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近年來,福建省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市法院大力開展訴源治理建設,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構建。今年來,漳州兩級法院新收各類案件67551件,同比下降2.94%。在全省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訴調對接」項目考評中,漳州法院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多元解紛平臺」作為漳州市2019年綜治創新工作,得到福建省委政法委、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聚焦源頭 多維聯動
「法官,幸好有你們,我當時真以為我們兩家這輩子都做不成親戚了。」在福建省漳浦縣人民法院赤湖人民法庭內,村民魏某武握著法官的手,不停感謝。
就在一年前,魏某文與表兄弟魏某武相約比鄰建房,魏某文用自有土地與其他村民互換,作為兄弟倆房屋出入通道。轉眼新房建了起來,兄弟倆卻因為出入通道的使用問題鬧了起來。
糾紛越鬧越大,魏某文一氣之下搬來石塊、水泥磚把路給堵住,還放話說「誰也別想過。」 魏某武家門口的入戶路被堵住,出入困難。兩家人為此大打出手,雙雙受到了治安處罰。隨後,魏某武起訴到法庭。
法官考慮到案件事實清楚,但矛盾對抗激烈,若單純地開庭審理並不能真正化解親戚間的恩怨。因此法官先向當地村委會通報了案件情況,深入了解案情,並與當地村鎮幹部、人民調解員一起,6次上門實地察看、當場調解。
最終,兩家親戚握手言和。
這是赤湖法庭探索「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訴源治理模式的創新實踐,通過指定法官與各村委會幹部組成「一對一」聯絡,並建立微信群,邀請各司法所所長、人民調解員和網格員加入,法庭工作人員隨時通過微信群進行業務指導,形成聯動調解格局,實現矛盾糾紛有序分流、充分調解,全面推動法院終端裁決向源頭防控延伸。
去年9月,漳州中院在漳州臺商投資區法庭率先推進「3+1」審判執行機制改革,結合全域聯片調解經驗做法,積極完善訴調對接機制,進一步加強訴源治理工作。
今年1月,漳州某混凝土工程公司與漳州某旅行社籤訂了團隊出境旅遊合同,約定次月安排員工到菲律賓旅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無法出境旅遊。雙方就合同退款問題爭執不下。最後,漳州某混凝土工程公司將旅行社告到漳州臺商投資區法庭。
受理此案後,法庭邀請當地社會事業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與法庭法官組建了聯片調解小組,第一時間組織雙方當事人到庭調解。最終,在聯片調解小組的協調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各自承擔50%的實際損失,旅行社向該公司退還扣除損失後的旅遊款。
去年來,依託漳州市多元解紛平臺和訴非聯動中心,漳州中院整合全市調解資源,將人民調解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團體、律師、社區幹部及心理醫生等納入非訴解紛隊伍,及時公開調解員信息名錄,錄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並定期組織調解員業務培訓、專家法官授課,形成法院專業引領下多元融合的社會治理新力量。
聚焦集約 輔助賦能
9月15日,漳州中院保全中心受理了成立以來的第一起解除保全案件,標的額高達1.9億元。保全中心運用審執分離、協同高效、融合聯動的工作模式,通過「一窗通」快速審查、立案、裁定,在材料收齊後4個小時內實現解除保全一站式辦理,當日移交實施組執行,並迅速執行完畢。
該案源自一起施工合同糾紛。此前,某建築公司承包建設了漳州某房產公司一商品房項目工程,因房產公司未能及時付款,該建築公司訴至法院並申請查封該商品房項目相當於1.9億元的資產。漳州中院於2020年6月29日作出民事裁定予以查封。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官耐心釋法說理、多次組織調解,最終促成糾紛妥善化解。9月7日,該建築公司向法院申請撤訴,同月15日,建築公司及時向法院保全中心提交了解除房產公司資產查封的申請。
今年來,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提升審判輔助事務集約化水平要求,漳州中院在訴訟服務中心先後設立了保全中心和鑑定中心。
保全中心整合法院訴訟服務和執行指揮中心的信息化平臺功能,將原本分散於各業務庭的保全工作歸口由保全中心統一辦理,分別設置保全立案窗口、審查裁定組和保全實施組,集約財產保全、證據保全、行為保全一體化辦理平臺。保全中心的設立,進一步推動了「立保同步、保調對接、以保促調、以保促審、以保促執」,優化了保立審執拍的有機銜接。
鑑定中心服務窗口集中辦理鑑定、審計、評估、檢驗等對外委託工作,並拓展到訴前調解階段,同時依託對外委託鑑定系統,實現鑑定事務全流程在線辦理,以線下申請和線上辦理等同步集約方式,對鑑定申請、操作、評價等全程留痕、數據共享,降低鑑定成本並縮短鑑定時間。
激活審判輔助事務效能,漳州中院早在2019年就建立集中送達中心,探索集約化送達,依託智能雲櫃系統和司法送達平臺,將送達工作關口前移至送達中心,與郵政部門合作,實行郵政人員駐點全程辦理,將審判部門從大量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妥投率達98.3%,三日內送達成功率達90%,真正實現智慧精準、規範高效。目前該做法在全省法院已全面推開。
聚焦治理 息訟止爭
「觸目驚心啊!外牆脫落很容易砸傷人,電梯間滲水也導致電梯頻繁出現問題,這可是置五六百戶居民的身家性命於危險境地。」劉某憂心忡忡地向法官訴苦,漳州一樓盤隱患已存在多年,如今越發嚴重,不時聽到高空牆體瓷磚脫落掉到地上的聲音,令人心悸。
「哎,像難民營一樣,這邊圈個繩,那邊圍個柵欄,電梯經常積水無法使用,我們搬運貨物都不得不走樓梯,地下室裡連地坪漆都沒有,如何讓人停車,長此以往,讓人怎麼做生意?」大部分商戶也對亂象表示不滿,民憤越來越大,最終小區業主委員會一紙訴狀將房地產開發公司告上了法庭。法院判決,要求房地產開發公司將房屋整改、維修至符合商品房住宅的質量標準。
判決生效後進入執行程序,時值疫情期間,為了吸取其他地區房屋坍塌事故教訓,龍文區人民法院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幹警前往現場走訪調查,發現存在事故隱患的風險點多而細,具體施工將涉及很多建築專業領域知識,且由於疫情期間物料採購及招募施工人員方面都存在困難,多種執行阻力疊加,將導致執行戰線無限拉長,而針對安全隱患的整治又迫在眉睫,案件進展急需迅速推進。
為此,龍文區法院先後兩次組織召開工程維修協調會,要求建設、施工、物業、居委會等多家單位參與,傳達情況嚴重性,聽取各家意見,共同商討整改對策,一方面既要督促開發商限期整改,又要考慮疫情期間不可抗力,引導業主理解配合。
經過多次協調,涉案多方企業部門最終達成共識,確定了整改方案。截至目前,外牆脫落情況已全部整改完畢,其他安全漏洞也在加緊施工,並由法院聯合業委會全程跟進,大部分商戶已經陸續復工復產。
「業主們的投訴明顯少了很多,大家心裡都踏實了。就算有小矛盾,我們去調解一下,也很快就能化解。」居委會代表高興地告訴執行法官。執行的順利進展,消融了居民與開發商之間的隔閡,讓矛盾不出小區。
今年來,漳州中院以深化「分調裁審執」機制改革為契機,在司法服務特別是執行過程中強化善意文明理念,妥善把握執行時機、講究執行策略、注意執行方法,有效促進執行案件減量增效。
為鼓勵基層首創探索,在漳州中院的指導下,今年1月,東山縣人民法院創立「執來執往」APP,將一萬多條被執行人信息以衛星定位方式標識在地圖上,將東山縣綜治網格員信息納入系統資料庫,藉助東山「全域網格執行」工作,整合331名網格員、61名農村警務助理的執行網格團隊,實現了執行員隨時隨地通過APP向網格員派發「執行訂單」、發布「執行懸賞」信息、記錄留痕執行現場。同時,網格員可以通過APP主動向法院提供相關執行線索,構建了集無接觸配送「執行訂單」和全員自提「執行任務」一體化雙規運行模式,實現該院受理執行案件同比下降14.75%,實際執結率同比上升14.93%,成為執行案件減量增效的「利器」。
圖①:東山縣法院「執來執網」APP啟動儀式。
圖②:龍文區法院執行法官到小區調查。
圖③:漳浦縣法院法官到當事人家中調解。
圖④:漳浦縣法院法官與調解員一起調解糾紛。
圖⑤:漳州臺商投資區法庭開展聯片調解。
圖⑥:漳州中院集中送達中心工作人員辦理送達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