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姓馬」與「信馬」
從專業來說,我「姓馬」,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職業來說,我也「姓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員。但「姓馬」的不一定都「信馬」。
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我從前蘇聯那些曾被認為是「堅定馬克思主義者」的倒戈、易幟和懺悔中,深深感到做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有多麼不容易。國內也有人發生信仰動搖,把社會主義的挫折歸罪於馬克思主義。當時,鄧小平高瞻遠矚向全世界宣稱:「馬克思主義是打不倒的。」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真理。」
蘇聯解體後的世界形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證明了鄧小平的科學預判。西方金融危機的浪潮,把《資本論》衝上了一些政要的書桌,也讓「歷史終結論」的創立者向歷史辯證法認輸。西方有些學者企圖以被他們歪曲和篡改的所謂「歷史決定論」「經濟決定論」作為棍子來敲打馬克思主義,以根本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所謂「重構論」來「解構」馬克思主義。事實證明,至今沒有一個成功的。
90多年的中國共產黨奮鬥史、60多年的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史,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多年的偉大成就,全部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是事關改革開放正確方向、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和命運的大事。
在人類歷史上,對人類思想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的理論家、思想家為數不少,唯有馬克思找到了實現人類解放、世界大同理想的必經之路。人類歷史歸根結底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戰勝謬誤的歷史。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在於它的真理性和正義性。浮雲蔽日終究是一時,太陽的光輝是擋不住的。
有些人輕視馬克思主義理論,把理論歸為空談,認為只有技術才有實用性。理論當然需要務虛,理論務虛是務實的引導,是務實之前的思想準備。毛澤東當年每逢重要會議總提倡先務虛,談談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他對《舊唐書·李百藥傳》中介紹唐太宗「罷朝之後,引進名臣,討論是非,備盡肝膈,唯及政務,更無異辭。才及日昃,賜以清閒,高談典籍,雜以文詠,間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極為讚賞,就是出於對務虛的重視。
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工作,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歷史使命。我們應該朝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方向努力,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搞馬克思主義可又不信仰馬克思主義,總想「逃離馬克思」,這對馬克思主義工作者是致命傷。只有「信馬」才能真正「姓馬」。
時下有些人,半本馬克思主義著作都沒讀過,就不斷貶低和指摘馬克思主義,把從西方得到的耳食之言或先入為主的偏見當成真理。請問:在當代有哪種學說能取代馬克思主義作為分析當前世界複雜局勢的理論和方法?「文明衝突」論能說明當代世界戰爭的根源嗎?能說明同一文化和同一宗教教派之間的生死鬥爭嗎?能說明西方對同屬於一種文化的國家或地區的雙重標準嗎?監管不嚴能說明西方金融危機的根源嗎?幾年一次的普選把統治階級中的某一位抬進最高權力機關就是民主的終極價值嗎?還是請讀讀馬克思和恩格斯吧。(作者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文化概論教材編寫課題組主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