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胎動像滾筒洗衣機,有人說胎動像金魚吐泡泡,也有人說胎動像一隻哈士奇……好像寶寶每天都在日理萬機地忙著,掃蕩範圍波及腹腔內各個器官,手法包括肘擊、腳踹、撅腚、翻滾等等。
隨著孕周的增加,通過胎動能明顯感覺到寶寶的成長變化,比如個體變大、力度增強,已經逐漸形成生物鐘。受寶寶性格影響,有些寶寶平時比較安靜斯文,有些寶寶比較活潑好動,這一切的一切,孕媽都在痛並快樂著。
有研究發現,寶寶的胎動可不是胡亂瞎動的,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在裡面,不同的胎動,代表著不同的「語言」……
1、胎動像撥浪鼓一樣蠕動
寶寶語言:我現在吃飽了,也睡夠了,感覺非常舒服。
2、胎動同時好幾個方向鼓起來
寶寶語言:媽媽,我有點憋得慌,想伸伸懶腰,活動下筋骨。
3、胎動力度很大,或者突然動一下
寶寶語言:我好害怕,是不是外面發生了什麼,我很不開心。
4、跳動有節律、持續不斷
寶寶語言:我在打嗝,媽媽別擔心,讓我安靜一會兒就好了。
5、胎動這邊鼓一下,那邊鼓一下
寶寶語言:我在翻身,鍛鍊下身體,頑皮一下。
溫馨提示:
當寶寶受到驚嚇時,孕媽應該學會安撫寶寶,比如輕輕撫摸寶寶,告訴寶寶「別害怕,媽媽在呢」。另外,就是注意平時關門別太用力,不要去過於吵鬧的地方,打雷時要在屋裡待著。
經研究表明,胎動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早上7~9點,一個是晚上10~12點,這個時間段胎動頻繁屬於正常現象。當然,這也和孕媽平時的作息規律有關,如果孕媽是個夜貓子,寶寶晚上就會跟著不睡覺。
警惕異常胎動
當胎兒出現某些健康問題時,也會出現胎動頻繁。有官方資料顯示:胎動減少50%,說明胎兒有缺氧的情況。如果發現胎動過多,可以先立即左側臥,因為這個姿勢有利於胎兒供氧,如果是因為孕媽情緒很差、過度飢餓、過度勞累、環境封閉,也要馬上糾正,一般很快就會緩解。
如果胎動劇烈持續半小時,甚至一小時都沒有環境,要儘快到醫院聽胎心,或者是做胎心監護,必要時吸氧等措施來糾正胎兒缺氧,同時查找原因。
數胎動的方法
一般建議從28周開始數胎動,因為28周之前數胎動的意義不大,代表不了胎兒的健康情況。
1、傳統數法
早、中、晚,(飯後)各數一小時胎動,講三次數到的胎動相加乘以四,如果在30~40次之間,屬於正常情況,如果小於十次,請趕快去醫院。
2、懶媽媽做法
懶媽媽,就是不願意每天堅持去數胎動。以觀察胎動規律為主,比如在每天的某個時段,寶寶比較活躍,但是哪天突然有了變化,寶寶超級的安靜,這個時候就需要集中數兩個小時,如果胎動小於六次,請趕快去醫院。
3、超級懶媽媽做法
靠高科技機器來數,比如被動式胎動貼。孕媽把它貼在肚子上,不用自己去數,機器能自動記錄胎動的次數,而且機器靈敏客觀,能捕捉到很細微的胎動。
胎動一般在孕18~20周,開始能感覺到。但在這之前,其實寶寶就有活動,只是力量比較小,孕媽感覺不到而已。胎動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很多媽媽第一次感覺到胎動,都會感覺特別神奇,覺得這是寶寶在跟自己溝通。
有規律的胎動,也是寶寶在告訴媽媽,我發育的很好,媽媽不要擔心。由此讓孕媽更加安心,可以繼續補充營養,滿足寶寶的需求,並且做好準備的,等待寶寶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