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的建築、精美的雕塑、繁茂清新的花草樹木……在北京城和平門東南角一帶,坐落著一所百姓認可的老牌優質校——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隨著教改新政的實際落地,北京小升初已基本實現一定比例對口直升、九年一貫制和學區派位入學,生源參差不齊成為普遍現象。北京師大附中初一新生的入學學業平均水平並沒有優勢,但作為一所極具育人經驗的中學,北京師大附中重點聚焦「培養力」,幾乎每屆初中學生通過學校三年培養,學業水平在區裡的位置都上升十名左右。其中,優秀學生的發展更加突出。每年有百餘名優秀學生留在附中繼續讀高中,他們當中最突出的學生都升入了高中錢學森班,這些學生的中考排名幾乎全部處於西城前500名,而錢學森班的高考平均分在北京示範高中實驗班裡處於領先位置。錢學森班中出過西城區理科狀元,還有幾位進入北京市前二十。歷經一個多世紀,老校人才輩出,捷報連連。從課程建設、課堂探索、學案教研、隊伍建設到榜樣教育,北京師大附中創造出自成一派的「全人格教育」。作為一所不掐尖的優質中學初中部卻頻出冒尖學生,其強大的培養力可見一斑。
北京師大附中老校門復刻版
01 雛鷹課程厚植成長根基 自主課堂激發學習潛能
為初中學生奠定人生基石,促進全面成長,北京師大附中初中部構建了「雛鷹」課程,包括人格塑造類(頭部)、學科基礎類(軀幹)、實踐活動類(兩翼)、自主發展類(尾部)等四類課程。學校在課程頂層設計基礎上,各學科結合時代特點開設了各具特色的課程。比如,地理學科的項目學習、定向越野;信息學科的人工智慧課程等。
附中初中「雛鷹」課程體系
北京師大附中的教學起點高,但很多學生並不會覺得「高不可攀」,而是樂在其中。原來,各學科老師早就針對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想出了好辦法——創設各種體驗情境,構建自主課堂。對初三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的一大難點就是撰寫議論文。在其他學校,老師在授課時通常會從論點、論證、論據講起;但在北京師大附中的議論文課堂裡,竟然出現了綜藝節目「奇葩說」的節目片段。語文教研組副組長、初中語文學科組組長劉曉靜在情境教學上做了大膽嘗試,將「奇葩說」的一期選題《博物館失火,救貓還是救畫》引入初三課堂,讓學生像節目選手一樣辯論。未想,效果奇好,孩子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文課上的辯論賽
王宏老師以初一課文《偉大的悲劇》(節選)為靈感,確定主題「探險」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不同的方向。沒成想,孩子們迅速進入體驗情境狀態。令她印象最深的是一組「探險」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的學生,他們把自己想像成進入核反應堆爆炸引發洩漏現場的科學家,從原因調查、數據分析到環境勘察,結合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知識,做了一組別樣的初中版「探險」匯報。
王宏老師設計的探險課程
「老師需要動腦筋創設學科情境,教學方法靈活了,學生接受度自然就高了。」劉曉靜說,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在這一連串教學細節中被激發的。「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期,如果錯過了,在初中還能『搶救』回來。」在教學副校長顧詠梅看來,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增效減負,有趣的自主課堂更可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目前,北京師大附中還在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學案導學」「思維導圖」「設計問題串」「小組合作」「學生授課」「分區教學」等,並以「在線教學支持系統」的開通為契機,由點到面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
02 同課學案不再大一統優秀生「吃得飽」才會冒尖
近年來,北京師大附中初中生源劇增,學生差異巨大。如何加強因材施教,多讓學生冒尖,成為老牌優質校教學工作亟需思考的新問題。
數學教研組副組長、初中數學學科組組長毛玉忠直言,生源層級差距大,學校培養力怎麼體現?就是苦磨教研,分層培育。
為了讓學生在一堂課上同時「吃得飽」,北京師大附中的學科備課組開創了一個教研特色——年級大備課組套分層小備課組。
初中數學學科組長毛玉忠老師介紹分層教學方案
「根據學生不同基礎,從教學要求、作業難度到學習習慣,把學案分為ABC三層。」毛玉忠說,大備課組在統一備課後,老師們再根據ABC三層製作針對性的學案,工作量肯定是加大了,但培養效果也顯著了。相對C層的基礎教學,要想滿足A層學生「吃得飽」「有挑戰」的需求,備課組老師在準備學案時勢必要跳出教材,做到內容「不超綱」,思想「跨一步」。
目前,初中部已做到中考科目全可使用自編分層練習冊,適合基礎不同的學生使用,解決了「吃不飽」「吃不了」的問題。
作為一所完全中學,初高中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六年連續培養是北京師大附中的一大教學優勢。學校初高中教師打通使用,努力實現六年大循環。各學科每年從高三派教師到初一,保證在初一就針對高考要求打好底子。英語教研組副組長、初中英語學科組組長杜志嫻有著極其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她主張教學材料打破年級界限,課內外綜合運用。
不拘泥於教材的英語課
「老師不一定在教學中受學生年齡所限,我把大學英語詩歌內容引入初一、初二課堂,沒有任何問題。」杜志嫻充分利用課內時間,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最終孩子們都能獲得學習成就感。在她看來,教師儘可能全英文授課,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方式,同時,強化語言表達,六年貫通培養下來,可以為學生打下紮實的英語學科基礎。
03 嚴謹教研與溫暖育人並存優秀教師成就優秀學生
目前學校初中教師裡,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70餘人,而保障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恰恰就是教研團隊的建設。作為數學教研組副組長,毛玉忠帶「徒弟」是出了名的嚴格。
毛玉忠治學嚴謹,「徒弟」向他提問前必先做到三點,否則定是要吃閉門羹的。首先,青年老師必須深入研讀教材,包括教材上的每一道習題,徹底熟悉、吃透教材編制人的想法;其次,青年老師在備課時先說教學思路、解決方案;最後,如果給學生布置一道題,青年老師必須先做十道類似題,要學會選題、編題,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方法與思想。
數學教研組新人、北大本碩畢業生張怡入職就擔任初一班主任,拜師毛玉忠。帶班三年後,她的不少學生進入了「錢學森班」。對「90後」教師來說,這是教學業績的最佳肯定。
從初一起,每到期中或期末考試前兩周,張怡就會每天組織家離學校近的C層學生在放學後查漏補缺,她和孩子們一起鞏固基礎知識;對於「吃不飽」的A層學生,她會每周在數學活動室和大家一起刷難題,實施班級培優計劃,幫助他們樹立衝擊「錢學森班」的信心。
數學組張怡老師做市級展示課
像張怡一樣優秀的青年教師,在北京師大附中還有很多,他們畢業於國內外知名大學,專業功底深厚,在教學工作中嶄露頭角。比如,語文組李儀婷獲得北京市教育學會語文教學研究會基本功大賽特等獎;政治組張函獲得北京市中小學新任教師第三屆「啟航杯」教學風採展示活動一等獎;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韓春曉在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上做專題分享……
李儀婷老師榮獲北京市語文基本功比賽初中組特等獎
一所優質校除了有嚴謹的教研團隊保障學生會在成績上冒尖外,同樣十分重視學生的內在成長。
「有溫度、有智慧的老師,才能做到真正關注學生的內在成長。」德育副校長梁原草說,教育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何為對錯,而是老師通過言傳身教和情感溝通,讓學生真實感受到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有情感的教育,即便是高標準嚴要求,學生們也樂於接受。
洪梅是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任職11年團委書記的經驗在她擔任初中班主任時派上了大用場。剛接手初一班級時,她發現孩子們大多不夠自信。「為了讓每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決定用同齡榜樣激發他們的自我成長意識。」
洪梅老師邀請家長與學生共慶14歲生日
陳默(化名)原本是班裡一名成績平平的女生,對學業生涯無明確規劃。可洪梅看好這個姑娘的潛力,為孩子搭建各種平臺,以高中實驗班的優秀在讀生和畢業生作她的榜樣。孩子逐漸萌生了學習願望,迸發出強大的後勁,如願以償考入本校高中人文實驗班。
「留在本部高中的人數有限,但三年的全人格教育讓學生受益終身。」在洪梅眼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人人擔任班級或社會職務,支持學生多多歷練。回憶初二期末的14歲青春禮現場,她依然念念不忘,和學生一起回顧家長的青春時代,每名家長給孩子準備禮物並密封,約定在畢業那天打開……
班主任、學科老師、優秀的高中學長、勵志畢業生、卓越校友、支持學校教育的熱心家長…這些都是北京師大附中擁有的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會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青edu 」,作者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