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全部由29個孩子自編自導自演的童話電影
▲一部歷時120天拍攝的電影
▲一部保留童真、記錄孩子眼中世界的電影
三個冒險家愛麗絲、派特、巴斯為了尋找小學之門,來到了友誼村,夢想城堡、問題之門尋找五顆寶石,在這奇幻的歷險中,他們經歷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昨日下午,由史上最小年齡的孩子擔任導演、演員和編劇,歷經120天拍攝的電影《神奇的寶藏在哪裡》在成都和公眾見面了。這部10餘分鐘的電影由金蘋果新蒙特梭利幼稚園城堡班29個5-6歲的小朋友們原創,從編劇到導演、從攝像到服裝,全部由孩子們親力親為,昨日,29名主創穿著帥氣的白襯衣黑色短褲,可愛的長裙,像大明星一樣走上紅毯,和100多名觀眾見面。
10多分鐘的電影,看得在場的觀眾們津津有味,半個小時的幕後花絮更是惹得大家捧腹大笑,「電影的故事都是孩子們自己先畫畫然後拍出來的,」城堡班的老師黃曉萌說:「這些充滿童真的故事,就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的世界。」
故事 尋找真善美的大冒險
《神奇的寶藏在哪裡?》21世紀的金蘋果城堡,三個冒險家愛麗絲、巴斯和派特為了尋找小學之門,開始了他們的大冒險。
孩子們首先來到了友誼村,一群帶著草帽、穿著紙做馬甲的村民們正在勞動,有的在澆花、有的在掃地……突然,寧靜的村子裡傳來一陣哭聲,引起了冒險家們的注意,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個帶著粉紅色草帽的女孩正坐在門口哭泣,「你怎麼啦?」大家上前關切地問道,「我想媽媽了。」小女孩回答道,「沒關係,書和玩具可以陪伴你。」冒險家們安慰說;
鏡頭又轉到村子裡忙碌的農場工人那裡,一個身穿馬甲、正在修剪樹木的農場工人不小心摔倒了,三個熱心的冒險家立刻跑上去把他扶了起來。這時長著翅膀的精靈出現了,因為孩子們關心和幫助別人,精靈送給了他們一顆友誼寶石。
接下來的故事,三個冒險家來到了夢想城堡、問題之門,運動闖關、和精靈們聊夢想,回答問題,終於集齊了友誼、勇敢、善良、夢想、智慧五顆寶石,成功開啟小學之門。
「拍電影很好玩」「我第一次遇到奇怪的道具」「我很喜歡當導演」,小朋友唐繼煊、蘇桓、何正讓落落大方地走上舞臺,跟現場的爸爸媽媽、觀眾朋友分享自己的第一次「觸電」經歷。
謝絕外國大導演劇本 6歲萌娃本色出演
今年7月,城堡班的孩子們就要畢業了,拿什麼來紀念孩子們4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可不可以自己拍一部屬於小朋友的電影?熱心的爸爸媽媽們給老師提了一個建議,請專業的攝影師來給孩子們拍一段視頻,更有人建議能不能請自己的外國導演朋友來給孩子拍一部電影……可是外國大導演的要求讓大家犯了難:一切都要按照導演的要求來演,包括要用導演的劇本。
「我們大家認真思考了一下,拍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不是要拍最精美的給成人看的電影,而是要引導孩子用他們本真的視角來詮釋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像孩子那樣生活。」園長應嵐說大家討論的結果是婉拒了大導演。於是,一個基於孩子們自己拍電影的大膽想法誕生了:「剛開始,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讓一群不到6歲的孩子自己編劇,自己導演,自己拍攝,自己演戲,包括我們老師和孩子都沒有底。」
面對電影拍攝這個孩子們感興趣但又陌生的領域,怎麼找到突破點,開始探究式學習?於是從今年2月開始,在金蘋果新蒙特梭利幼稚園,一項名為「拍電影」的項目學習正式開始了。「我們不注重成品意識,孩子的作品不是成人意義上的完美,重要的是孩子在拍攝的過程中得到的收穫和成長經歷。」副園長向曉燕說。
研究 選主演還開試鏡會 劇本開會討論
電影該怎麼拍?由此引發出了電影劇組有哪些人構成,用什麼工具來拍攝電影,劇組的一天是怎麼樣的?能不能請一個導演給我們介紹一下電影是怎麼拍的?電影需要拍什麼,劇本是怎麼寫出來的?在城堡班的教室裡,幾乎每一面牆上都是孩子們對電影的各種疑問和研究,不會寫劇本,就用畫畫方式先把故事畫出來;不知道拍電影要怎麼分工,就請來導演系的大哥哥來幼兒園來給大家講課,於是一個孩子們自己分工合作的劇組成立了:導演組、演員組、編劇組、服裝道具組、攝像組……
可是該怎麼樣確定主角?孩子們有模有樣地舉辦了試鏡會,表演小兔子、小精靈、冒險家……每個候選人要都走上舞臺扮演一個角色,讓評委打分。怎麼演電影?孩子們還有點不太懂,於是評委開心爸爸現場給大家做起了示範:表演一個在超市裡丟失孩子的爸爸。「孩子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是一種享受。」
拍電影的過程很有意思,由被選出來的導演提前組織討論會,討論劇本,然後第二天進行表演。影片最後有一個場景,集齊了五顆寶石開啟小學之門後,寶石還要飛上天,怎麼通過拍攝把這個場景表現出來?腦洞大開的劇組想了很多辦法:搭個梯子把寶石放上去,用魚竿把寶石吊起來,最後,在大家的討論下,一個五毛特效誕生了:五個孩子用魚竿把寶石吊起來,由攝像蹲在地上對著寶石拍攝。「因為沒有後期特效製作,最後的影片裡還有繩子沒有處理掉。」說到這些可愛的小瑕疵向園長會心地笑了。
演員
最好玩是「打板」 最大問題畫面「愛抖」
29個5-6歲的孩子拍一部電影除了正兒八經的表演,
更多的還有笑場和逗逼的花絮。昨天的首映式上,引來家長們呵呵大笑的就是半個多小時的幕後揭秘。
助理、編劇,6歲的何正讓一本正經地表示:最好玩的就是打板。在花絮裡,從事打板的小朋友最是激動,啪地一聲拍下去,再大喊一聲action感覺特別帶勁。一位群演需要演一個受傷的村民,不過該群演可能覺得太好玩了,一邊演還一邊笑場;而扮演兔子的兩個小女生哭著哭著也玩開了……
為了拍攝出三個冒險家閃亮登場的畫面,因為沒有特效,大家左思右想想了個高招,請主演站到轉盤上由下面的助理幫忙轉動。拍攝結束後,導演加編劇唐繼煊很有深度地總結,還是有點小小的遺憾——畫面有點抖。因為攝像都是一群5、6歲的小夥伴,鏡頭走哪抖哪,有時候還得需要老師們幫忙扶一下簡易的家用DV。
「孩子的想法沒有對與錯,這些最原生態的表演,卻真實地反映了孩子們自己的想法。而教育者需要做的不是教而是引導,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想法、發現孩子的需要,開放自由的教育環境,支持孩子進行探索。」
老師 黃曉萌
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反思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多渠道了解拍攝電影的基礎知識,在攝製組成立的背景下熟悉各個拍攝小組的工作內容,嘗試分工合作,在劇本確定的過程中規範書面語言,提升語言組織能力,並能圍繞一個拍攝內容編寫劇本,在演員選擇的過程中,熟悉劇本人物性格特點的過程中,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肢體和情感等方式表現出劇中人物的特點,也能在不斷嘗試拍攝中自主發現問題、自發解決問題,一次次提高、改進自己拍攝表演技巧以及影視作品審美能力,完善拍攝的作品。最終孩子們在親子參與拍攝的過程中能夠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 小滿媽媽
感謝孩子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
小滿是一個偏內斂的孩子,剛開始,她沒有太多自信當演員,怕自己演不好,所以選擇了當導演,覺得自己不用演戲可以指揮別人,但是後來隨著參與越來越深入,孩子開始轉變她的想法,期望演一個受傷的村民。拍電影的過程也是孩子突破自己的一個過程,她從剛開始的排斥到主動參與,幾個月的轉變讓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驚喜和感動。
副園長 向曉燕
通過有價值的活動找尋成長的意義
「讓孩子像孩子那樣生活,讓孩子在有價值的活動中獲得有意義的發展」是我們幼稚園倡導的教育理念。我們一直堅持傾聽孩子的聲音和想法。在好幾個月的探究旅程中,孩子過去的知識和將來的行為聯繫起來,讓有意義的學習不斷發生,也讓孩子的成長變化不斷閃現。孩子們快樂自信、健康獨立、勇於嘗試、善於合作、積極探索、不言放棄的精神和幼稚園生活一樣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和感動。我們相信這部電影能夠成為孩子們幼稚園生活最美好的回憶,期望這樣的精神和力量能夠成為珍貴的財富,陪伴孩子們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