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星星
由於今年疫情的特殊性,很多學校都開啟了網課模式。說實在的,網課還是方便得很,主要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比較直接,不會受到現場各類環境因素的幹擾。
只是由於孩子對電腦平板的各類操作不是很熟練,時不時遇到網絡卡頓等問題,都需要家長來幫孩子解決。另外還有各種學習群的消息通知,孩子居家學習,這種經歷對家長來說也是第一次,有時也不知道如何應對。雖然大家為孩子著想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但是對待孩子的態度卻是千差萬別。
根據自己與團隊的親身經歷,我在這裡理一下:
監管包辦型
Mike的媽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全流程、全時段對孩子無死角全覆蓋地監督,從耳機裡的音量到面對平板的距離,Mike媽媽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看著孩子沒有一點自主、自由,有些擔心。資料下載、網絡調試、視頻切換,Mike媽媽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釘釘、微信群等消息,有啥打卡也是一手包攬下來,孩子一點都不操心,一副一切反正有媽媽在的樣子。
二次講解型
這就不得不提到Susy的媽媽了,她總是害怕女兒聽不會,學不好,自己先陪著女兒聽一遍,然後還要再給女兒重複一遍,長期這樣的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Susy覺得「反正媽媽還要再給自己講一遍」,所以網課聽不聽問題不大,效率低。
加碼學習型
Vivian是我接觸過最累的孩子之一了,為啥呢?她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學校裡本來就有一套網課學習計劃了,可是媽媽覺得她學的不夠,於是還要再制定一套方案,同時還要布置雙份作業,孩子身心俱疲,每天寫作業到十點多,還是我們後來跟小朋友對接上,打電話聊微信啥的才知道,她的心情,嗯也就是敢怒不敢言。
協同學習型
這裡就舉個我本人的例子吧,我會與和孩子一同觀看上課,平等地去交流,感覺老師能演能講能控場,而且也會給我一些引導上的建議,比如用一些小食物或者小玩具來給予激勵。同時,老師自己會與家長一起來激勵孩子,比如小視頻等。所有的知識傳遞行為都隱含在這些流程之中。
於是我會帶著孩子一起配合,參加互動,開展親子共讀,把課堂學習的主導權交給老師。
說完以上四個類型,那麼在這段宅家學上網課的日子裡,你是哪一種呢?
你是否又有擔心孩子網課不佳,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呢?
誒,馬星星拍了拍你,並說:我有建議哦
1.不要時時刻刻盯著娃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上課、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量之門很難打開。
有這樣習慣的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方式,孩子宅家學習的時候,家長在一旁拿本書讀讀,或者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別輕易去打擾孩子。
2.營造「陪伴」的好氛圍
疫情期間,孩子和家長在家裡相處時間很多,營造好的陪伴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免出現「雞飛狗跳」的場面。
但是所謂營造陪伴的氛圍,並不是說要花很多時間去陪伴,側重點在於陪伴的策略,無論是上網課還是平時。
例如:
1)家長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學會讓情緒從適合的管道釋放;
2)還可以和孩子做個小約定,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請孩子做一個手勢提醒自己。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大人有時候也會出現焦慮、緊張等不適,家長也需要舒緩心情,這時候可以聽聽音樂、看看書,儘量不把負能量、壞心情傳給孩子。
3.對待孩子「順其自然、多看優點」
每個小孩都特別獨特,看待世界都有他/她的方式和節奏,即使他/她沒有按照大人的規則和正確的路線在前進,那無非是因為他/她在成長的路上好奇心和獨特個性的原因罷了——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這樣的。
孩子居家學習期間,家長要順其自然,多看優點,多發現特質。一來比較全面客觀評價孩子,二來家長心裡比較平衡,就不那麼較勁了。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和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中去看,很多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
4.儘量做到「三多」和「三少」
第一,多商量少命令
「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
「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
你覺得上面哪種比較好?答案是顯然的,不是嗎?
第二,多引導少訓斥
聽專家給家長建議時,總會聽到家長反問,「如果引導有效的話,誰會想訓斥?」
其實,引導確實在當下的時效上來看,是比較低的,但一定是具有更長遠益處的。
長期訓斥其實是比較古老的做法,也是非科學體系下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如何引導卻還真是個技術活兒,需要長期了解去學習。但在一些大城市,家長壓力比較大,也沒有太多時間去鑽研這些,所以就還是得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第三,多了解少窺探
孩子結束網課後,家長要督促孩子認真做作業、檢查作業及複習、預習功課,多了解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孩子在家時間多了,有的家長開始打探隱私,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聽自己聊電話等——當然就更別說看日記啥的了。
實際上,家長應和孩子交朋友、多聊天,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尊重和信任,就會把父母當成傾訴對象,而不是保密對象了。
好了,以上「上網課」的正確打開方式,希望對您有用。
-------------------------------------------------------------------------------------------------------------------------
關注馬星星的育兒早記,帶你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教你如何做有格局的父母,培養有大格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