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三)法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2020-12-15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

法國的大多數大學都是公立的,法國公立大學教師的終身職位包括講師和教授,非終身職位包括臨時教學科研助理和博士學位候選人合同教師。獲得終身職位的講師和教授都屬於國家公職人員,教授須具有國家博士學位,講師須具有第三階段博士以上學位。

法國大學教師職稱系列在1980年以前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1980年後分為教授、講師、助教三級。

教授(Professeur des universités, PU),類似於美國的正教授(Full Professor),在某些高校,使用督學頭銜(directeur d'études (Director of Studies))。

講師(Matre de conférences, MCF),可譯為講師(Lecturer),大體相當於美國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根據任用後的年限,講師又分為兩級九等,分初級(0-5年)或資深(5年以上)職位,相當於英國的講師或高級講師。指導博士論文資格(habilitation (HDR) to direct doctoral theses)是從講師晉升為教授的前提。

臨時教學科研助理(Attaché temporaire d'enseignement et de recherche (ATER),一般由即將獲得博士學位或剛剛獲得博士學位者擔任,合同期一年,並可續聘一次;公職人員可任此職位總計不超過4年。

博士學位候選人合同教師(Doctorant contractuel),博士學位候選人得到的為期3年的職位。有些合同教師在撰寫博士論文的同時,也可以是教學助理(chargé d'enseignement (Teaching Assistant))。

法國的高等專業學院(Grandes Ecoles)為某特定領域的專業院校,例如商科、政治學、工程等。其中一部分,主要是私立學校,有各種不同的教師職稱規則,例如商學院,通常採用美國的稱謂:

教員(Instructor, vacataire or chargé d'enseignements);

兼職教授(Adjunct professor, professeur affilié);

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professeur assistant(e));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professeur associé);

教授或正教授(Full professor, professeur);

講席教授(Chaired professorships),可授予副教授或正教授。

在法國,各級教師等級的提升,一般依據教齡和教學、科研成績而定。跨級晉升則根據各大學職位空缺情況,通過全國範圍的公開招聘,由全國大學教師職銜評審委員會審定。要想成為大學教授,必須首先擁有博士學位,在講師的位置上至少經過4年到5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晉升成為教授。由於嚴格的同行評估體系,不少教師終生停留在講師階段。有資料顯示,法國的高等院校內教授只佔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

在教師職稱的授予方面,申請者必須展示他的研究課題成果,由同行評估考核其項目是否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是否發展了新的課程內容。法國的高等教育制度是建立在鼓勵研究的基礎上,一般來說,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是因為對研究感興趣,這點保證了教師的水平。(責任編輯馬徵,榮譽主編李志民)

相關焦點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五)法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法國約有3000所高等教育機構,公立和私立高等院校並存,其中包括創建於十二十三世紀的世界古老大學,如巴黎大學、土魯斯大學、蒙彼利埃等大學,高校中建有許多著名科研中心,擁有龐大的科研團隊,教育質量享譽世界。法國高等教育較為發達,在質量保障方面一直進行著積極探索。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四)法國的學位制度
    法國大學文憑和學位制度,最初設有業士、學士和博士三級學位。業士學位由大學文學院授予,學士和博士學位由大學神學院、法學院和醫學院授予。1808年拿破崙一世對上述制度進行改革。業士學位改由國立中學授予,大學只授學士和博士兩級學位。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三)英國大學的職稱體系
    目前英國大學基本保留著兩種不同的職稱系統,老牌大學的教師分為四個等級,即Lecturer、Senior Lecturer、Reader和Professor.是英國大學授予研究或學術成就名突出的學者頭銜,要成為Reader,需要具有優良的學術出版物,獲得過研究資助並有外部推薦,也稱待位教授,指的是以前對教授名額有限制時,等待老教授退休補位的學者;Professor,教授,資歷深,學術地位高,是英國大學向資深學者授予的最高學術頭銜,位於大學學術領域的最高位置,負責該領域的教學和研究。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六)法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簡介
    雙重割裂問題導致法國大學在國際化競爭中實力渙散,在21世紀初期興起的世界大學排名中表現欠佳,在國際留學市場中競爭力下滑。為重塑法國大學的世界典範形象,提升法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學術排名,法國政府開始了一場改革高等教育體制、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運動,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措施。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法國篇(八)法國的院士制度介紹
    院士及院士制度起源於法國。法國於17世紀中葉最早建立院士制度,後該制度被其他國家紛紛仿效。各國相繼成立(國家級性質)科學院,聘選院士。在法蘭西學院過去300多年的歷史中,一共僅僅產生過709名院士。也就是說,法國平均每年才會產生兩名法蘭西院士。法蘭西學院始終保持了40名院士這一「神奇」編制。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新加坡篇(一)新加坡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化對高等教育戰略產生深遠影響,為了將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特別是大學的學術水平、研究質量和管理效率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留住本地人才的同時吸引外國人才,新加坡政府制定了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和將新加坡發展成為世界級「教育網絡中心」和東南亞「教育樞紐」的政策,引進海外頂尖大學,使當地高校與之建立起合作關係,以此提高新加坡大學的國際排名和聲望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加拿大篇(三)加拿大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因此,加拿大目前沒有全國性的負責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政府機構,也未在聯邦層面上形成統一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2],主要通過各省行政機構、大學聯盟、社會組織等保障高等教育質量。(1)魁北克省大學校長聯盟:主要通過新專業評估委員會和專業評估審計委員會開展工作,負責評審新的學位培養項目和對已有專業是否具有制度化的政策、政策的可行性及實施狀況進行評審。(2)安大略省大學聯合會:安大略省所有公立大學都已加入該聯合會,該聯合會通過周期性評估本科專業、研究生培養和學術項目的質量,從而促進該省高等教育質量。
  • 「嘰哩咕」系列:法國動畫的復興之作
    這篇文章寫的是法國導演米歇爾·歐斯洛的「嘰哩咕」系列動畫。另外預告一下:歐斯洛先生預計將在本月下旬來傳媒大學講座!請留意學術趴的相關推送喲~(主編:野草)嘰哩咕來啦!嘰哩咕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名字,屬於一個北非的神奇小男孩。他是法國導演米歇爾·歐斯洛三部動畫電影的男主角。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日本篇(九)日本學術振興會簡介
    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是日本政府支持基礎科學發展的重要機構。作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基金機構,基於公平公正的審查、評價體系,資助以大學為主體的學術研究以及國際交流活動。
  • 【主編講堂】日本大學的職稱體系
    「有關大學教師錄用的審查權限屬於教授會,審查必須基於教授會的自主性,必須排除其他機構的幹涉或影響。」 教授會是日本大學必設的機構,對大學教師的招聘和職稱評定有很大的實權。根據日本文部省 1956 年頒布的《大學設置基準》,高等院校教師職稱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 法國符號學概要與實例分析
    已翻譯出版法國文學和符號學專著30餘種,發表論文幾十篇;出版有《論法國符號學》、《法國符號學論集》、《法國符號學研究論集》、法國研究專著《近觀法國》和個人詩集三部。法國政府「紫棕櫚教育騎士」勳章獲得者(2002),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俄羅斯篇(三)俄羅斯的學位制度
    俄羅斯在19世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培養高級人才,1804年頒布實施的《大學章程》標誌著俄羅斯學位制度的正式確立。在前蘇聯時期,繼承並發展了俄國學位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副博士和博士學位設置和授予制度,以及研究生教育體系。1932年,蘇聯成立了學位學銜最高評定委員會。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四)英國的學位制度
    英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教育傳統的國家,不僅教學嚴謹,對學生要求也很嚴格,同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學位制度體系。在英國,得到學位授予權的依據是皇家憲章和議會法案,未經政府正式授權而授予學位或相應學歷屬於違法行為。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六)英國一流大學簡介
    羅素大學集團在英國的知識文化生活中發揮著極具重要的作用,在英國和全球範圍內都產生著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影響。該集團重點關注如何提高研究實力、增加學校收入、招收最優秀的學生與教師、減少政府干預以及提倡大學合作等。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英國篇(八)英國的院士制度介紹
    英國皇家學會對新院士的推選有嚴格的名額限制,是與法國寧缺毋濫的稀缺思路相近的國家,但名額比法國多一些,目前共有約1600名院士。每年只能選出最多52名新院士。英國皇家學會的起源和歷史英國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始創於1660年,迄今已有358年歷史,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其院士均為尖端科學領域的領軍人物。皇家學會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機構,在制定章程、選舉院士時獨立操作,無須政府批准,但與政府的關係又是非常密切的。
  • 「大數據+教育」跨領域創新,這個法國專碩憑什麼這麼火!
    以為中國培養國際化教育管理人才為願景,偉東集團控股旗下「法國布雷斯特商學院」攜手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等學府「華中師範大學」和國家數字教育工程中心及教育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傾力打造前瞻科學的「數據科學與教育管理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立足本土,聚焦全球,囊括教育管理核心課程、教育大數據、心理學方向等近二十門課程,通過在線學習
  • 「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MAE企業管理國家碩士-2020招生簡章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名第八- 全球最具創新性城市,《福布斯》排名第五權威認證教育部認可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是法國教育部直屬,中國教育部認可並推薦的法國公立大學News全球學術排名第144位法國排名2019 U.S.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德國篇(一)德國的科研機構簡介
    德國是西方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歐洲大陸主要的經濟與政治體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完整的科研體系,包括著名的四大科學聯合會,國家科學與工程院,及300多所高等學府,其中綜合大學114所(包括全科、理工、師範等),應用技術大學152所,
  • 「科普」你想了解的法國教育體系
    法國教育體系介紹法國以優秀教育水平聞名於世,法國學術科研水平世界排名第四(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行榜),在國際上不同的院校排名統計中,法國綜合大學(Université)和高等專業學院(Grande Ecole)均名列前茅。
  • 「主編講堂」全球學術日本篇(四)日本的學位制度
    由於當時日本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大學,這種學位制度實際上並未能全國實施。僅在一些大學開始授予學位,如1878年末,日本以新創辦的東京大學的名義制定學士學位制,並於1879年制定了學位授予規則,並開始授予畢業生「學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