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5月8日,國務院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採取以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影劇院、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緊接著國家電影局協調財政部、發改委、稅務總局等部門,也陸續出臺了關於免徵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其他財稅優惠政策。
針對未來影院復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電影學者、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主任編輯支菲娜,在她看來,政府的財政政策體現的是一種惠民態度,最終還要靠市場力量,這次疫情對於行業來說其實是一次優勝劣汰的機會。
政策解讀
影院要靠市場贏回生存空間,而非扶持
5月12日,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電影專資貼息支持影院應對疫情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將由中央級專資和省級電影專資共同提供貼息資金,對全國3000家左右的困難中小影院貸款進行貼息,貼息支持的貸款額度上限100萬的影院1000個左右,貸款額度上限50萬的影院2000個左右,貼息期限不超過12個月,影院可向當地電影專資部門提交申請。
5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其中指出,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提供電影放映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電影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同時,《公告》發布之日前,已徵的按照本公告規定給予免徵的稅費,可抵減納稅人和繳費人以後月份應繳納的稅費或予以退還。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電影局聯合發布《財政部、國家電影局關於暫免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其中指出,湖北省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免徵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自2020年1月1日至8月31日免徵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符合《公告》規定的免徵條件,但繳費人在《公告》發布之前已繳費的,可抵減繳費人以後月份應繳納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或予以退還。
無論是專資為影院提供的貼息政策還是免徵專項資金,支菲娜表示,這些都屬於財政政策,而財政政策主要是體現中央財政對於企業的普惠態度,有體恤民情的作用,它只是一個暫時性,而非長久性的政策。
記者算了一筆帳,2020年1月份全國票房收入為22.43億元,去掉售票平臺的服務費,還有20.49億元,5%的專資就是1億元。因為從1月24日影院停擺到現在,全國影院票房收入基本為零,專資也基本為零。政策規定除湖北省減免全年專資外,其他各省份減免2020年1-8月的專資,如果6月份影院復工,也就意味著只減免了1月和6、7、8月共4個月的專資。暫且將6、7、8三個月的票房與去年同期164億元票房(去掉服務費之後)持平,免除的專資數字就是8.2億元,4個月免除的專資就是9.2億元,再加上免除的湖北地區的專資總共算10億元(今年6、7、8三個月的票房很難達到去年水平,10億元這個數字實際偏高)。免除的10億元專資,對全國12000多家影院來說,只能暫時解渴。
截止2019年12月6日22點34分,全國票房超過600億元。
所以說,專資的免除和稅收的優惠政策只能暫時地減輕行業的負擔,無法給影院一個長期的保障。支菲娜認為,財政政策普惠態度的意義在於,傳遞中央對於電影行業的關懷,讓市場對行業有信心。很多院線方希望政策的力度再大一些,將免徵專項資金和免稅政策延長到明年。支菲娜表示,作為財政資金來講,這已經是各方努力的結果了。因為對某一行業額外的免稅,相當於給其他行業額外的徵稅,這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應該有的態度。「這其實是一個通盤考慮的結果,我覺得已經體現了政府對於電影行業的支持,如果有後續的政策,我們會特別期待。如果沒有,我們也應該有充分的理解,靠市場的力量來贏回我們的空間」。
如何拉回觀眾
做好宣傳保證觀影安全,也可給觀眾買保險
從今年2月份起,全國各地的電影發行放映協會都陸續出臺了影院復工指南,對於影院人員防疫、空間物品消毒、排片與售票設定、防疫宣傳、放映設備維護保養等都做了十分詳細的要求。支菲娜認為,這些要求都是經過周密調研和科學研討之後形成的意見,影院只要遵照這個要求執行就可以。「要打消觀眾進影院的顧慮,讓觀眾知道影院是一個安全的場所」。>>>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影院復工需對3D眼鏡等設備消毒
另外,支菲娜還提到了領導的帶頭表率作用。二三月份的時候,為了刺激復工復產,南京的市委書記去南京大牌檔點了一碗鴨血粉絲湯,同時媒體還做了大量宣傳報導,支菲娜認為這起到了很好的宣傳示範作用,「如果一個地方領導也帶頭進影院,傳遞出來的信號就是影院很安全,然後和媒體宣傳報導形成乘數效應,對於觀眾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對於行業的信心也有很大提振作用。」支菲娜說,我們進地鐵的時候,都會看到「今日已消毒」的標語,媒體也需要把「影院很安全」這個信息傳遞到觀眾那裡。
正在對影廳進行消毒防疫工作的瀟湘院線。
影院復工之後,萬一有觀眾在觀影期間感染新冠病毒怎麼辦?支菲娜提出了「抗疫險」這個險種。之前支菲娜在與影管公司的朋友聊天時,聽到了這個想法,在跟金融行業的人聊了以後,覺得抗疫險是可以推行的,「我們在經歷非典的時候不會想到17年後還要再經歷一次新冠肺炎,新冠肺炎之後還會經歷什麼,誰也不知道。」
而至於這個保險怎麼買,誰來負擔,涉及多少錢,支菲娜認為這應該是由多方來共同精算。它可以是強制險,也可以是可選擇的消費險,就像在網絡平臺購買機票,有一個意外險和延誤險的勾選,飛機萬一出現意外或者延誤,顧客會得到賠付,但這不是強制性的。這個保險費用可以由電影專資、影院、觀眾自己出,或者觀眾是貓眼、淘票票等購票平臺的VIP會員,購票時購票平臺負擔,這都是可以考慮的。
另外,支菲娜還提出,這個抗疫險不僅針對觀眾,對影院也同樣適用。因為萬一影院因一些不可控的原因面臨暫時停業,這期間還要支付水電、房租、人工等費用,損失也很大。如果影院跟保險公司達成協議,萬一影院出了事,保險公司可以賠付。
復工後放什麼片子
復映暖場,大片也要馬上跟進刺激影市
影院復工初期要有一個醞釀過程,支菲娜認為這時候可以盤活片庫,用老片暖場。國內每年生產900多部影片,但有些被積壓著一直沒有放出來,這時候可以拿出一些優質影片放映。並且,之前上映過的像《塔洛》《南方車站的聚會》等片子,就沒有完全釋放出它們的市場,「把老片子拿出來惠民,無論是對片方還是觀眾都是很好的事情」。支菲娜算了一筆帳,一個影院只要1個廳有15個人看就能回本,那就可以採取大象點映或者藝聯的點映功能,一個班的同學攢15個人,一個公司做個團建去看電影,影院回本了,人氣也上來了。
上下圖分別為影片《塔洛》《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照。
不過,復映片只是為影院復工初期起到一個暖場作用,要想真正將觀眾重新拉回影院,讓電影市場回暖,還需要一些新片特別是大片的刺激。
支菲娜表示,影院復工初期,由於市場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狀態,新片對於上映都會有顧慮。支菲娜覺得新片有顧慮是正常的,但是在這種緊急時刻,我們要發揮自身制度的優勢,不能單打獨鬥,「就像我們調動所有力量去支援武漢一樣,現在有哪些片子要上,都是什麼段位,主管部門和行業龍頭企業心裡是清楚的,這就需要排兵布陣,哪些片子衝在前面,可能會犧牲,哪些片子在最後方坐鎮,這需要行業智慧和全盤考慮,不能一盤散沙,如果沒有規劃,隨便哪個片子上,最後的結果大家誰都不上」。
支菲娜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四梁八柱」,認為電影市場是需要「四梁八柱」式的大片來支撐,要有打前站的影片,也要有主力部隊。影院復工之後,大家都處於一個試探狀態,就要有一個排兵打仗的概念,跟各方協調,今年本來要上的片子有哪些,哪些可以在6月份暖場,哪些需要在7月份重拳出擊。「我們的龍頭企業這時候應該有擔當,它們為電影事業作出犧牲,觀眾是會記住的」,在支菲娜看來,這是我們制度的優勢,是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的電影行業所無法具備的。
上下圖分別為影片《花木蘭》和《信條》劇照。
目前,諾蘭的新片《信條》7月17日北美上映,緊接著迪士尼的《花木蘭》7月24日上映。另外日本東寶院線的10家直營影院5月15日起已恢復營業,「如果國內和國外形成一個互相有利的氣氛就比較好」,支菲娜對新京報記者說。
挑戰與機遇
疫情無疑加速了影院行業優勝劣汰
這次疫情對作為下遊的影院衝擊最大,全國一萬多家影院已經有4個多月沒有復工,特別是電影院損失了春節檔這個票房重倉。據支菲娜估算,全國有約30萬影院職工就業情況受到影響。她認為,這次疫情對於行業來說其實是一次優勝劣汰的機會,行業領導、管理者都要痛下決心來完成這次優勝劣汰。
1.淘汰經營、選址等有問題影院
支菲娜說,其實每年都有很多影院倒閉,同時也有很多新增影院,因為新增影院的數量比倒閉的數量多,所以看起來我們的銀幕數量一直在增長,市場還是很有活力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外行進來,在影院選址上存在問題,導致盈利不好。據支菲娜觀察,全國各條院線都可能存在經營不好或選址有問題等各方面原因導致虧損的情況,這次就可以痛下決心關掉。
2.驅逐偷漏、瞞報票房的不良商家
此前中國電影市場一直局部而長期地存在偷漏瞞報現象,這次疫情使得全國的絕大多數影院都面臨生存危機。支菲娜認為,國家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管理辦公室已經提出了向影院貼息的政策,這時候地方行業管理部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跟當地的金融機構多溝通,讓它們懂得電影行業的優點和特色,讓它們將貸款向優質的、經營規範的企業傾斜。地方行業管理部門會同地方行業協會可以開出白名單,幫助金融企業甄別優質的、特色的、經營規範的影院。通過市場的力量,讓那些偷漏瞞報的、缺乏盈利能力的影院死去,最終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果。
3.趁機升級視聽、技術等將贏得未來
在支菲娜看來,這次疫情對影院還有一個重要機遇,可以趁機加速影院的轉型升級,「影院一定要和手機、iPad、家庭影院拉開差距,讓觀眾懂得有些電影只能在電影院看。特效大片《阿麗塔》在手機上看能嗎?能看。但它能跟擁有6福特朗博(影像亮度的測量單位)甚至10福特朗博的影廳相比嗎?比不了。
影片《阿麗塔》劇照。
目前國內有些影院的觀影效果也是參差不齊,支菲娜寧可花費200元來回打車費去那些優質影院看電影,也不會選擇家門口那家體驗差的影院。「一定要讓觀眾懂得深度玩家是什麼樣,懂得什麼樣的影院才是真正的視聽享受」,支菲娜說,5G技術對於影院升級換代也有很大作用,影院可以趁這個機會應用起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終優質影院會得到比以前更好的發展空間。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