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學中,可不可以著重培養優生?青島市37中有個「優生培養計劃」。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確定優生,再通過課程實施、社團活動等方式進一步培養,讓優秀學生更加優秀。37中的優生培養計劃具體是怎樣實行的呢?
A 優生升入高中後仍是優生從2008年開始,37中制定了「優生培養計劃」。其實在此之前,37中就已經有相關優生培養制度了。當時學校認為可以讓優秀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脫穎而出,在這個背景下,學校開始實施「優生培養計劃」。
袁碩是市37中的學生。她畢業後直升青島二中,目前已被青島二中保送進入浙江大學 。在37中期間,袁碩是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生」:學習成績優異,鋼琴水平達到十級,有很強的管理能力。發現袁碩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後,學校將袁碩納入到學生會進行進一步鍛鍊。袁碩在課餘時間也很喜歡參加社區服務。
三年之後,袁碩直升二中。而現在,袁碩已經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我們覺得這個學生綜合素質很強,以後肯定能發展好。」
除了袁碩,李晗、張翀、黃詠絮等同學 ,也都被37中視為學校培養的優秀學生群體中較為突出的代表。他們升入青島二中後,又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
B 跟蹤研究,確定優生標準培養優秀學生,前提就是確定誰是優生?什麼樣的學生才是優生。
那麼,優生是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嗎?說到優秀學生,37中負責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回答得比較謹慎。「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優生。」他告訴記者,學校定義的「優生」是:各項素質全面發展,在某一方面又有個性化的特長。
如何定義優生,學校還是靠總結得出來的。之前,學校對升入高中的學生進行跟蹤研究。每年,教導處都會研究升入名牌大學或者其他高等院校的優秀學生。「這個學生在學校時表現如何?現在發展得怎麼樣?算不算是優秀學生?」
C 學校提供平臺,讓優生自然出現「確切地說,優生是培養不出來的。而是通過學校提供完整的、符合課改要求的課程,學校老師實施正確合理的教課行為,而使優生自然地脫穎而出。」說到如何培養優生,該副校長介紹說,「優生培養計劃 」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目前,37中跟其他學生一樣,學校開設的課程分為三類,一類是國家課程,也是必修的基礎性課程,另外還有學校的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性課程。「目前學校開設了20多門校本特色課程,每個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還有20多個社團。另外學校舉行一些例如演講比賽、文藝晚會等活動。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各種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慢慢地,優秀學生就會自然地脫穎而出 ,並且會進一步得到鍛鍊。」
除了課程,學校還強制性要求班級必須每年更換一次班幹部,讓學生輪著當,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展示自己在管理方面的才能。
◎校方釋疑 有「優生」是否就有「差生」?1.有「優生」概念,會不會有相對的「差生」概念?
答:如果僅僅以一把尺子,如考試分數來衡量的話,分數低的學生會被認為是「差生」,但是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分數並不是綜合素質的唯一體現。學生智能是多元的,應該用多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有自己的特長,所以是沒有「差生」的。
2.優生培養,是不是額外給優生「加課」培養?
答:「優生培養計劃」並不是把好學生挑出來通過「加課」的方式培養,而是在全面培養每個學生的同時,讓優生自然而然脫穎而出。
3.培養優生,是否有悖於公平對待學生?
答:學校把優生的培養課程化,而學生對非基礎性課程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甚至可以通過參與拓展性課程學習對不感興趣的東西變得感興趣。比如說一個學生對地理不感興趣,可以通過上地理趣味知識課程,激發他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這就是進步。
學校的優生培養計劃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成為優生,人人都可以是優生。
記者 石豔虹 圖片由學校提供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