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網易在吃雞遊戲上的戰爭似乎從來沒有停止過。最近,海外遊戲開發商公司藍洞的訴訟在遊戲圈傳得沸沸揚揚。
看似這場起訴是一個法律事件,但考慮到藍洞與騰訊的利益關係,說到底,這似乎其實是一場輿論戰役,並且來勢兇猛。
1全球吃雞熱潮
《絕地求生》的開發商PUBG公司,是2007年3月在韓國首爾創辦的韓國遊戲開發公司藍洞(Bluehole)於2017年9月30日成立的新公司,專門負責《絕地求生》的開發及在全球推廣等工作。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每一局遊戲有100名玩家參與,他們被隨機投放在絕地島(battlegrounds)的上空,遊戲從跳傘時開始。所有人都一無所有,玩家需要在島上收集各種資源,對抗其他玩家,僅有一人可以生存到最後。
在英文版本中,最後倖存下來獲得成功的人,他的遊戲屏幕上就會出現「Winner winner,,chicken dinner」的字樣,翻譯成中文就是「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因此「吃雞」也就變成了絕地求生的代名詞。
實際上,這是一句來自拉斯維加斯賭場裡的黑話:在以前,每個賭場裡都會賣一種1.79美元的雞肉飯,當時贏一把賭局的標準回饋是2美元,所以當你贏一把的時候,正好夠買一份雞肉飯。
毫無疑問,《絕地求生》是2017年最具人氣的遊戲,而其中中國區玩家提供了最大的助力。在國內各個版本的吃雞遊戲興起前,SteamSpy的數據顯示:當時《絕地求生》中國活躍玩家已經佔據了玩家總人數的35%,佔全球第一。
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幾大遊戲出版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戰術競技類遊戲,暗戰由此開始,
11月3日,網易遊戲推出的《荒野行動》開啟iOS內測,在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內反超此前的《小米槍戰》登頂免費遊戲榜;11月4日,同為網易遊戲的《終結者2:審判日》也雙平臺上線,並迅速進入遊戲免費榜前三。
騰訊不可能不揪心——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個遊戲榜首位都由騰訊的《王者榮耀》佔據。重要的是,戰術競技類遊戲與《王者榮耀》決然不同,滿足的就是硬核玩家的訴求,它將直接取代騰訊另一個重要產品《英雄聯盟》的市場。
騰訊也不想錯過這個品類,11月8日,騰訊官方宣布,自家的首款吃雞手遊就是《光榮使命》。不過,等到11月21日《光榮使命》限號測試時,那些等待3個月的玩家大呼上當,認為品質大大低於預期。
當時,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分析會上表示,戰術競技類遊戲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對騰訊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遊戲品類。目前騰訊已經在PC端跟進,與戰術競技遊戲的出品方保持頻繁溝通。同時,騰訊也有自己的遊戲產品研發計劃,有一系列的戰術競技遊戲正在開發之中。
此後,騰訊連連公布多款「吃雞」品類遊戲,包括《CFM荒島特訓》、《光榮使命》、《無限法則》等。在《CFM荒島特訓》和《光榮使命》雙雙撲街之後,11月23日,騰訊宣布獲得了《PUBG》中國區的獨家代理權,並宣布將推出兩款《絕地求生》正版手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和《絕地求生:全軍突擊》——因此,當此次藍洞出面訴訟,也不難理解人們為何認為,騰訊與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2漫長的吃雞歷史
實際上,吃雞遊戲歷史漫長。
1996年日本懸疑小說《大逃殺》被視作今日各類「大逃殺」的起源。小說講述了在未來的虛構世界裡,政府每年會從初中三年級裡挑一個班級,挑中的班級每個人將被迫流放戴上會爆炸的項圈,讓他們互相殘殺,最終只有一個人才能活著回來。
這部小說出版後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00年同名改編電影上映後,甚至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話題作品獎。此後,又有了大眾熟悉的《飢餓遊戲》和《移動迷宮》等影視作品。
遊戲就晚了些,最早關於大逃殺的遊戲出現在2010年,是一款由捷克遊戲公司製作的《武裝突襲2》。
這塊遊戲公開了遊戲代碼,給玩家極大的自由,很快就湧現出了大量玩家自製的mod(遊戲模組),其中就有一名叫Brendan Greene的玩家,製作了一部基於《武裝突襲2》的mod,而Brendan Greene正是後來《絕地求生:大逃殺》和《H1Z1》的遊戲總監。
不過,《武裝突襲2》一直是一款比較冷門的遊戲,在此以後也有《武裝突襲3》和《我的世界:飢餓遊戲》這樣的大逃殺遊戲,但很可惜都沒有成為爆款。但至少,這個遊戲類型給了Brendan Greene啟蒙。
直到2014年,《DayZ》和《H1Z1》的相繼出現才讓這類型的遊戲進入大眾視野。儘管《DayZ》發行之後遇到了玩家殺不死敵人等各種各樣的系統bug,又沒有及時修復,後來不得已退出市場,但它依然獲得了玩家的好評。截止2015年底,《DayZ》賣出了3000萬份,總營收超過1.5億美元。
你可以把《H1Z1》看作《DayZ》的升級版。2015年,《絕地求生》製作人Brendan Greene參與的《H1Z1》正式發行,儘管依然存在不少系統bug,但相比《DayZ》好了許多,並且增強了情景體驗,射擊更容易瞄準,代入感更強,最重要的是,只要肯花錢,你可以在《H1Z1》獲得更多生存下去的機會。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這款遊戲被批「外掛嚴重」,在2017年流失了絕大部分的玩家。與此同時,《絕地求生》正式發行,《絕地求生》的開發商曾表示:「沒有H1Z1,就沒有絕地求生。」
遊戲界幾乎沒有人否認,《絕地求生》遊戲是基於《H1Z1》繼續改良而成,它修復了系統bug,結合以往全部經驗,製造了一個更加隨機的玩法、更加隨機的場景。
它最終獲得了成功。
從電影到遊戲也不難看出這個門類的發展和演變,而到了中國,遊戲開發商們又作出了再一次的演繹,這次則是在移動平臺上。
以網易為例。在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裡,丁磊這樣解釋他對於這類遊戲的看法:
「《荒野行動》以及《我的世界Minecraft》都是免費遊戲,《我的世界Minecraft》本身是一款沙盒類的工具,我們希望這個平臺上能夠有更多的製作人,能夠利用《我的世界Minecraft》這個平臺製作出更有創意的Mod,然後其他的玩家能夠願意為這個新的Mod來付費,所以這款遊戲更像一個市場平臺(Marketplace)」,「《荒野行動》我們認為它本身的潛力和空間比想像中來得大,它是一款自由的射擊競技類遊戲,在不影響體驗的情況下,是有很多可以創新的空間的。我想在這方面,應該要相信公司過去十多年來遊戲開發經驗,目前不需要操之過急。我相信大家會看到一些非常好的創意在裡頭」。
3不斷升級的競爭
實際上,現在國內遊戲市場的兩大巨頭就是網易和騰訊。
《2017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中顯示,前三季度,網易和騰訊兩家在中國遊戲市場所佔比例達到 67% 。
兩家在戰術競技品類遊戲上咬得也很緊。《獵豹全球智庫》表示,就在網易推出旗下兩款手遊的幾乎同一時間,「騰訊就針對網易系戰術競技遊戲(《荒野行動》和《終結者2:審判日》)展開了全面封殺。」
直到目前,如果你進入騰訊應用寶官方網站,輸入搜索關鍵詞「荒野行動」和「終結者2」,得到的答案都是;搜索無果。取而代之出現的卻都是騰訊系吃雞手遊,像《光榮使命》。
雙方開戰的另一陣地是遊戲直播平臺。
這似乎是騰訊的主場。早在2016年3月15日,騰訊就領投鬥魚B輪超1億美金的融資。2018年3月,騰訊又豪擲69億元人民幣投資,分別是鬥魚40億元、虎牙29億元——而這兩家正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遊戲直播平臺。
在自家主場,騰訊對網易展開了果斷「封殺」。
我們在百度貼吧《鬥魚TV吧》找到了一條很有意思的帖子,一位叫做「hunter2780」的樓主在2017年11月30日稱:「荒野(《荒野行動》)剛開的前幾天,鬥魚有專門的荒野板塊,現在板塊都沒了,看來騰訊為了針對網易,命令旗下的鬥魚tv把荒野板塊都給撤了,我也是服了。」
類似吐槽在其他社交平臺屢屢出現。微博用戶「安替567」曾感慨:「昨晚發現鬥魚的遊戲直播把荒野行動下架了,原來鬥魚和騰訊爸爸穿一條褲子啊……」
媒體對此也有察覺——《新京報》和鳳凰科技先後在2018年3月、4月刊發相關報導,指出在鬥魚和虎牙直播搜不到網易的《荒野行動》、《終結者2:審判日》、《第五人格》等手遊。
相比此前的封殺,此次訴訟顯然是雙方吃雞戰爭的進一步白熱化。
在藍洞的訴訟中,吃雞的Slogan是侵權要點之一。但事實上,在「吃雞」這句臺詞上《絕地求生》並不是第一開創者。
「大吉大利,晚上吃雞」,最早出自2008年上映的電影《決勝21點》的臺詞「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影片中,這是一個賭徒每次在賭博之前的必說臺詞,他靠此逢賭必贏。
在不斷升級的吃雞大戰中,版權當然是打擊對手的有力手段,尤其是當遊戲業務本身存在一定程度落後時。截止目前,受限於版號等諸多因素,吃雞遊戲尚未給騰訊業績帶來太大助力,但在去年Q3季度財報會議上,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明確表態押寶吃雞遊戲品類,也充分體現了這家巨頭的決心。
這位壕主顯然希望早早把對手幹掉,為此不惜祭出版權武器。要知道,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曾經公開表達,「如果說必須要花50%的精力在處理這些侵權、抄襲,這些與開發運營無關的周邊事情的話,放在公司內部就是公司的內耗,放在行業裡就是行業的內耗。」
但說回來,有戰火總是好的。
畢竟,任何一個遊戲品類的興起都需要時間積累和創新沉澱,只有百花齊放才能夠真正使一個品類真正成熟。不論是玩家還是行業,都不希望吃雞品類發展的初期就呈現萬馬齊喑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