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的大潮曾經裹挾著大多數人急速奔流,不少人乘勢完成了階級的躍遷。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一步登上社會金字塔的頂層。
然而,有潮起就有潮落。近幾年不斷下行的GDP增速,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改開後最大的財富浪潮,已經一去不復返。僅剩的幾朵浪花中,擠滿了試圖「上車」的人們。
但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以「新冠」疫情為分水嶺,我們或許見證著,「中國世紀」正在朝我們走來。
機遇就如同金礦,而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黃金國」。
但隨便揮一下鐵鎬,就能挖出金子來的時代,顯然已經過去了。未來,勘探金礦需要運氣,更需要知識和經驗。
秘訣其實並不難。當我們重溫過去四十年那些「淘金者」的故事,梳理被反覆驗證過的財富規律,或許就能發現,中國未來的「金礦」坐落在哪裡。
80年代:甦醒
1982年,改革的鐘聲剛剛在中華大地上敲響,喚醒了第一批沉睡的人們。
這一年,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在國家的分配下走上工作崗位。普通人的劇本,這屆大學生畢業後,會迅速填補十年動亂後幹部隊伍的空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最終會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提出「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適當發展。」——這是中央首次承認個體經濟的合法地位。
彼時,距離「包產到戶」政策的實施,已經過去4年。農業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這個古老的領域迸發出巨大商機。
90年代:變革
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猶如一陣春風,吹散了「姓資姓社」的陰霾。同年10月,黨的十四大正式確立市場經濟體制。
在政府的許可下,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1993年,私營企業數量從1990年的9萬多戶,猛漲到23.8萬戶,增長170%。
嚮往財富與冒險的人們,終於勇敢地揭下了「民營經濟」的面紗。其中不少當年下海的人,如史玉柱、郭廣昌,日後成長為商界大佬,被媒體們統稱為「92派」。
00年代:盛宴
年紀稍長一些的人,可能還會對世紀之交的那場彩電大戰記憶猶新。
隨著各大巨頭紛紛在90年代擴建產能,彩電行業很快演變為一片紅海。索尼、三星等日韓廠商,乾脆退出中低端市場,專注於高端技術研發。
對於缺乏技術積累、只能遊走在中低端市場的國產廠家來說,一場價格大戰,在所難免。
家電行業的盛宴結束了。但與此同時,一場更大的盛宴,正在徐徐展開。中國即將迎來五千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造富運動,上千萬人因此受益。
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餘威猶存,中國經濟硬著陸。為了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央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開始推動房地產市場化改革。
房地產市場化的時間點,正巧趕上70、80年代中國「嬰兒潮」一代成家立業。而這一批人又直接或間接地,受益於2000年後中國「入世」,家庭財富快速增長。
多因素作用下,中國房地產業開始了狂飆突進的20年。
這個行業的「蛋糕」如此之大,以至於其中混雜著民企、央企、地方國企,甚至連買衣服的、搞家電的,都要來摻和一腳。
與房地產類似,世紀初的汽車產業,也受益於中國家庭財富增長和城鎮化提速,以至於成為一個,增速每年高達60%的「肥肉」。
手機電池業務增長停滯後,王傳福便將目光盯上汽車板塊。2003年,比亞迪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秦川汽車,成為繼「吉利」之後,第二家進入汽車行業的民企。
與房地產類似,世紀初的汽車產業,也受益於中國家庭財富增長和城鎮化提速,以至於成為一個,增速每年高達60%的「肥肉」。
手機電池業務增長停滯後,王傳福便將目光盯上汽車板塊。2003年,比亞迪以2.7億元的價格收購秦川汽車,成為繼「吉利」之後,第二家進入汽車行業的民企。
10年代:新貴
從2014年起,胡潤富豪榜發生了新的格局變化。這一年,阿里巴巴美股上市,馬雲第一次問鼎首富。
網際網路新貴們粉墨登場。
作為「92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馬雲的創業歷史,其實比許家印還要長。當許家印還在為第一個樓盤的資金奔走時,馬雲的「中國黃頁」項目,就已經搭上了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第一班車。
1999年,馬雲又看中「電子商務」這個賽道,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個公寓裡,創建了阿里巴巴。
可惜的是,阿里巴巴似乎出生的太早了。
馬雲創業的年代,中國網際網路才剛剛普及,只有企業和富裕的家庭才會擁有電腦。全民進行網絡購物的時代,還遠沒有到來。
馬雲只能靜靜地蟄伏起來,眼看著丁磊、李彥宏等同齡人,前往納斯達克敲鐘,笑傲網際網路江湖。
2007年,阿里巴巴曾嘗試在港股上市,但沒想到「出道即巔峰」,不佳的業績讓投資者十分失望。此後5年時間內,阿里的股價一路下跌。同一時期,投資騰訊的股民們,早賺了數倍。
五年後,阿里巴巴私有化退市,慘澹收場。
馬雲鍾愛武俠小說,而小說中的主人公,通常只有在走投無路的時刻,才會逆天改命,阿里巴巴也是如此。
退市的時候,阿里其實正處在爆發的前夜。智慧型手機和3G/4G網絡迅速普及,讓中國的網民基數極速擴張,全民網際網路的時代即將到來。
這一年「雙十一」,淘寶成交金額達到驚人的191億,是前一年的6倍。第二年夏天,餘額寶橫空出世,管理餘額寶的天弘基金,規模很快超過萬億元,與一家中等規模的銀行相當。
乘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東風,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此後數年不斷創造出驕人戰績,推動馬雲本人的財富再創新高。
2018、19、20,馬雲連續三年,總共四次登上胡潤富豪榜首富的寶座,創下了富豪榜開榜以來的新紀錄。
榜上除了同為網際網路新貴的馬化騰以外,包括許家印在內的地產大佬,與馬雲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為馬雲將長久「霸榜」的時候,歷史的河流卻再度發生了轉向。
20年代:抉擇
每十年,中國的財富機遇,就會發生一次大變遷。
2021年,我們正站在新舊歷史的分水嶺。
一邊,我們見證歷史的終結,舊的時代呼嘯而過:
狂奔的恆大撞上了「房住不炒」的南牆,爆發財務危機,以至於公開求救。
看似大而不倒的阿里,遭遇監管「反壟斷」的重錘,股價閃崩。
另一邊,我們拉開歷史的序幕,新的時代撲面而來:
曾經困頓的TCL壯士斷腕,放棄家電業務,押寶半導體製造,涅槃重生。
銷售危機中,比亞迪始終堅守電池研發,逐漸蛻變為新能源巨頭。
我們不禁要問,未來十年,個人的機會在哪裡?
其實,縱覽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梳理出,時代機遇的兩條主線:
一是政策紅利。
80年代包產到戶、90年代市場經濟、00年代住房改革、10年代信息化建設。每一次的財富浪潮,最初都源起於政府的國家戰略。
二是消費和產業的升級。
80年代農業大解放,是為了滿足「吃與喝」;
90年代輕工業蓬勃發展,解決了「穿與用」的問題;
00年代重工業與房地產齊頭並進,背後是「住與行」的需求;
而10年代網際網路產業擴張,則為生活帶來快捷和便利。
未來十年,兩條主線將再次交叉。
《十四五規劃》文件中明確寫明,未來國家將利用「舉國體制」,攻堅一批「卡脖子」技術。後者主要集中在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領域,這些是未來中國產業升級,引領智能化時代的主要技術。
毫無疑問,上述領域將會提供無數實現個人理想和財富增值的機會。嗅覺敏銳的人,應該提早進入這些新興科技行業工作。(劉永好、許家印等人從底層逆襲,都是因為踩中行業風口)
但與此同時,另一些行業機會,恐怕很快就會消失。若不及時轉向,將會無端地耗費有限的職業生命(李經緯,00年代的李東生)。
然而不可否認,職業的選擇和切換,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中國的產業越來越偏向高端化,導致知識門檻也越來越高,普通人難以企及。
不過幸運的是,重知識、輕資產的高科技行業,天然適應於資本市場。隨著中國股市的規範和開放,我們還有很多機會,通過股票或基金,去分享下一個10年優秀企業的成長紅利。
時代是慷慨的,也是無情的。
在過往40年的時光變遷裡,它讓許多善於把握時代機遇的人,紛紛實現了命運的逆襲;但也使很多遵循守舊的人,逐漸被甩出了財富的巨輪…
站在2021年的起點上,新10年的財富大潮已經緩緩開啟。在新一輪財富更迭的周期裡,時代終將會獎勵那些審時度勢,努力去把握新機遇的人們。
在投資中,不少人看重預測,希望仰仗預測賺錢。
但是,很多人看重的預測,其實是對短期的判斷。
被短期的判斷左右,被當下的消息迷惑,落入估值的陷進裡,陷入漲跌的泥潭中,一生的投資就容易以虧損為結局,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心會不斷地起伏,無法安寧。
許多人在投資時,只能看到一寸之遠,且並未意識到這點。
厲害的預測,其實是:能預測得不錯,又能不依靠短期預測而盈利一生。
因此,對於2021年的投資戰略,要做的不是預測2021年裡的各個階段、各個月份會怎麼樣,而是要預測未來的方向,我們所要投資的產品會有何種前景,哪些會發展得很好。
想清楚這發展,2021年的投資戰略也就自然出來了。
一、最強基金
在基金類投資產品裡,首先就是買入並長期持有最強基金。
二、賣出與止盈
買入最強基金後,如果你能承受50%以上的下跌,能承受收益全部虧完還倒虧,就可參考下列4條指標來賣出與止盈:
1. 投了不能虧的錢時,賣出那部分不能虧的錢。
2. 學習正確內容與獨立思考後,覺得所買基金是垃圾,就要賣出,或超級轉換成最強基金,不管漲跌,不管盈虧。
3. 幾乎所有人說買,說穩時,止盈一部分。
4. 新聞報導有人賣股買房時,止盈一部分。
其他時間,不賣出,不止盈。
買入最強基金後,頻繁地止盈,看似是把收益落了袋,實則是丟棄了會下金蛋的母雞,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三、消息
投資世界裡,絕大多數消息是無用的、有誤的、滯後的。
在投資時,若看不透這點,就很容易在悲觀消息瀰漫時,賣出最強基金;在樂觀消息湧出時,投入不能虧的錢。
需要不竭地學習、思考、實踐,看破消息的迷障,理解到毀滅性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在最強公司身上,亦幾乎不會發生在買了最強公司的最強基金身上。
投入長期閒錢,幾十年可以不動用的錢,無懼漲跌,就能與最強基金相伴一生,收穫一生的收益。
2021年,是一生投資中的一環,用正確的投資戰略對待它,它亦會有相應的回報,這回報的種子,即是我們在2021年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