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輿情特徵
10月19日至21日,疫情防控方面,中國6萬人已接種新冠疫苗引發廣泛關注。經濟熱點方面,我國第三季度GDP增長4.9%,輿論點讚經濟強勁復甦。社會熱點方面,輿論關注河南鹿邑多名學生食用機油汙染饅頭和一男子用開水澆母貓等事件。同時,貴州一貧困縣斥巨資建苗族女神雕像引起爭議。此外,又一高校副院長被「雙開」引起輿論繼續關注高校反腐問題。國際熱點方面,輿論關注外交部回應美方稱中國攻擊美國經濟十多年等事件。
(一)中國6萬人已接種新冠疫苗
10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外交部、科技部、衛健委、藥監局等有關負責人與專家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表示,4個進入III期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總體上進展順利。截止到目前共計接種了約6萬名受試者,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同時,新冠病毒變異屬於正常範圍,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影響。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新冠疫苗的年產能可達到6.1億劑,明年中國新冠疫苗年產能會在此基礎上有效擴大。
(二)三季度GDP增長4.9%,經濟強勁復甦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在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負增長表現後,二季度實現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專家認為,在「六穩」和「六保」政策支持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在供給端和消費端齊發力,促成經濟扭轉一季度負增長頹勢實現正增長。工業生產加快成為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上半年為下降1.3%。三季度同比增長5.8%,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投資和消費分別在第三季度增速轉正。
(三)輿論關注河南鹿邑多名學生食用機油汙染饅頭
10月20日,河南鹿邑縣相關部門通報,19日,唐集鄉多名學生因午飯後嘔吐不適被送到衛生院就診,初步推測為一家饃店的饅頭在加工過程中被機油汙染。該事件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網民呼籲嚴查。部分網民認為機油汙染會導致饅頭產生明顯異味,質疑為何老師沒有及時發現。並且,相關行業從業者指出,製作饅頭設備偶爾用機油保養,而製作過程中為了減少機器摩擦和安全,通常只放植物油,因此懷疑涉事店鋪操作不當。此外,有聲音指出近期發生了包括「山西運城三十餘名學生食用校內超市肉餅後腹瀉」在內的多起校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呼籲有關部門提高重視。
(四)貴州一貧困縣斥巨資建苗族女神雕像引爭議
近日,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貴州劍河縣耗資8600多萬元建造的88米世界最大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引發輿論爭議。據當地政府官網,劍河縣系發展旅遊產業脫貧,官方回應也肯定了仰阿莎主題公園對當地的旅遊業和就業帶動作用。不少網友質疑該雕塑系當地政府斥巨資打造的「形象工程」,但也有網友支持該縣以旅遊帶動經濟的做法。此外,有聲音指出建雕塑並非不可,關鍵系前期需要詳實論證,並且要提高景點特色和知名度,使其真正發揮帶動經濟的作用。
(五)美方稱中國攻擊美國經濟十多年,外交部回應
10月20日,針對記者提問如何評論「美方人士稱10年來中放一直採用竊取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讓、大規模傾銷和操縱匯率等手段無情攻擊美國經濟」,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美方人士的這些言論毫無根據、毫無道理。當前,美國濫用所謂國家安全藉口,肆意打壓別國企業,剝奪外國企業市場準入,強迫外國企業出售股份和技術給本國企業,強制第三國切斷對他國企業的正常技術和產品供應。在第三國抓扣他國企業高管,這才是肆意的政府干預,導致了大量的市場扭曲,是對世貿組織規則和多邊貿易體系的嚴重破壞。同時,針對美方所謂「中國項目好得令人難以置信」,趙立堅指出,這種論調純粹是酸葡萄心理。
二、輿情趨勢與風險分析
(一)又一高校副院長被「雙開」,高校反腐應繼續發力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0月20日消息,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委員、副院長高小玲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據報導,2020年以來,30餘名高校廳局級領導被查處,其中高校黨委書記、校長(院長)佔比超七成。「高校腐敗案頻發」一方面和高校的組織架構有關。有專家指出,高校紀委書記多由同級校黨委常委兼任,「獨立性不強」,無法做好內部監督,外部監督又「無力、無能、無制」。有媒體表示,消除高校腐敗風險的問題,需要在監督的組織架構上著手,打破部分領導「一言堂」的現狀。另一方面,有專家指出,高校腐敗多集中在資源和權力都比較集中的領域,包括基建後勤、選人用人、招生考試、科研經費、校辦企業等。此現象提醒有關部門對內加快推進高校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同時建構完備的外部監督制度系統。
(二)男子用開水燙貓,懲治動物虐殺還需法律基礎
10月19日,網傳山西太原一男子用開水澆一隻懷孕母貓。母貓全身被燙傷,目前仍在救治中,腹中的4隻小貓已全部死亡,該話題引起網民熱議。事發後,該男子所在公司與其解除勞動關係。虐殺動物事件層出不窮,對涉事人員的懲治需法律支持。一方面,此次事件中,部分聲音指出解除勞動合同雖然合情卻並無相關法律規定。網民認為動物保護不能僅依靠輿論監督,更應將虐待動物行為納入徵信系統,或建立動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有關專家指出,出於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堅決反對虐待動物理應成為社會共識。另一方面,據報導,不少人在虐殺動物的同時還在網上傳播信息,這尤其使未成年人成為暴力信息的受害者。有關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根據現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文本和立法精神,禁止虐待和傳播有關信息的行為。
編輯|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助理研究員 趙紫荊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本公號所刊發文章,非官方聲明為本機構原創作品的,皆屬文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及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的觀點和立場。
來源|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官方微信公號
編輯|朱玉萍 主編|劉鵬飛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網際網路智庫,主要從事網際網路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布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