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18歲照片和近照 受訪者供圖
徐先生18歲照片和近照 受訪者供圖
梁女士和她朋友們的合照 受訪者供圖
昨日,最後一批90後(生於1999年12月31日)度過了他們的18歲生日,告別了少年時代。這幾天,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被各種富有年代感的「18歲照」刷屏,大家紛紛開啟懷舊模式,通過曬圖形式追憶自己的青春。你曬你的18歲照了嗎?
朋友圈發對比照 曾經的文青已「不忍直視」
「18歲的我和現在的我」、「誰還沒有個18歲,哥也曾年輕過」……這幾日,微信朋友圈被各種富有年代感的「18歲照」刷屏,網友們紛紛通過曬照,來追憶自己的青春。
12月30日,家住渝中區石油路的李先生也在微信朋友圈曬出自己18歲的照片,並配文道:「回顧一下自己的青春。」記者注意到,那時的李先生身形清瘦,長發飄飄,皮衣、條紋闊腳褲是標配,看起來像是搖滾文藝青年。「曾經的我還是很追逐時尚的,當時還把頭髮染成了金黃色,走起路來也是腳下生風。」李先生告訴記者。
如今,33歲的李先生早已褪去曾經的青澀,並自稱為「中年男人」。為此,他還曬出了自己的近照。圖片中,李先生已經有些發福,髮際線後移,跟18歲的模樣相距甚遠。「看到18歲的自己,我都有些不忍直視現在的我,青春真的太美好也太短暫了。這啟示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過好每一天。」
有人為未來打拼
也有人曾是「非主流」
「18歲那年為了高考,認真拼過,才有了現在的我。」29歲的胡倩來自區縣,2008年,她通過高考上了重本,畢業後一路打拼,現在已是渝中區一家公司的負責人,待遇優渥,家庭美滿。昨日,她曬出一張自己18歲時做試卷的照片,並寫道:「沒有辜負青春。」
「18歲的我,有些不堪回首。」34歲的朱先生也曬出了自己曾經的照片。朱先生家住九龍坡華巖,已為人父。由於像素問題,圖片不是特別清楚,記者只能看到他頭髮凌亂,坐在網吧的電腦前,一臉茫然。「那時很喜歡和同學們去網吧上網、聊QQ,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現在,身上責任重大,要養家,再也沒有這麼多精力去網吧了。」朱先生說,照片發出來後,好多人評論說他是「非主流」。回看那時的自己,的確很「非主流」,「話說回來,誰沒有年輕的時候呢,等兒子長大了,我會把自己的『非主流』照片拿給他看,並告訴他,爸爸曾經也是一匹哥。」
他們曬集體照
懷念和小夥伴的快樂時光
記者注意到,除了曬出自己的照片,也有不少網友曬了合照,有和家人的,也有和同學、朋友的,也有和戀人的。
28歲的李偉就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與大學同學秋秋的合照。李偉告訴記者,18歲時,她剛上大學,認識了很多新同學,但要數她和秋秋最為志同道合。「我們在一個班,一個寢室,每天一起上課,一起去食堂,一起看帥氣的男同學,還一起考研。」李偉說,考研後,自己去了北京讀研究生,秋秋則回了老家廣西,「已經很久沒見到她了,但我們永遠是朋友,讀書那些快樂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
47歲的梁女士家住九龍坡楊家坪,她也曬出了和友人們的合照。「快30年過去了,大家為了事業、家庭,各奔東西,已經很少見面,好懷念那時的我們啊。」梁女士感嘆道。
■聲音
不只是懷舊引發共鳴
更是壓力釋放和解嘲
為此,網際網路評論家丁道師認為,在社交網絡時代,信息爆炸,網友獲取信息的途徑快速、便捷,一出現網絡熱點和「爆款」,就會被抓取和內化,從而引發轟動效應。「18歲照」刷屏,也是出於這樣的原因。而「18歲照」之所以引發全民追捧,除了娛樂,還有懷舊引發的共鳴以及大批80後、90後成年後的壓力釋放和解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