放鬆警惕了。
戒毒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不僅是醫護人員和患者本人,患者家屬也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對其多點耐心與關愛,這樣戒毒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