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年澆灌桃李樹,百年培育棟梁材。8月22日,永州一中2020級高一新生軍訓拉開帷幕。百年名校永州一中又迎來了新一批瀟湘嬌子,他們將在這裡揚帆起航,成長成才。在此,特別從永州一中新鮮出爐的校報《蘋洲》上選編了3篇學生習作,傳遞他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點滴感悟。
作者唐湘玲在一中湖畔。
站在這兒,笑得燦爛
670班 唐玲湘
「啊,多麼氣派的學校啊!」
剛走進永州一中的大門,心裡不禁浮出這麼一句話,這便成是我對一中的最初印象。帶著對這個學校的仰慕,我走遍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拿著相機拍了很多照片,最後站在人工湖的橋上與她來了個合影。還記得那天天空很藍,陽光灑向大地,照片上的我笑得無比燦爛,內心無比激動。陽光從身後灑來,仿佛我從光中走來。那時我在一中參加生地會考,在這片令我神往的土地上,我超常發揮,考出了最好的成績。然後,我把這張照片列印出來,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決心在明年的中考一定要考上一中。
窗外的銀杏葉由綠色變為黃色,身邊的人和事在變,我的成績也在變,但是那張照片和我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開學的日期一再被推遲,學校開始上網課,剛開始我還覺得很新鮮,後來就開始厭倦了,自控和自學能力還有欠缺的我開始跟不上進度,尤其是物理、化學更是令我頭痛、迷茫和無助。但是,每當看到書桌上的那張照片,我就會想到: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我一定要考上永州一中。
我開始尋找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發現自己是基礎沒有打牢,就開始從頭翻看化學和物理書,並且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記下來,把書連續看了五次後,我的化學和物理有了明顯的提高。
中考時,我的考場又在永州一中。坐在教室裡,我的心裡默默地想:8月,我會是這些教室中的一員嗎?
一個月後,我收到了一中的錄取通知書,在報到的那天我來得格外早,一個人在校園裡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人工湖,我走到了橋上,站在當年那個位置,太陽隱藏在雲朵之下,時不時有幾隻雲雀飛向天空,身邊零星綻放的荷花和連片的荷葉交相輝映,校園裡傳來了朗朗書聲。我讓過路人給我拍了一張照。原來的位置,原來的人,笑得比原來更燦爛,比荷花更燦爛。
第一次在教室上晚自習時,望著窗外,昏黑的天空和燈火通明的教室,看見的風景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像我一樣的人組成的。我轉頭又把思緒放在課本上的那張照片上,不知三年後,我是否也會站在那兒,笑得燦爛。
(指導老師 何永順)
永州一中校史陳列館。
永州一中孔子像。
印象一中
672班 蔣淳熙
印象一:厚重
創辦於1903年的永州一中,至今已有117年的歲月在這裡靜靜淌過。百餘年來,永州一中不僅培養了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達這樣的棟梁之才,還向社會輸出了6萬餘名高素質、高學歷的各種人才。在這裡,同學們勤奮刻苦、和諧相處,老師愛崗敬業、無微不至,校園有古木參天、鳥語花香。在這裡學習和生活倍感溫馨,永州一中不愧為治學成才的絕佳之地。
印象二:舒適
走進教室,你會看見,教室寬敞明亮,教室的前后角落裡擺放著兩臺嶄新的格力空調,頭上的吊扇被擦洗得一塵不染。講臺上擺放著上課用品,一應俱全。牆上的黑板也是適應時代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一體機,四周是遮陽的絲綢窗簾。拉上窗簾,打開空調和風扇,教室裡變得非常涼爽、安靜。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無疑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印象三:優美
在這裡,隨時能看見百年古樹,路旁的鮮花,還能看到許多叫不出名字的新奇灌木和花花草草。學校中央的人工湖,更富一種別樣的風情。當你跨入湖上的觀光橋時,你會發現人工湖四周相間的垂柳和樟樹。人工湖中的荷花和荷葉,隨著微風搖頭晃腦,翩翩起舞。坐在人工湖中心的亭子裡,閉上眼睛就能聽到風吹荷葉的沙沙聲,以及荷葉、荷花的舞動聲。輕輕地扇動你的鼻尖,嗅一嗅空氣中淡淡的花香、清清的葉香,不知不覺就沉醉其中,融入其中。最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永州一中的老田徑場。在田徑場的中央,有幾個人都難以合抱的百年古樹,樹冠散開就像一把撐開的大傘,遮天蔽日,還有綠茵茵的天然草坪。或許這是全國所有的田徑場中獨一無二的景觀了。不知道有多少莘莘學子享受過這棵大樹給予的蔭蔽,仿佛是在庇護一中學子免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卻不求一絲回報。
我很自豪我能夠成為一名一中人。我相信,我一定能取得同樣驚豔的成績,給一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繼續傳遞永州一中的薪火。
(指導老師 李曉旭)
永州一中校訓。
永州一中第四教學樓。
一顆閃耀百年的明珠
676班 李樂泉
永州一中,位於瀟水之濱,清末即立,距今已逾百年。書香墨韻,朗朗書聲連成一片,與飽經滄桑的古樹交相輝映。百年的風吹雨打,將永州一中磨成了一顆璀璨耀眼的教育明珠,在瀟湘大地上,散射著獨有的光芒。
步入一中,伴著清脆的蟬鳴,池塘中穿梭在蓮葉間的遊魚,時不時吹來的陣陣涼爽的風,會讓人立刻感到無比愜意。一中的參天大樹,擋住了烈日的炙烤,投下無數零星的碎影。溫和的木香,沁人心脾,可以在瞬間讓人放鬆下來。李達廣場上矗立著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的頭像,在日光下熠熠生輝;肅穆的蘇式紅樓,端莊的樓閣亭榭,靜默的蘋洲詩牆——這裡凝聚的不僅僅是一中文化,還有永州文化、瀟湘文化。
校園內,學生們手捧著書,隨意找一個陰涼的地兒,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籃球場上,一些學生激烈地在運球搶球,大汗淋漓卻又極富朝氣。正在軍訓的我們更是為學校注入了無限活力,在教官的口令下動作整齊劃一。
在夜晚,宿舍樓、教學樓的燈齊刷刷亮起,專心致志的一中學子們正在自主學習,他們在溫和的燈光下揮灑汗水、奮力拼搏,共同營造了學校安靜的學習氛圍。桃李芬芳,老師們寓教於樂,學生們心領神會。一中就是這樣一個書香味濃重的校園、一方神聖寧靜的淨土,似乎連窗外的蟲鳴和月光也在溫柔地陪伴著她。
百年來,一中秉承「自強不息、厚德博學」的校訓、「以人文本、自強不息」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正可謂一顆集文化、品質、素養於一身的教育明珠、文化明珠!
(指導老師 蔣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