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國留學之前需要掌握的技能,主編之前已經介紹了日常生活部分以及英語口音兩方面內容,今天來歸納一下剩下部分。
一、醫藥常識
生病是人類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出國肯定也會遇到這類問題。主編把出國年齡大致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就是出國就讀本科年齡組
第二梯隊就是出國就讀研究生年齡組
第三梯隊就是包含出國就讀小學、初中以及高中
這裡主要需要學習的同學們屬於第一和第二梯隊,因為第三梯隊是有監護人的。
通常情況出國就讀本科及以上學歷基本都是年滿18歲,不需要在當地聘請監護人。那麼如果在留學時候生病了應該怎麼辦呢?對於才踏出國門的同學們來說,也許這是一個有些許難度的考驗,因為需要掌握很多醫藥相關專業的詞彙。所以才出國前,儘量找有醫藥相關專業經驗的朋友請教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主編已經在這整理好需要學習哪些方面的知識大綱。
(1)小病了解:感冒、咳嗽、咽喉痛、拉肚子。
對於剛滿18歲的同學們,大多數都還是在父母保護之下的小寶貝,所以不需要有太多的醫藥嘗試,但是出國以後呢?情況就變咯,同學們就只能靠自己咯。所以這些小病症是需要提前了解的,還要學習一般什麼情況有誘發這些病症,防範是第一位的。其次呢,小症狀或可是大病,所以一定要找有醫藥專業方面的朋友、同學了解這些症狀,在什麼情況下可能不會很嚴重,什麼情況下可能很嚴重。
(2)藥物了解及使用方法: 中成藥、抗菌藥
剛滿18歲的同學們,有多少會吃藥的知道怎麼吃藥的嗎?主編根據個人經驗來看,很少很少。所以一般的小症狀,可能會需要吃藥,那學會了基礎的病症鑑別,之後呢就是吃藥啦。
首先要會認識不同的藥品,然後就是什麼藥是治什麼病症的,出國之前同學們一定要學習一下。第一次出國,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準備藥品帶上,除了中成藥可適當帶點抗菌類藥物。因為在歐美國家,抗生素是處方藥,去藥店是不會賣給你的。當然這是讓同學們第一次出國才這樣準備,出去個一兩年之後再帶藥那就是沒好好學習。你出國不是扶貧條件艱苦,設施不齊全,如果是去歐美國家那醫療體系是比較完善的,藥店也很多,身體不適最好的辦法就是就醫。別把自己往神醫方向打造,有病就醫這是在國外保護自己的基本技能之一。
最後,不要聽信謠言,什麼排隊一兩個月才能看病,你當是非洲呢?非洲也不至於這樣吧!在英國如果人不是流感的高發季節,你提前一天和你的GP(全科醫師,入學的時候學校會告訴你的)預約第二天應該就可以看病啦。
二、金融服務系統了解
出國以後同學們金融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哦,因為你向父母要錢可不像以前那麼簡單了噢。隨要隨給?那時候就變成國際匯款了,所以你需要先學習使用銀行卡及相關知識哦。
不過現在留學可比主編那會方便多了,很多大城市都開通了支付寶付款了。主編那會出去是2007年,只有paypal這個東西,研究了幾天才註冊下來。頭疼啊!
言歸正傳,同學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銀行卡的基礎使用,看得懂提款上面寫了些啥!英國的提款機是先出卡再吐鈔,而且沒有語音提示,記住了哈!不像國內有些先出卡後吐鈔的機器是會提示你的。
留學屬於學生,所以同學們開的帳戶都是學生帳戶,是需要學校開具信件然後才能去銀行辦理的。
那金融相關知識需要了解些啥呢?其實基本就是圍繞著銀行卡了
知道銀行卡數字對應的英文是什麼:card number、bank accout/current account、sort code、vali from、expires end、security code(CVV2特指後三位)。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就英國而言卡上比我們會多一個sort coad,還有security code最後三位是最重要的。
再有就是另個很重要的號碼,記得哦:
BIC =BANKING IDENTIFY CODE 銀行識別碼
IBAN - International Bank Account Number 國際銀行帳號
這兩個號碼一般在銀行卡寄到之後,信件裡面帶的銀行信會有,沒找到的話找銀行要。
這是從國內匯款到國際卡上必備兩個信息。
除了卡之外呢?
當然國外也有行動支付,只是和我們比他們就是嬰兒。
主編在這推薦兩個:aple pay、paypal,怎麼用到了國外慢慢研究吧。提前知道總比不知道強吧。
目前出國前需要具備的技能系列,主編就在這講完了,不足之處還望補充。一年一度的出國季應該是結束了哈,講的內容沒有跟上時間,只能讓目前計劃出國的同學們提前看看學習一下了。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給主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