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商戶對5年前俄羅斯打擊」灰色清關「的極端行動仍然心有餘悸。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對俄出口貨物存在灰色地帶,這對中俄兩國規範貿易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告別「灰色清關」不再提心弔膽做生意
【特別報導】華商在俄有了新的商品交易平臺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導
時至今日,中國商戶對5年前俄羅斯打擊」灰色清關「的極端行動仍然心有餘悸。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對俄出口貨物存在灰色地帶,這對中俄兩國規範貿易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俄羅斯政府曾多次出臺文件和採取措施整治和規範市場,2009年甚至強行關閉了中國商戶聚焦的交易平臺切爾基佐沃大市場(下稱「切市場」)來打擊灰色清關。
「灰色清關」與「白色清關」
不走「灰色清關」,商品價格將貴一倍;走「灰色清關」,隨時面臨被「突擊檢查」的風險。對於眾多華商來講,「灰色清關」讓他們頗為糾結。
位於莫斯科東區的「切市場」,是莫斯科的「城中之城」,也是莫斯科最大的批發市場,在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形成,中國商販大都集中於此。每天天不亮,商人們就在租來的貨櫃裡叫賣。這裡的貨物銷往俄羅斯全國及周邊的獨立國協國家。
2009年6月初,俄政府宣布銷毀20億美元的中國「走私」商品,並要求莫斯科市關閉「切市場」。當20億美元、600多個貨櫃的「灰色清關」貨物被集中銷毀,不少華商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一位在「切市場」從事了10多年女鞋生意的溫州商人稱:「溫州人在『切市場』經營了那麼多年,結果『切市場』突然關閉了,對我們做外貿生意的人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打擊。」
「切市場」的關閉,並非是俄羅斯政府方面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多年來「灰色清關」給俄羅斯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的全面爆發。
「灰色清關」是指出口商為了避開複雜的通關手續,將各項與通關有關的事宜交由專門的清關公司處理的一種通關方式,形成於1991年蘇聯解體之初。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為了鼓勵進口,簡化手續,俄羅斯允許成立清關公司包辦進出口手續,而這些清關公司很多都是俄羅斯官員的親朋好友所開,這就是「灰色清關」在俄羅斯長期存在的根源。
一位長期在俄羅斯經商的華商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俄羅斯目前存在兩種清關公司:官方清關公司即「白色清關」公司與「灰色清關」公司,相比之下,官方清關公司比「灰色清關」公司的商品價格將貴一倍左右。
「官方清關公司是按照國際分類分成幾類品種幾類價,比如以一個貨櫃的服裝類商品來看,如果採用『白色清關』要20萬美元,而『灰色清關』只要10萬美元。以中國製造的鞋子為例,進入俄羅斯綜合關稅超過50%;而委託「灰色清關」公司辦理後,稅負不超過30%。」上述華商說。
無疑,價格是「灰色清關」和「白色清關」最大的差別,也是「灰色清關」最吸引中國客戶的地方。此外,時間成本也是吸引客戶的重要誘因之一。
俄羅斯著名財經雜誌《EXPERT》總編、經濟學家Dmitry Tolmachev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走正常渠道,從出關到最終抵達倉庫,中國商人需要花費的時間或許長達半年。而走所謂的「灰色清關」,花費的時間在幾天到一兩個月之間。「國外商家只需辦理好出關的合法手續後,將貨物運到邊境,之後的工作就全部交給俄羅斯『清關公司』處理。」Dmitry Tolmachev說。
但是,低關稅成本的「灰色清關」面臨著在銷售和經營環節中的諸多風險。
「『灰色清關』也時常出現扣貨的情況,丟貨也比較多。『灰色清關』下,基本沒有可能來證明貨物所有權和損失,也無法得到賠款。如果把晚到、丟失、破損、扣貨的成本計算在內,『灰色清關』的整體貿易成本可能比『白色清關』更高。」上述華商表示。
儘管如此,「灰色清關」在俄羅斯依然盛行不衰。
知情人士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灰色清關」在俄羅斯甚為普遍,「這個地方打擊了,那個地方又死灰復燃了。很多地方不希望走『白色清關』。警方也好、政府部門也罷,如果全部白色了,就沒有灰色收入了,畢竟『灰色清關』利潤率高。即便十次『灰色進口』一次被沒收掉,也值得。」
「俄羅斯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蘇聯解體後採用休克療法的痕跡依然存在。在俄一方面法律法規相對健全,政府是強力政府,國際慣例正逐漸融入其經濟運行;另一方面潛規則盛行,政府官員利用手中權力和特定關係向企業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現象較為普遍。」長期在俄羅斯經商的一位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俄羅斯政府曾多次出臺文件和採取措施整治和規範市場,但是,成效不大。據上述在俄經商的人士透露,截至目前,「灰色清關」現象仍在持續。
2010 年1 月28 日,俄羅斯莫斯科,工作人員對從切爾基佐沃大市場查抄的貨物進行清理和銷毀,整個銷毀工作持續到了2010 年年底。 CFP
中國誠通為中國商戶開闢海關綠色通道
然而,隨著2010年6月,央企中國誠通集團成功併購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華商備受「灰色清關」困擾的狀況開始發生改變。
格林伍德位於莫斯科州紅城區,坐落在莫斯科大環69~73公裡處,是目前俄羅斯最大的商貿園。2010年6月22日,中國誠通集團花3.5億美元完成對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的併購,全資收購其100%股份,並取得其全部資產(含土地)的永久所有權,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併購的非資源類最大項目。2011年9月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正式開業。
中國誠通集團方面表示,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配套俄羅斯官方許可海關庫,開始提供「白色清關」、註冊公司一條龍服務。為在俄羅斯的華商提供安全、合法、持續、規範、正當的經營場所,將幫助華商擺脫以往的「灰色清關」陰影,解決在俄經營合法和商品來源合法等問題。
今年9月11日,中國誠通集團全資子公司中誠通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誠通國際」)與俄羅斯塔希爾集團達成合作,開通中俄海關綠色通道,還擬在京、津、滬等地建立若干商品採購中心。今年9月24日,為配合兩國海關綠色通道項目,中誠通國際還在黑龍江滿洲裡設立子公司。
中誠通國際副總經理劉夏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配套俄羅斯官方許可建設海關庫,主要是為了減少商品周轉環節,降低成本,保證產品的質量。「已經跟俄羅斯海關籤了協議,正在建設。此外,我們也在跟北京、天津海關洽談合作問題,互利互惠。這樣做的宗旨,也是為了減少『灰色清關』現象,幫助俄羅斯改善經商環境。」
格林伍德成國貨在俄交易平臺
中國已連續4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俄羅斯第四大投資來源國。今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與前來參加亞信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雙方領導人達成一致意見,希望在2015年前將雙邊貿易額提升到1000億美元,2020年前達到2000億美元。隨著今年10月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俄羅斯進行了正式訪問,兩國之間籤署的38項協議更助推了這一貿易目標的實現。
近幾年中俄政治合作關係穩定發展,已經形成戰略夥伴合作關係,但是中俄經貿關係遠遠落後於中俄政治合作關係。劉夏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之所以併購格林伍德國際貿易中心,主要是由於中俄貿易總額跟中俄政治關係不匹配,中俄兩國政府高層特別強調要擴大中俄貿易。
中國誠通集團作為央企承擔著擴大中俄貿易的使命。此外,華商也有這方面的要求,「『切市場』關閉後,華商希望能夠在俄羅斯穩定、規範地經營。因此,搭建格林伍德這個平臺,助力中俄貿易發展,我們義不容辭。」 劉夏平說。
作為國資委轄下的113家央企之一,中國誠通集團為何想到在俄搭建貿易平臺?
「不是憑空來的。」劉夏平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中國誠通集團在莫斯科已經有一個點——中國友誼商城。友誼商城是根據中俄1996年總理會晤的精神,經國務院批准,由原國內貿易部組建中商集團歐洲商業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具體負責籌備、經營管理的,是我國政府在海外開辦的第一家大型百貨商店。後來中商集團併入了中國誠通集團。
「鑑於誠通集團在俄羅斯已經有了經營友誼商城的成功經驗和良好業績,國家有關部委要求我們在俄羅斯投資建設這樣一個中俄貿易新平臺,為中國名優企業到俄經營發展提供服務,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誠通集團作為央企,義不容辭地承擔了這個使命。」劉夏平說。
目前,格林伍德已經成為華商在俄羅斯理想的投資地。據中國誠通集團方面介紹,格林伍德園區物業出租率已達92%,截至今年7月1日,入駐園區中資企業有139家,包括華為、北汽福田、東風汽車、天津鋼管、波司登、清華同方等國內知名企業,已成為中國名優企業、商品在俄的展示交易中心。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中國誠通集團副總裁蔡桂茹女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格林伍德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司註冊、身份辦理、法務諮詢、財務託管、清關物流、貿易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隨著中俄兩國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希望藉助格林伍德這個平臺開拓俄羅斯市場。」
對於格林伍德未來所擔負的責任,蔡桂茹信心滿滿:「中國的名優企業和名優產品當然願意走『白色清關』。我們在莫斯科的目標是將中國的名優產品帶到莫斯科去,因為這代表著中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