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忠告:一個人越來越有福的兩個「祥兆」,有一個,就值得恭賀

2020-12-25 阿燁讀書迷

《易經》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是"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很多不明就裡的人覺得這樣的說法誇張了,你會這麼認為只能夠說明你還沒有參透《易經》之中的大智慧。

孔子在晚年時候研究《易經》,為了參透《易經》的奧妙,孔子反覆閱讀,就連竹簡的牛皮子都被磨斷了好幾次。

易經忠告:一個人越來越有福的兩個「祥兆」,有一個,就值得恭賀

世上的很多人,從內心中都嚮往著自己能夠過上富貴榮華的生活。有這種想法,並不是這個人就貪戀富貴,而是一個人正常的進取之心。我們的人生能夠有所追求,才能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且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在奮鬥的過程中,就能不畏艱險,最終歷經挫折的磨礪,終於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生而有錢,並不是富貴,通過自己的付出,所換取的富貴,才稱得上擁有貴氣。」這是南懷瑾大師留下的智慧箴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勤學和吃苦,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二個祥兆,有一個也很好,若全中,就太恭喜了。

勤學

我們雖然總是說,人與人之間沒有三六九等,大家都是平等的關係。但是依然有些人,在他們的思想中,看人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偏見。如果是一個富有的人,他什麼都不做,他的財富就會不斷升值,我們就會羨慕他們。如果一個人,可以不用付出體力勞動,只是動動腦子,就可以賺錢,我們就覺得他們的工作非常體面。

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要付出很多辛勞,才能養家餬口。我們表面上會體諒甚至可憐他們,但是內心中卻會覺得這樣沒什麼出息,不會有遠大的前途。雖然很多人並不會看不起他們,但是也絕不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南懷瑾大師說過:「一個對勤奮有偏見的人,他也無法得到勤奮的回報。」這句話其實有很深的道理。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人生從來都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有的只是勤學苦讀之後的成才。

所以說,勤學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祥兆,如果你也有,就要恭喜了。

吃苦

世人往往都會有一種誤解,很多人看到富貴的人家,每天都衣食無憂,甚至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們家中的子孫後代,可以什麼都不用努力,就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於是我們理所應當地認為,這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其實,現實並非如此。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富貴的人家,有數之不盡的錢財,而且錢又會生錢,這樣的家庭怎麼會敗落呢?老祖宗總結這樣的俗語,是不是說錯了?

這樣說當然沒有錯,這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富家子弟雖然生來就享受榮華富貴,但是他們也會因此而變得不思進取。一個人失去了奮鬥的動力,就會越來越怠惰,最終一事無成。當他們失去自己家庭顯赫的背景之後,只會得過且過、隨波逐流,變得越來越平庸,甚至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

司馬光給家族的子孫留下一句家訓,這樣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富貴人家的子弟,過關了奢侈的生活,就無法再適應儉樸的日子。他們的欲望會越練越大,人就會變得越來越不知滿足。擁有了之後,還總想要更好地,總想把天底下所有的便宜都佔完。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後一定會為了爭奪利益,而跟別人產生各種紛爭,為自己招惹莫測的禍患。

所以說,富貴人家的子弟,並不值得我們羨慕,反而存在巨大的風險。只要他們做出一些敗家的舉動,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家庭的衰敗。對於貧苦的人家來說,雖然必須靠勤奮努力才能維持生計,但是一個人只要能吃苦,就能讓自己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穫。在日積月累之下,這個人也會越來越有出息,最終變得富裕起來。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靠吃苦變成一個尊貴的人,我們不僅更加心安理得,而且任何人也搶不走我們擁有的一切。所以這樣才是一個人有貴氣的祥兆,我們一定要重視了。

勤學的人,貴在飽讀詩書,不僅胸懷抱負,而且有遠見卓識,這種人才能早日成才。吃苦的人,貴在歷經磨難,不僅意志堅定,而且不會驕縱而致禍,這種人才能做成大事。勤學和吃苦,就是一個人貴氣來臨的祥兆,有一個也很好,若全中,早晚發達顯貴,恭喜了。

幾千年來,《易經》在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人文、科學、哲學等領域被廣泛使用,所以被認為像天書一樣難以理解。這裡面最大的魔力,就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現在依然還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馬雲更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但是,很多人覺得原版《易經》上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我把這本原文翻譯對照版《易經》推薦給你們,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許多古人的智慧。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復原最真實的《周易》,結合實例教學如何分析問題,《易經》64卦已經不再是符號的象徵,而是讓我們理解、學習、使用的大智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圖解易經》來讀讀看。一本僅需要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一個人身上有這2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
    比如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等等觀點都是出自於《破窯賦》。從呂蒙正的個人經歷,再結合眾多歷史人物的發家史,我們會發現:一個人身上有這2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福報多的人,常有這2個「吉祥」的暗示,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 一個人有這4個「吉祥之兆」,必定是「有福之人」,你有幾個?
    積德行善來的,只有在生活中去做好人行善事,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無怨無悔,才會「積功累德」,《易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論吉兇禍福,都是自己善惡行為「累積」的結果,佛說:一切唯心造,一個人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太上感應篇》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的福氣,不從外得,都是自己一心一念,一言一行的因果,一個人的生活,就是自己的因果,生活中,一個人有這4個「吉祥之兆
  • 一個人,有這2個「祥兆」,十有八九福氣要來,恭喜了
    一個有福的人,他的人生就是十分的順遂,不會有多餘的困頓,也沒有突然的煩惱,這樣的人生狀態才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沒有福氣的人,就算是「天上掉餡餅」,也有可能被砸個腦震蕩,因此中國人就不喜歡聽的兩個字就是「沒福」,沒有了福氣,沒有了好運,金山銀山放在面前,也會讓你「無福消受」。
  • 一個人要有這兩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一定要把握住
    一個人身上有這2種祥兆,大富大貴是早晚的事情。1、平心靜氣,和氣致祥這個世界上,為什麼能夠成功的永遠是少數人?因為世上的大多數人都太浮躁。人生遇到一點挫折,就想要放棄;事情剛有一點起色,就急功近利。這種萬事都希望速成的想法,其實就是功利的心理在作祟。
  • 易經:真正「有福氣」的人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正所謂西方有《聖經》,東方有《易經》,這部誕生於三千多年前的經典著作,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對於普通人而言,《易經》就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易經64卦對應著64種不同的人生智慧,只要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產生不同的人生密碼。
  • 易經:一個人,大有作為,有福氣,定是悟透了這個字,內有天機
    易經在說《易經》之前,這裡先講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一是周文王,當年求賢若渴,得遇姜子牙。姜子牙卻難為文王,要求文王親自拉車帶他出渭水。姜子牙作為臣子坐車,要一國之君的文王拉車。三顧茅廬在這兩個故事傳說中,周文王和劉備,都表現出了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謙」。悟透這個「謙」字,必然大有作為有福氣。對此,《易經》第十五卦謙卦,寫得明明白白。
  • 一個人做好這四件事,必定越來越有福相,富貴自來
    「福人自有福相」:做好這四件事,必定是有福之人。「福人自有福相」,事由心做,一個人窮與富的原因均體現在他的日常行徑中。很好,能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他人,朋友自然而然越來越多,福氣會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成為有福之人。
  • 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聰明是不夠的,聽聽《易經》這4點忠告
    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聰明是不夠的,聽聽《易經》這4點忠告1、想要出人頭地,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人的一生會非常坎坷,有好事,也有壞事,當一個心懷夢想的人,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時,同樣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有一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有一個強大的心臟,在遇到打擊的時候,不要害怕,勇往直前。就算是一時的低沉,也要及時調整心態,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如果你的性格太軟弱,被打擊了一次,或者幾次就退縮了,那麼夢想實現的可能性會非常小。
  • 大道至簡:牢記《易經》這5句話,人生會越來越有福氣
    《易經》是一門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學問。但是深入研究是那些老學究們做的事情,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養生祈福的好書,當然,並不是像江湖騙子口中的算命,而是因為易經裡的很多語句,是能夠給人以啟發的,比如謹記這五句話,人生會越來越順利,越來越有福氣。《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易經忠告:一個人本事再大,這兩種人也不能得罪,福氣會悄悄溜走
    人的一生不太可能會一直一帆風順的,在與人的溝通交往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摩擦,或大或小,總會有出現爭執的時候,這個誰也難以避免。《易經》忠告,一個人的本事再大,也千萬別得罪這兩種人,不然福氣就容易被偷走,得不償失。
  • 易經:一個人要想有福氣,堅持這3條規則,諸事多順利!
    《易經》這本書,我很喜歡閱讀,因為每次都能悟到不同的東西。它可以教會我為人處世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戰略,讓我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收穫頗豐。今天就和大家談談福氣。一個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堅持《易經》中的這3條規則,諸事多順利!1.
  • 一個家庭富貴來臨前,往往有這二個祥兆,若遇到一個,也值得恭喜
    詩句雖然只是賀知章回鄉的一句感慨,卻為我們講出一個道理。家庭對每個人來說,既是成長的記憶,也是一生的寄託。就算一個人離開了家鄉去拼搏奮鬥,我們也希望自己可以光耀門楣,有朝一日榮歸故裡。家庭,就是我們歷經世間紛擾,糾纏凡塵喧囂之後,內心最溫暖的歸處。
  • 易經忠告:和這3個人走得越近,越難有出息,建議避而遠之吧
    《易經》是一本揭示規律的書。善於易的人,不卜。是因為洞悉規律,順其自然行事,沒有佔卜吉兇的必要。而不知道規律的人,通過佔卜,根據易的理數,來推測吉兇。有句話說得好:一切令你感到不舒服的關係,都是錯誤的。
  • 《易經》的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自己這3件事,越來越有福氣
    社會上我們免不了和別人交談,但是說什麼話,怎麼說是一個大學問。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所以說好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易經》中就提醒過我們和人交談一定少啊說這3件事,才能越來越有福氣。1、少說自己的煩惱、糟心事每個人都會有煩惱,也都會遇到糟心事,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和朋友們訴苦,想得到一點安慰。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一定不能見人就說,反覆地說。
  • 易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當身邊有這幾件「怪事」,要警惕
    這句話有何深意?想表達的就是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的,都是自己招來的,善報和惡報就好像影子會一直跟著一個人。老祖宗說的這句話,主要是為了提醒我們要多做一些善事,才能有福報。而在生活中,一些喜事,往往也暗藏隱患,特別是這三大喜事,往往是不祥之兆,我們要一定要警惕,只有審慎對待才能及時避禍啊。第一件喜事:一夜暴富易經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 易經忠告:無論貧富,與人聊天時,儘量少說自己這3件事,真有理
    咱們的老祖宗在經過歲月的積累、時刻的打磨,關於人情世故早已瞭然於心,《易經》中就記載了有關於和人聊地利的3個忠告,。《易經》,被稱為曠世奇書,群經之首,三玄之冠,裡邊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天規和人生規律,包含了很多人生才智,神奇的是假如按照上面說的就事做人的,人生就會越來越順!
  • 《易經》:一個人變富有的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那就恭喜你了
    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分為兩種人:讀過《易經》的和沒讀過《易經》的。很多學者都從運用《易經》入手,《易經》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一直都是儒家尊稱的「大道之源,群經之首」的存在,著名文學家魯迅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的根」。
  • 《易經》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2個徵兆,我們需重視起來
    一個真正能夠成功的人,並不是能力最強,可以贏過所有人。而是能夠防微杜漸,把做事的風險降到最低,所以才能避免禍患的發生。讀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其實可以是一部總結規律的著作,它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用自己的眼光,總結了其中內在運行原理,用我們現在的科學名詞來說,就是「定律」。
  • 《易經》揭秘:一個人的眼神暴露他的人品,一個走姿決定他的富貴
    而在古代,這些秘書都藏在《易經》中!想要看清一個人的人品,就要通過他下意識的舉動來看,因為這時候會流露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一個人的姿勢和神態,就可以暴露一個人的人品。而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兩句話,一個人的走姿體形看穿其人品,看人八九不離十。
  • 易經忠告:一個人發財前會有3個現象,中一個,好運就要來到
    在《易經》中提到:人發財前,一般會出現3個「徵兆」,中一個,就要恭喜你,好運就要到了。順不驕王陽明曾說:「人生大病,只一傲字。」《周易》「謙卦」有言:「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由此可見,無論是誰,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地位,都要懂得謙虛。有句話說得好:你要偷偷拔尖,然後驚豔所有人。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懂得隱藏自己的真正實力。把自己的一切公之於眾,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