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即將著陸之時,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也傳來...

2020-12-19 上觀

就在嫦娥五號探測器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之際,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來好消息。

國家航天局今天發布消息稱,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

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天問一號探測器到達火星附近時,距離地球約1.9億公裡。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

後續,天問一號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最終接近火星。飛往火星的徵途中,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呢?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由於探測器長時間處於無動力飛行,微小的位置速度誤差會逐漸累積和放大,如果不進行修正,將使探測器錯過火星,導致「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的嚴重後果。因此執行飛行任務時,需要制定地火轉移軌跡中途修正控制策略,包括每次修正的時機、每次修正速度增量大小及速度增量方向。

預計明年2月中旬,天問一號將接近火星,為火星著陸作準備。此時,如何成功被火星引力場捕獲,是整個任務技術風險最高的環節。如果捕獲失敗,探測器將會與火星擦肩而過。

火星探測器從地球飛向火星的過程中,能被火星引力所捕獲形成環繞軌道的機會僅有一次。為確保制動捕獲成功,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了一系列「利器」,如星務處理器雙大腦、姿軌控計算機三核心、「時間—加速度」雙關機策略、3000牛發動機和8臺120牛推力器兩重保險等。

在捕獲過程中,天問一號環繞器要準確地進行點火制動,又被稱為「踩剎車」。這一腳「太空剎車」風險極高,踩早了,速度降得過低就會墜入大氣層撞擊火星;踩晚了,就不能被火星引力捕獲,從而飛離火星。再加上此時探測器距離地球近1.9億公裡,通訊時延近11分鐘,地面無法對這一制動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因此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執行捕獲策略。

相關焦點

  • 好消息傳來,「天問一號」已飛行3.6億公裡,距離火星僅剩1200萬
    就在7月4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另外在11月24號,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也同樣發射成功。嫦娥五號是國際社會在最近50年內,首個再次登月採集月壤返回的探測器。同時,這也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第3個登月採集月壤並返回的國家,是中國航天歷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中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今年7月底上午12時41分左右用我國自主研製「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準時點火升空,飛行一定時間火箭助推器分離、二級火箭分離、器箭分離、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太陽翼板順利展開,所有發射任務都按計劃完美順利完成,指揮大廳傳來陣陣掌聲隨後宣布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階段已順利完成
  • 中國發布丨國家航天局: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圓滿...
    中國網 鄭亮 攝中國網12月17日訊(記者 吳佳潼)國新辦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今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天問一號探測器已飛行超過3億公裡,預測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
    就在今年4月,我國的行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系列」,其中火星探測任務被稱作「天問一號」,後面的行星任務將會依次編號。今年5月,根據中國航天局消息,不同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我國藉助長徵五號火箭來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由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組成。據了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進行「繞、落、巡」三大任務,這也意味著我國首次開啟行星探測任務。
  • 天問·探路火星|「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推動我國探火大跨越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即將拉開大幕。經過多年的準備,「天問一號」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靜候發射窗口的來臨。雖然「天問一號」只是我國頭一次進行行星探測任務,但此次任務目標可不小,「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大任務,假使任務成功,那麼這將成為全球首次融合火星環繞與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任務。那麼,「天問一號」為了實現這一壯舉準備了哪些設備?「天問一號」又將如何逐一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天問一號現在怎麼樣了?
    2020年12月16日9時15分,滿載而歸的嫦娥五號完成了第2次月地轉移軌道修正,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繼續向著地球前進,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會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需要知道的是,嫦娥五號收穫的不僅僅是來自月球的樣本,還有異常珍貴的經驗,這為我們未來的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為何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我國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5月實施著陸,而美國毅力號預計在2021年2月18日實施著陸,要知道我國天問一號還比美國毅力號要早好幾天發射,飛行速度達到29.93千米/秒,難道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飛行速度要快,然後在中途反超了天問一號?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作者 | 信儀編輯 | 漠影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3!2!1!點火!振奮人心的一刻!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月面著陸:有「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的經驗,月面著陸需要克服的問題僅有因為攜帶上升器導致質心較高產生的穩定性減弱的問題。
  • 14馬赫衝入火星大氣!天問一號殺手鐧陸續公開,底氣源自實力
    本月1日21時,天問一號火星飛船如期進入我國佳木斯深空站測控範圍,在經過長達十幾小時連續跟蹤測量後,深空站於本月2日上午7時整向天問一號進行上行指令加注,飛船環繞器軌道控制發動機順利點火工作20秒,圓滿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任務,繼續沿著正確軌道向火星飛去。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九章」問世,2020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3、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又包括進入艙和火星車。
  • 中國嫦娥五號絕殺日本探測器,2020全球航天第一!
    任務難點:測控、月面著陸、鑽孔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對接和轉移樣品,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與隼鳥二號,兩者誰更難一些?,而長徵五號則是2016年首發,有點勝之不武哈!
  • 辛苦了,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辛苦了,嫦娥「五妹」,歡迎回家!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當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非常激動,他為嫦娥「五妹」的表現打了100分。葉培建今年75歲了,但年齡並不妨礙他在嫦娥「五妹」月球之行的20多天裡日夜陪伴、密切關注。葉培建說,我國無人探月起步較晚,設計嫦娥五號的時候,就考慮要將水平提得高一些,也要為今後的載人登月奠定基礎、摸索技術。
  • 嫦娥五號回家,我們還有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12月17日1時59分,經過長達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與此同時,國新辦17日舉行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嫦娥五號的成功著陸對於我國的航空航天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我國現有的數次航天經驗中,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智東西12月17日凌晨報導,北京時間凌晨1時59分,我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除此之外,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說道:「我們把蘇聯和美國採集的月壤樣本,與嫦娥五號帶回的樣本進行比較,就可能確定月球的地質年齡。」在去年的航天日晚會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曾介紹,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
  •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兩個團隊,你們發現他們的共同點了嗎?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卡車上載著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而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抓總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正是她「誕生」的地方。 帶著月球「土特產」,遠遊的「孩子」回了家。歷經約23天、11個飛行階段後,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已具備地月往返的能力,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
  • 嫦娥五號回家了! 著陸瞬間:"玉兔"搶鏡,月壤樣本揭曉太陽系秘密
    今日凌晨,在經歷了23天的太空旅行,月球暫居之後,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成功返航,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月壤採集任務圓滿完成,但在嫦娥五號的著陸點,一直小動物成功搶鏡。於是嫦娥五號回家,玉兔接駕的消息在今天毫無意外的成了議論的焦點。據了解本次嫦娥五號著陸器將會全程封閉運至北京後再開啟,取出裡面的月壤。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既是我們探月的收官之作,也是奠基之作,其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