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周了,大家感覺怎麼樣?
幼升小群內,上周,陸續有新一的家長分享了他們的入學感受,
身邊即世界,
結合群內和我身邊新一家長的心路歷程,我們來聊聊幼升小~
01
新一年級的
課程表長啥樣?
我們先來大概看下全國各地公辦小學今年的課表安排,
上海某公辦新一課表↓↓↓
北京某公辦新一課表↓↓↓
杭州新一課表↓↓↓
蘇州新一課表↓↓↓
從上面公辦的課表來看,可以說現在全國公辦的課表安排是大差不差的,
其中語文課佔了大頭,基本上都是一周最少7節語文課了,不少學校每天語文課能達到兩節,
體育和數學基本保持並列第二,將近能達到每天一節,
英語就尷了個尬,每周2-3節。
你的坐標是哪裡?各個科目每周幾節課呢?留言裡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02
小學作息
是怎麼安排的?
從上邊公辦課表其實已經能看到作息了,小學基本中午會有1個半小時的午休,下午放學時間在下午3點半左右。
但這幾年陸陸續續的「官方帶娃」政策實施,現在大部分公辦小學午餐+午休都可以校內進行,
下午學校有「530」,即3:30放學後可以在學校到呆到5:30再走,需要每個學期開始時候申請,老師會將參加530的小朋友匯集在一起「寫作業」什麼的。
當然,大部分學校是有興趣課可以選擇的,低齡娃的興趣班和幼兒園一樣,看起來就豐富有趣。因為不同學校間差異較大,就不細貼圖了。
04
第一周
孩子們都適應嗎?
整體來說,孩子的適應能力還是很強的。
除了北京因為疫情原因,下課之後孩子們不能出教學樓以外,其他地方的娃都挺歡脫的,
特別是基本一天一節體育課,小神獸們還算能適應小學生活。
對於老師來說,他們面對的是一群剛從幼兒園上來的,自由散漫,天真可愛的小猴子們。
為了以後的課堂紀律和學習效果,老師們在開學第一課是一定會樹立好教師的威嚴和立好規矩的。
所以,會有家長感覺,開學第一天,就受到了「針對」,老師點名「批評」娃無組織無紀律,上課亂動亂說話等等。
05
新一年級
作業多嗎?
大部分地區,第一周基本沒什麼作業。
也有一些地區,第二天,第三天開始,已經開始有讀書,寫字等家庭作業。
06
新一年級
學校怎麼布置作業呢?
關於布置作業的方式,不同學校差異性就比較大了。比如我一個家有新一娃的朋友吐槽:數學老師用「曉黑板」app,語文老師用的另一款軟體,英語用的釘釘,家長通知消息用校信通。。。還得置頂家長微信群,天天的,太心累了~
當然,這類屬於比較誇張的,大部分學校1-2個軟體就能搞定,主要陣地還是在釘釘和微信上。
你們學校布置作業的方式奇葩嗎?留言裡分享一下。
07
一年級有課代表
小隊長,中隊長這些嗎?
剛開學一周,目前各個學校是都沒提這事的。
但根據其它年級媽媽分享,有些是開學第二個月才提這事,有些事一年級下班學期,有些是二年級上才有的。
剛開始不一定是課代表,小隊長之類的,而是去當小組長作為老師的小幫手。
比較關注這一塊的家長可以多和老師溝通,了解動態哈哈~
08
幼升小的家長可以
重點關注什麼硬技能
1.寫字
如果要給這些重點硬技能排名的話,排第一的可能就是寫字了。
上邊提到小一作業量,
有的家長說,娃半個小時就能做完,
也有的家長說,1個小時打底,上不封頂。
仔細問的話,寫作業慢的娃很多主要是寫字慢,
當然,這個跟學校也有關係,相當一大部分學校目前新一是基本沒有書寫作業的,只是布置一些閱讀作業和聽讀作業。
但根據小低年級(二三年級)家長分享,小一布置的家庭作業中,寫字問題的確是一年級娃普遍的一個問題。
循序漸進,主要包含以下這幾個過程,
寫字姿勢-->筆順-->是否工整-->寫字速度
2.跳繩
近幾年社會上開始出現很多「跳繩班」,而不少新一家長反映,老師在家訪的時候,會提前告訴家長跳繩的事情。
正常情況,很多幼兒園大班是教跳繩的,如果幼兒園沒有教,幼升小的家長可以在家帶娃練起來,強身健體還長個。
對於跳繩,最難的一步是能連著跳2個和多個,過了這個坎,剩下的就是練了。
3.拼音&認字
關於拼音,我的態度一直是很糾結的。
建議大家不學吧,但我家娃,包括我身邊的大多數娃,入學前都學過了。
建議大家學吧,看看課表裡語文課的量,再感受下滿6歲娃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也的確覺著沒必要學。
關於漢字,
低齡階段,各個科目說白了都是語文,不認識字,讀不懂意思,啥也學不了啊。
群內新一家長@多多分享的數學常見字還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而一些數學進度比較快的學校,數學內容也不是說有多複雜多難,而是閱讀的難度不小~
4.學習習慣
很多家長都知道小低階段要培養好的學習習慣,但落實到生活中,這些習慣大致有哪些呢?
咱群裡一位三年級的家長@天天總結的特別到位,分享給大家:
09
寫在最後
關於幼升小家長如何做銜接,其實已經有非常多好的書分享得特別到位了,
而我們順著課表大概捋一下新一年級之後,發現其實一年級娃和家長還是非常任重道遠的,
單單就行為習慣和寫字這兩點,家長跟跟好,就已經非常花時間和精力了。
如果想在學校的基礎上再拔拔尖,有些事情不提前搞搞好,到時候還真的不一定能抽得出時間來。
今天看群內大家聊天,一位家長說,與其看各個學校的課表,還不如看每個家庭學校外的計劃表。
這句話,也對,也不對。
我們每個家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孩子的教育規劃,是我們在這個大環境下,不斷學習,多方面參考,獨立思考以及結合自身能力之後,做出的最優選擇。
我們需要聽一聽周遭其他的聲音,看看不同娃的選擇和學習生活,
然後,讓自己靜下來,
做出自己的選擇!
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