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由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與圖書館承擔的澳門基金會的一個重要的基礎研究項目,由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負責具體實施,於2013年9月正式啟動。項目負責人澳科大圖書館館長戴龍基教授根據其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時所做的調查,提出搜集和研究澳門相關古地圖文獻的想法。項目初期提出了幾方面的構思:
(1)致力於收集和挖掘散見在世界各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獻收藏機構的與澳門研究相關的古地圖及其相關的文獻資料,加以整理、集中展示和開發利用,以達到支持和促進澳門研究的根本目的;
(2)以研究帶動收集,必須與學者建立密切聯繫,否則難以收集到有價值的數據,這是項目發展的關鍵;
(3)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展覽、出版論文集和地圖集是項目的必要活動,從而凝聚學者、發現合作夥伴;
(4)與全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古地圖收藏單位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
(5)建立澳門研究地圖資料庫,將收集到的古地圖資料最大限度地轉變成學者所需的資料,為研究人員所用,這是項目的責任;
(6)與澳門公共圖書館等單位合作,開展普及型的展覽和講座,以達到宣傳項目之目的,並且發揮讓公眾和青少年認識澳門、深入了解澳門歷史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以澳門歷史為主線,確定了收錄相關地圖的範圍:
地域方面,不限於澳門城區或半島及其周邊區域乃至華南沿海,而是在全球史觀的視野下,重新審視澳門在晚明以來在中西方交流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收錄範圍不僅包括東亞、東南亞地區,而是涵蓋了歷史上所有以澳門作為始發港的眾多航線沿途所涉及的大洋、島嶼、海岸以至內陸地區,特別是葡萄牙人經營的自西向東的裡斯本—果阿—澳門航線、澳門—長崎航線、澳門—望加錫—帝汶及東南亞各港口航線,還有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聯合經營的澳門—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航線,以及後來由英國和法國相繼建立的澳門—北美航線等。因此,只要包含或能夠揭示上述航線的單幅地圖或地圖集都在收錄範圍內。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掌握地圖史料,對史實剝繭抽絲,尋找其背後的來龍去脈,才能充分了解和發掘澳門在早期全球化進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時間方面,重點收集1500年葡人東來後至1840年鴉片戰爭前即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的地圖;對於此區間前後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或有代表性的地圖也都予以收錄。
繪圖者和語種方面,考慮到與海內外現有的其他類似項目有所區分,以收集西方所繪製的地圖為主,中文輿圖為輔;此外,與澳門密切相關的來華傳教士所繪製的地圖及其衍生文獻也都是收錄重點。
經過多年努力,項目現階段已取得以下成果。
「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按照學年度開展,每年一期,目前已經順利完成前三期的工作內容,與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梵蒂岡宗座圖書館、亨廷頓圖書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前往這些地圖收藏機構調查,特別是搜集在線目錄無法查詢到或在線查閱圖文件的未刊數據,從中挑選相關地圖進行高精度數位化。
地圖收藏數量
截止2016年8月,項目共獲取地圖圖檔超過2600件,其中含自購原件、已獲得的高清圖文件,以及正在進行數位化工作的地圖,收藏數量及來源機構如下圖所示。
序號
收藏單位
件數
1
哈佛大學圖書館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529
2
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
883
3
梵蒂岡宗座圖書館Bibliotheca Apostolica Vaticana
412
4
史丹福大學圖書館Stanford University Library
91
5
不列顛國家檔案館British National Archive
11
6
魁北克國家圖書館暨檔案館Bibliothèque et Archives nationales du Québec
1
7
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
1
8
荷蘭國家檔案館Nationaal Archief of Netherlands
15
9
北京大學圖書館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32
10
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MUST Library
69
11
奧地利國家圖書館Austrian National Library
24
12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UCLA Library
92
13
亨廷頓圖書館Huntington Library
118
14
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360
總計
2638
「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所收地圖數量(截至2017年3月)
地圖服務
目前項目組正在對上述收集到的地圖進行整理、編制元數據和建設「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資料庫,挑選其中重要或具代表性的地圖高仿複製成實物,同時計劃逐步開放、對全球學者提供服務。
服務方式分為兩種:
(1)在線服務:通過「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資料庫(http://gmom.must.edu.mo)提供在線服務,學者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免費訪問該庫,使用關鍵詞對題名、繪(制)圖者、地理區域、主題、注釋等欄位內容進行檢索,在線瀏覽和放大查閱地圖的高清細節;
(2)在館服務:根據來源收藏機構要求,有許多高清地圖不能放到上述資料庫平臺供在線查閱,但允許澳科大將其高精度仿真複製為實物,讓學者到澳科大圖書館查閱。澳科大圖書館對校外讀者開放,只需出示有效的身份證件就可以進館閱覽。除古地圖外,澳科大圖書館還配合項目研究需要收集高精複製再版的古地圖與地圖集,如原藏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米勒地圖集》(Atlas Miller)、原藏亨廷頓圖書館的《瓦拉爾地圖集》(Vallard Atlas)、原藏於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的《迭戈奧門寰宇圖志》(Universal Atlas of Diogo Homem)、原藏葡萄牙東坡國家檔案館的《多拉多寰宇圖志》(Universal Atlas of Fernão VazDourado)、原藏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的《布勞-凡德赫姆地圖集》(The Atlas Blaeu-Van der Hem)等;同時致力於採購地圖研究相關專著和圖錄,如科爾特桑(Armandus Cortesao)《葡萄牙地圖製圖學紀念圖集》(PortugaliaeMonumenta Cartographica)含1960年版六卷本與1987年版七卷本、同一作者《葡萄牙製圖史》(History of Portuguesecartography)、阿爾馬賈(Roberto Almagia)《梵蒂岡藏地圖紀念圖集》(Monumenta cartographica Vaticana) 、席爾德(GünterSchilder)《荷蘭地圖製圖學紀念圖集》(Monumenta cartographicaNeerlandica)、以及德禮賢(Pasquale M. D'Elia)翻譯與評註的《利瑪竇中文世界地圖》(Il Mappamondo cinese del P. Matteo Ricci S.I.)等,希望以點帶面,在澳科大圖書館建立起古地圖文獻特色館藏,為學者提供服務。
研討會、展覽及其他學術成果
此外,項目先後舉辦了兩屆同名國際研討會以及三次展覽,已經和正在出版會議論文集與地圖集。
第一輯地圖集《駛向東方:全球地圖中的澳門2014年紀念冊》從項目第一期自哈佛、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集到的古地圖中精選出約50幅地圖,以大八開和高精度彩色拉頁形式出版,同時對各圖基本數據進行描述,並配以中英文圖說和列明參考文獻,可供研究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故獲得第四屆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第二輯地圖集《明珠星氣、白玉月光:梵蒂岡宗座圖書館地圖文獻珍藏展目錄暨全球地圖中的澳門2015年冊》將於2017年出版。
「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是完全非盈利性的項目,所有服務和展覽均為免費,包括正式出版的地圖集也是以非售品的方式贈送給學者個人和地圖文獻收藏機構。
項目正在進行第四期的相關工作,接下來還將陸續調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義大利等老牌航海國家,及此外以地圖製圖業聞名的國家或地區如現在的比利時、德國與奧地利等,加上相關航線上的重要港口所在地如果阿、長崎等主要地圖收藏機構,進行挑選和數位化。
註: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跳轉到「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資料庫
新浪微博:@地圖雜誌
電話:010—83543926
更多地圖文化創意產品:上淘寶,搜索店鋪「輿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