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貴州事業單位有個筆試真題,給的參考答案,不是那麼一致。導致有的考生在參考的時候,不知如何適從。
這個題目,是一個典型的言語理解題。在考察的時候,這個題會有道考生用主觀代客觀,在選項設置上也多用絕對化表述。稍不注意就會選錯答案。
特地在此把它拎出來,好好解析一番。
因為不是考場上趕時間做題,所以在此就慢條斯理地去做這個題。
解析第一步:讀懂問題的含義。
本題問的是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推導出什麼,不是問本文旨在說明什麼,或者本文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推導出來的東西,不一定講的是文段的中心思想。
解析第二步:是我針對文字理解題最常用的方法,分句內容概括——即根據句號(感嘆號、問號)作為分隔符,去了解每一句話表達的主要意思,以此幫助了解文段內容。本文段一共有8句話。
解析第三步,把選項內容逐個代入文中尋找依據。
A選項:有重要思想就能寫出好文章。文段中只有第5句提到了「思想」,根據這句話,遍觀整個文段,都無法讀出A選項表達的意思。所以A排除。
B選項:沒有身臨其境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文段開頭第1句話就提到:範仲淹寫《嶽陽樓記》時不在嶽陽,憑想像描寫了嶽陽樓周圍景色。B選項當排除。
C選項:寫好文章一定要有充分的想像。文段第1句話和第5句話提到了想像,「有了獨特的思想,才能調動想像」,文段既沒有提到寫《嶽陽樓記》時範仲淹到底有沒有經過充分想像,作者更沒說寫文章一定要有想像C選項排除。
D選項: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寫作很重要。文段中第4句,以及第6、7、8句中,思想出於胸臆,一定是與生活經歷掛鈎的;同時文章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借用了在其他地方看過的湖的印象,這也是以生活經歷為基礎的。所以,D表述正確,當選。
從其他方面驗證答案。
1、偏門:A、B、C三個答案講的都是寫好文章要怎樣,只有D與眾不同,蒙題也蒙D。
2、根據生活經驗判斷:A、B、C明顯是錯誤的,表述絕對化了。只有D是中庸的,且根據生活經驗判斷出來也是正確的。
尤其C項,寫好文章一定要有充分想像嗎?那社評怎麼寫,紀實文學、新聞稿怎麼寫?
公考題目不會向考生傳導錯誤觀點——這可是命題觀念問題。
該題有兩個小誤區:
1、主觀代客觀。因為大家都知道《嶽陽樓記》是好文章,就認為寫《嶽陽樓記》的方法就是寫好所有文章的方法。選項C就是依此而設置的。
2、表達絕對化:A選項的有什麼就能怎麼樣,以及B選項的沒有什麼就不能怎麼樣,在題目中屬於表達絕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