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野蠻生長」亂象頻發成套路貸等違規App中轉站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小程序因「用完即走」、不用下載和安裝等特點,成為網際網路新風口,同時也成為亂象高發地。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小程序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一些商家利用小程序銷售假貨,甚至有一些「套路貸」通過小程序的形式「偽裝」上線……專家建議,企業應出臺一套完整的監管運行規則,並將相關數據與公安、工商、金融等部門共享,對違法犯罪活動實施聯合打擊。

「野蠻生長」的小程序亂象頻發

有數據顯示,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數超230萬、日活用戶超2.3億人次。2018年3月,小米、華為等10家手機廠商聯合發布「快應用」標準,從底層作業系統進入小程序領域。百度、阿里也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小程序業務。2019年2月,支付寶小程序用戶超5億,日活用戶達1.7億。

小程序快速發展背後也出現了一些亂象:

——無序植入廣告成虛假宣傳「重災區」。一個名叫「消滅病毒」的微信小程序內,要獲得更多鑽石、金幣,需觀看其植入廣告。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廣告中宣稱下載相關App後,觀看新聞、視頻等每天可獲利幾十元,但不少消費者反映,每天看好幾個小時,能賺5元就很不容易,且內容並非他們喜歡看的。

——售假、高仿的「新天堂」。一家小程序店中,某款市場售價近10萬元的瑞士表只賣3800元,賣家承認該表屬於高仿。類似的商家並不少見。半月談記者發現,這些商家沒有實體店,消費者從小程序中拍貨後,可選擇貨到付款或者微信轉帳,超7天後不退。

——「套路貸」等違規App的「中轉站」。在多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小程序中搜索「貸款」二字,填寫相關職業、家庭、財產等信息後,半月談記者收到了營銷人員的微信或QQ號,添加後發現對方推薦的貸款工具實為「套路貸」。同時一些用戶反映,有的小程序成涉黃、涉賭的「中轉站」,通過小程序吸引人加入指定聊天群後,接下來的就是色情交易、賭博活動等。

——收集個人信息,賺取高額回報。一些刷爆朋友圈的網紅小程序產品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以一款小程序為例,輸入本人到過的城市,一張顯示自己出行足跡的中國地圖將自動生成。

半月談記者發現,儲存照片需授權該小程序獲取自己用戶相冊信息,如事後不取消,相冊將面臨被「直播」的風險。在該小程序開發商預留的官網上,「朋友圈廣告營銷助手」「精準數據計算」等廣告十分常見,價格在3000元到8000元不等,這顯示用戶信息可能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被用於牟利。

準入門檻較低,監管存在缺位

騰訊、阿里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表示,他們會不定期清理一些違法違規小程序,對一些關鍵字進行屏蔽。但部分受訪專家認為,這些多為事後監管,很多小程序「換個馬甲」繼續活躍在人們視野中。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商業小程序開發門檻低。半月談記者在百度檢索「收集個人信息的小程序」,檢索結果有115萬多條,其中如何創建獲取個人信息的小程序成熱門話題,許多程式設計師甚至公開提供解決方案。

在一些知名電商平臺,一款訂製小程序價格最低只需百元,某商家「小程序大師」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們已累計下單上萬個小程序,根據客戶對數據種類的需求,只需3天即可量身訂製好並交付,「只要用戶參與,信息均可在後臺查看」。

二是監管機制不健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網際網路公司作為小程序的開發者和監管主體,目前尚未出臺完整的監管運行規則。如微信方面重視審核小程序的功能和內容,但在消費環節監管相對較弱,對小程序收集個人信息的情形沒有明確界限。同時,相關部門對小程序的監管目前也存在不足。

三是消費者容易忽視相關條款,後續舉證難、維權難。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喜歡參與一些好玩的小程序,對是否授權相關個人信息並不是很注意,對較長的條款更不會關注。即使後續想取消授權,也找不到入口。

一位小程序的開發者向半月談記者透露,由於開發成本低,無須寫代碼,微信好友也多,很多人更傾向於搭建小程序。「在條款中加入一些對企業有利的內容,再把類目設置得五花八門,這樣用戶後期維權會相對困難。」

加強市場監管,強化企業責任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劍橋認為,商業小程序和App一樣,都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方式和載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應由企業承擔。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小程序當然也不例外。」朱劍橋說,企業通過小程序等開展經營活動,應當遵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充分履行法定義務,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馮雪松說,提供小程序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要通過與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合作,以公司註冊、商標、稅務等資質作為進入條件,並將相關數據共享給公安、工信等監管部門。同時應該結合信用監管體系,將違規責任人列入黑名單,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朱巍認為,對於有社會動員能力和媒體屬性的小程序,平臺更要加強監管,加強資質的審核和備案。目前對小程序的實名責任制落實還不到位,平臺要加強對小程序開發者和使用者的實名信息管理,發現問題後能迅速找到責任人。除了多部門協同,相關平臺也應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的「一鍵投訴」和高效的「投訴反饋」機制。

對於消費者自身,中國消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建議,應謹慎授權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媒體出現的一些性格測試、合成照等「網紅」小程序,切勿隨意體驗來路不明的網際網路產品。「一旦發現信息被竊取,應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維護自身權益。」

相關焦點

  • 套路貸「中轉站」、售假「新天地」、虛假宣傳「重災區」
    但調查發現,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小程序也暴露了諸多問題,有的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售假高仿的「新天地」,有的扮演著套路貸等違規APP「中轉站」的角色……大發展背後暴露諸多問題目前小程序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深受各大平臺熱捧。
  • 小貸App暗藏套路,福彩App坑騙錢財……手機App如何治亂?
    接連點名要求整改,並勒令下架違規手機App,工信部整治手機App亂象的決心不可謂不足。然而,手機App存在的問題不止於此。貸款App橫行致用戶陷入套路貸自殺、高仿App搶佔官方App市場、福彩App坑騙用戶錢財……各種亂象,不一而足。多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僅僅由國家機關重罰違規手機App是不夠的,在源頭上掐斷問題App的上線,才能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 平安、招聯、萬達、小贏科技被點名,旗下現金貸產品違規
    招聯旗下「招聯好期貸」在用戶未使用位置相關功能或服務時,提前申請開啟定位權限;未移除有風險的Webview系統隱藏接口漏洞。萬達金融旗下「萬達普惠」首次運行未經用戶閱讀並同意隱私政策前行為監控發現GET_TASK檢索了應用程式、Android ID、MAC地址、IP位址。小贏科技「搖錢花」未在隱私政策等公示文本中逐一列明APP所集成第三方SDK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等。
  • 低價「陷阱」、套路貸、違規經營 美團醫美亂象幾時休?
    然而,記者發現,美團醫美高額盈利的背後,實則還存在從業人員素質低、違規經營等行業亂象,一些自詡美容醫療機構的商家甚至沒有醫療執業許可。  低價「陷阱」、套路貸,痘博士屢遭消費者投訴  「前段時間臉上長了幾個痘痘,看到美團上痘博士15元的特價祛痘套餐,便想去體驗一下。」
  • 守護者說 | 警惕野蠻生長的高校金融陷阱
    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固然可喜可賀,但大學也是一個小社會,離開父母身邊的你會面臨許多的新問題。快放暑假了,今天來給學生朋友們聊聊高校裡的金融風險。近幾年來,網際網路金融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不少非法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打著「金融創新」旗號,以「校園貸」名義在高校野蠻生長。
  • 什麼是套路貸?如何遠離套路貸?
    網絡小貸、民間借貸層出不窮。 但是由於我國制度監管等各方面還不完善,民間借貸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出現了大量的套路貸現象, 國家大力度、重拳出擊嚴厲打擊套路貸。但是僅僅依靠國家是不行的,自身也要提高防範意識,遠離套路貸!什麼叫做"套路貸"呢?套路貸的常見犯罪手法有什麼?我們應該如何遠離它呢?一、什麼叫做「套路貸」 ?
  • 銀行貸款違規亂象頻發-涉房貸款是「重災區」
    但根據近日銀行業貸款違規現象罰款來看,各地銀保監局仍有開出大量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近億元。  貸款亂象頑疾難清  根據各張罰單來看,違法發放信用貸款、重大關聯交易未按規定進行審批、辦理業務中背景審查不嚴造成財產流失、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等違規行為仍是處罰的重點「關照」區域。受到處罰還有這些銀行的數十位責任人。
  • 學而思App現低俗視頻,「野蠻生長」的在線教育底線在哪?
    屢禁不止,教育App頻打低俗擦邊球學而思的這一違規行為並不是行業個例,就在7月初,步步高家教機應用商店內的「小肚皮」APP就曾因為出現「成人內容」而被推上風口浪尖。2019年1月至4月,國家網信辦會同教育部、全國掃黃打非辦等有關部門開展教育類行動應用程式專項整治,通報了「作業狗」「口袋老師」「初中知識點大全」等20餘款程序傳播淫穢色情等違法違規信息,存在過度商業營銷和娛樂化等不良行為。
  • 出手整治內容亂象!國家網信辦首批清理下架105款違法違規APP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2月8日電 據國家網信辦網站消息,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部分行動應用程式傳播淫穢色情、暴恐血腥等違法違規信息,提供詐騙賭博、招嫖賣淫等違法違規服務的網絡亂象,國家網信辦依據《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
  • 騙術升級 汽車「套路貸」頻現 套路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騙術升級 汽車「套路貸」頻現 套路究竟是什麼?) 稍早前,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就發布了「關於汽車行業近期出現典型詐騙案件」的通告,讓汽車「套路貸」的套路過程「浮出水面」。
  • 手機瀏覽器野蠻生長 國家網信辦專項整治
    王 鵬作(新華社發)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手機瀏覽器逐漸成為廣大網民日常獲取訊息的重要窗口。然而,手機瀏覽器野蠻生長,自媒體網絡傳播亂象頻出,令網友不堪其擾。針對網友們反映強烈的問題,國家網信辦近日對手機瀏覽器進行專項集中整治和督導整改。
  • 跨省經營受限制 聯合貸款劃紅線 野蠻生長的網絡小貸遭遇「緊箍咒」
    約束網絡小貸融資槓桿   近年來,網絡小貸業務規模擴張過快,一方面,通過跨省經營,突破經營區域限制,迅速將業務拓展至全國;另一方面,通過ABS等方式融入資金,整體槓桿率偏高。專家認為,及時出臺管理辦法非常有必要。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網絡小貸業務定義,提出小貸公司經營該業務需獲得網絡小貸業務經營許可證。
  • 破局「校園貸」亂象:大學生合理的提前消費需求如何滿足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劉利影)近年來,隨著打擊「校園貸」亂象等一系列行動開展以來,不法校園借貸之風得到有效遏制,但如何滿足青年學生群體正當金融需求也業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正如全國政協委員、西華大學副校長鄭鈜所言:「問題的關鍵不是遏制大學生消費,而是應該讓他們學習正確的消費觀。
  • 給錢就評、量錢評級,國內評級行業為何亂象頻發?
    評級行業亂象頻發監管還需重拳出擊繼大公國際後,又一信用評級機構被責令整改,且該評級機構原高管巨額腐敗案亦告一段落。12月14日,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金誠」)因存在未對影響受評主題償債能力的部分重要因素進行必要分析等違規事實,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期限3個月,整改期間公司不得承接新的證券評級業務。
  • 野蠻生長的少兒英語需監管終結
    然而,現在的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上亂象不少,長著金髮碧眼就可以當「外教」,客戶付款前後「冰火兩重天」,試聽課和正式課差距巨大,一旦「上鉤」退款艱難……據媒體報導,日前,記者調查部分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發現,面對一節課動輒100餘元甚至幾百元的少兒英語課程,家長除了「給孩子花錢怎麼都捨得」,還得擦亮眼睛、做好甄別。
  • 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 安全隱患突出、無證照管理等問題
    老年代步車受到消費者歡迎,但還存在安全隱患突出、無證照管理等問題老年代步車亂象頻發,如何破解老年人出行難題?數量不斷增長的老年代步車仍存在安全隱患突出、交通亂象頻發、無證照管理等問題。有關人士呼籲,從源頭加強對老年代步車的管理。
  • 網絡視頻亂象蔓延至音頻 先正音 才好聽
    資料圖片亂象頻發的網絡音頻,到了規範「正音」的時候。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對音頻行業進行全面集中整治。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經核查取證,首批依法依規對吱呀、Soul、語玩、一說FM等26款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的違法違規音頻平臺,分別採取了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階梯處罰。
  • 借了「套路貸」的錢要不要還?終於有定論了!
    也就是說,因套路貸背負上的債務,借款人一分錢都不!用!還!例如:「男子借7000元遭"套路貸" 一年連本帶息滾到300萬」。這裡,無論是本金7000元還是利滾利得來的300萬,統統都不用還了。不僅不用還,那些參與了「套路貸」的人,也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這對於那些備受「套路貸」摧殘的借款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喜大普奔的好消息。畢竟「套路貸」實在是害人不淺!什麼是套路貸?
  • 那些野蠻生長的行業,在政府監管後的生死存亡1:一元奪寶和現金貸
    人性的貪慾造就了很多行業的野蠻生長,慢慢探討下,這些曾經站在風口上的「豬」們,最後經歷了怎樣的生死存亡「生死根本,欲為第一」。無論網際網路還是其他行業,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是發展之根本,而其中最為核心的一個心理是–貪慾。貪慾是一個大風口,無數資本家和用戶都瘋狂地捲入其中,讓那些站在這個風口上的「豬們」,越來越多,越來越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