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是中國第一家兒童人文微電臺。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為中國小學生提供公立教育之外的人文、科學和公民教育。
文章和封面圖均來自《人物》雜誌,已獲授權。
沙寶亮:不讓女兒接受中國教育
文|靳錦
提到遊泳,沙可萱的眼睛亮了。她歡叫一聲,展露了一個無比甜美的笑容。沙寶亮先生的眼睛則眯了起來,充滿慈愛地看著自己7歲的女兒。
為訓練而遊泳卻不在考慮範圍內。沙寶亮擺擺手,孩子就是玩,不能讓孩子受系統的訓練。「我不想強制孩子做一些她不愛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一些讓她玩兒的機會,她說不喜歡了,那就不喜歡了。」
沙寶亮7歲的時候,參加中國雜技團的考試。練反應,一拍手看誰回頭最快,各種道具堆得像遊樂園。直到考上以後,真正的訓練開始,他才發現完全不是玩的狀態。「哎喲,我一下子就後悔了。」
從8歲到18歲,沙寶亮在雜技團待了10年,挨打是家常便飯。有一次,他用足球打破了練功房的鏡子,老師罰他倒立,貼牆整整1個小時45分鐘。到了半個小時的時候,胳膊已經撐不住了,老師就「噠」一棍子打在胳膊上,疼了之後,人的腎上腺素一下就上來了,又可以立半個小時。就這樣,挨了不下10棍,扛住了。
他不敢反抗,反抗會迎來棍子。艱苦的訓練,從來沒有讓沙寶亮喜歡上雜技。他從雜技團辭了職,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成為一名歌手。
「我自己小時候受了罪,不想讓女兒走我的老路。」沙寶亮說,於是他選擇了近乎放養的育兒方法。沙可萱對音樂非常敏感,歌詞過目不忘,沙寶亮也不強迫她學音樂。「我非常害怕有一天因為逼著她學音樂,她就對音樂不感興趣,不願意碰這個東西。」
他尤其不願讓孩子在人前顯貴,表演背一首唐詩或者跳舞,「特牙磣」。孩子就是孩子,瘋,玩兒,幹孩子幹的事情,腦子裡不應該裝任何東西。尤其是女孩,男孩還得想辦法讓他吃苦,女孩子沒必要。非得磨練成女漢子,「犯不上」。
正說著,沙可萱給爸爸遞來了一個小電風扇,天氣炎熱,沙寶亮額頭已經滲出汗珠。「這是誰的電風扇?」他問。「我們的。」女兒答道。沙寶亮的眼睛又甜甜地眯上。養兒子和養女兒不一樣,女兒有特殊的親暱。妻子給女兒洗完澡,沙寶亮會親親她的小屁股,跟她說,爸爸這會兒還能親小屁股,再大點的時候,就親不了了。
「我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個男人。」他不斷告訴女兒。成長的時鐘在倒計時,他抓緊時間和女兒親暱。坐一塊時,他說,女兒你把手擱這兒,摟著爸爸的腰,像小情人和老情人那樣。
雜技團的10年是煉丹爐,沙寶亮練就了「臭皮囊」的生存能力,後來進入演藝圈,住地下室吃不上飯,他覺得那都不叫事。對於男孩子,艱苦教育比較重要,女孩子他希望能「慣著些」。
沙寶亮給女兒提供的優渥生活中,包括一匹小馬駒。他騎一頭高大的溫血白馬「將軍」,女兒騎白馬駒「艾拉」,父女倆在馬場上像兩陣白色的風。沙寶亮希望女兒親近這種「很酷」的動物,她第一次被抱上馬背時才一歲多。即便家裡養著馬,沙可萱並沒有和同學們拉開距離,「她同學家裡養馬的太多了。」沙寶亮笑笑。
對女兒,沙寶亮希望能「慣著些」。
沙可萱就讀於一所國際雙語學校,班裡只有14個人。沙寶亮和妻子達成一致:不接受中國的教育。「我覺得中國教育對孩子太殘酷了,而且學的都是沒用的東西。死記硬背、考試,我特別不接受。考試本身對人是一種不信任。」
去雜技團之前,沙寶亮念過兩年小學。他經常交白卷,母親質問他為什麼這麼做。沙寶亮說,我都會了,為什麼要寫。「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考別人,你有什麼資格去考我。我可以告訴你,但是我不考驗你,這是我的權利。所以我特別牴觸考試、測試。」
女兒終於不用擔心考試,國際學校只看平時的作業。14個人的小班,也不再是沙寶亮和妻子曾經經歷過的集體學藝生活,老師會負責每個人的學習。
最讓沙寶亮驕傲的,是優渥的生活讓女兒可以「不爭」。妻子給女兒買的文具特別好,她換回來一個破鉛筆頭,說同學喜歡,就送給別人了。遊泳鏡壞了,她也不願問同學在哪裡買好看的,因為「那個同學不喜歡別人跟他有一樣的東西,這樣問了,他會不高興」。沙寶亮告訴女兒,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你的,慶幸女兒可以做到對世俗的東西「不屑一顧」。
沙寶亮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一個父親無法防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女兒剛出生,一喝奶就吐,醫生說是胃幽門沒打開,要手術。沙寶亮蹲在醫院的門口抽菸,給每一個認識的醫生打電話。女兒身上插滿了管子,被放在重症監護室的盒子裡。兩天後,胃幽門打開,女兒不吐奶了,沙寶亮說,那一刻心都酥了。
4歲的時候,沙可萱摔折了胳膊,沙寶亮當時正在為演唱會做準備。接到妻子的電話,他「身上的毛都奓起來了」。他一輩子也忘不了女兒正骨的場景:兩個大夫抱著她,自己攥著女兒的大臂,主治醫生腳蹬著病床,拉著女兒的小臂啪啪往回撅。妻子當時就崩潰了,他怕傷著女兒,身子一動也不能動,只感覺「蒙了」。「你替不了她,幫不了她。」沙寶亮的聲音中充滿無奈。
沙可萱出落得很漂亮,有點文藝範兒。沙寶亮希望女兒將來在國外生活,選擇畫家之類沒什麼功利心的職業。他避免不了別人總是問他,希望女兒將來找哪種類型的男朋友。沙可萱喜歡他的製作人孟軍那種,長長的頭髮,有點小憂鬱。沙寶亮卻覺得太文藝,他努力去引導女兒,爸爸這樣才是最棒的。
沙寶亮自稱是女兒的「興趣老師」,最會帶著女兒到處玩。他經常騎一輛大功率的哈雷摩託車載女兒出去露營,父女倆享受在野外的獨處時光。沙寶亮不擔心自己把標準提得很高,覺得未來女兒的男朋友的標準還應該「更高些」。
有一次他問女兒,你要是有男朋友的話,最想讓他怎麼對待你?「我先把你的摩託車送給他。」「憑什麼把我的摩託車送給他?」「他可以開摩託車帶著我玩。」
沙寶亮的第一反應是,壞了。他頭皮發麻,如果這男生不靠譜,騎摩託車帶她是很危險的事情。「騎摩託車只有爸爸能帶你騎,任何人的摩託車都不可以坐。」
----
回復M 即可得到總目錄,回復文前編號提取文章或音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