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計劃五年內設臺灣商品免稅商店 爭取在金門開免稅店
在廈門「十二五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思路」中,除了繼續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外,「十二五」旅遊規劃還將大力發展「旅遊房車、遊艇製造、戶外運動設備」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培育「旅遊文化創意園區、旅遊在線服務」等新業態。
「十二五」期間,在大陸居民赴臺遊方面,參照邊境遊的模式,爭取開放大陸居民在廈門口岸就地辦理赴金門、澎湖旅遊手續,並可在金門、澎湖開展一日遊和多日遊;爭取試點開放福建省以及周邊省份居民可經廈門赴金門、澎湖開展旅遊自由行;爭取廈門成為首批大陸居民赴臺灣自由行試點城市;進一步鞏固「小三通」旅遊便捷通道的優勢,採取激勵措施鼓勵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金門、澎湖和臺灣本島旅遊。
過去幾十年,似乎都是臺灣單向投資大陸,而ECFA籤署後,大陸資本終於也可以進入臺灣了。在廈門「十二五」旅遊規劃中,將爭取試點開放廈門旅遊業者在金門、澎湖投資經營旅遊業,主要是投資與經營飯店、餐館、景點及休閒設施等。
此外,參照大嶝島對臺小額商品市場的模式,爭取在廈門市內設立臺灣商品免稅商店,擴大臺灣商品在廈實行免稅的額度、品種和範圍;爭取對來廈購買大陸商品的臺灣等境外遊客給予免稅政策,具體可按照境外客人離境退稅的辦法實施;在空港、海港針對境外中轉遊客設立關外免稅店;爭取廈門的經營者可在金門、澎湖試點設立大陸商品免稅店。
在十二五規劃中,還將加強旅遊產業鏈要素整合,打造以廈門為中心、輻射閩西南、閩粵贛、海峽西岸以及金澎臺的跨區域、跨海峽旅遊精品線路。
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廈門力爭把旅遊產業發展成為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到2015年,力爭接待境內外遊客總量達5688萬人次,年均增長15%以上;接待海外遊客達到288萬人次,年均增長14%以上;旅遊總收入達到695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14%以上;併力爭旅遊行業就業人數保持相應的增長速度,就業人數達到10萬人左右。
回顧
旅遊業完成「四個十」工程
「十一五」期間,全市旅遊行業主動融入大局,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標任務,提前建成十大旅遊酒店、十大旅遊景區、十大旅遊特色街區和十大場館設施等「四個十」工程項目。
但我市旅遊業也出現了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難題,如對臺旅遊特色仍不凸顯,旅遊公共服務投入不足,旅遊市場秩序不夠規範,資源與行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旅遊從業人員薪酬低、流失率高等。(翁華鴻 趙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