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識別」後,「頭盔識別」躋身 AI 安防 C 位

2020-12-20 雷鋒網

你怎麼都想不到,口罩之後,頭盔又成了AI安防圈的熱議詞彙。

今年4月21日,公安部交管局發出公告,6月1號起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一盔」指的是安全頭盔,「一帶」指的是安全帶。

多地交管部門近日也紛紛響應,加大對騎摩託車不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查處力度。(暫不處罰電動車)

一紙公文瞬間激活了整個頭盔市場,坊間直言又一個因政策出臺而引發的百億級生意橫空出世。

一時間,電商平臺頭盔銷量猛增,價格迅速上漲,朋友圈中原本倒騰口罩的都開始調頭賣頭盔了。

有人甚至嘲諷,以前買摩託車送頭盔,現在買頭盔送摩託車。

單一算法沒前途,多技術融合才是未來

騎行佩戴頭盔非常之有必要,2019年廣東省做過一項數據統計:

涉及摩託車、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交通死亡人數佔全部事故的比例超過50%,居各類交通事故之首。同時,摩託車、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死亡事故中,約80%為顱腦損傷致死。

正確佩戴安全頭盔、規範使用安全帶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

如果說立法戴盔確是人間正道,可這與AI安防又有何交集?

其實早在一盔一帶政策出臺之前,全國多地就已對頭盔佩戴問題發布過多項規定,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即便一盔一帶新政之後,多地交警抱怨實際查處也比較困難:一來涉及的面太廣;二來涉及的人太多。

換句話說:有限的警力每天守株待兔式地面對數量巨大的不戴頭盔者,低效且低質。

AI安防廠商能做的是:能否在原有的攝像頭系統中融入一套「頭盔識別」算法,自動識別騎乘人是否安全佩戴頭盔,提醒騎行者的同時也能方便交警的工作。

雷鋒網AI掘金志了解到,目前很多廠商都開始了這一方面的立項工作,譬如博觀智能。

其首席算法專家黃攀告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掘金志,他們已經開發了一套名為AI安全頭盔識別的算法,可以直接平滑升級至絕大部分智能相機中。

他們首先依據多目標跟蹤、分類檢測等算法,提取出非機動車目標,在多尺度特徵金字塔上進行不同層級特徵融合,提升了局部微特徵的表達能力。

然後通過後臺百萬級海量數據訓練,提取了上百種安全頭盔款式的特徵數據。(幾乎涵蓋了目前市面所有的安全頭盔款式)

同時,他們在不同的feature scale上進行融合時引入attention機制,進一步提升頭盔、安全帽等局部特徵的檢測精度。

「如果是在標準的智能交通卡口或者電警場景中,我們的算法可以做到95%以上的識別率。」

雷鋒網AI掘金志了解到,目前廣東潮州、普寧等地就已經在人臉識別系統中上線了該技術。

智能感應設備專門抓拍高清圖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車牌識別技術、頭盔識別技術、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在全市範圍內對騎車佩戴安全頭盔實施全面管理。

不管載人或是被載,未佩戴頭盔一律將收到罰單。

截至今年5月6號,潮州交警已在他們市區查獲不佩戴頭盔案件283起。

文及至此,便出現了一個疑問,通過攝像頭等智能設備確認違規者,通常有兩種方式:

一、如果該摩託車/電動車未上車牌,通過1:N的方式,將騎行者的抓拍照片與當地人像資料庫圖像進行匹配,確認「他是誰」。

二、如果該摩託車/電動車已上車牌,通過1:1的方式,將騎行者的抓拍照片與該車輛的車牌數據進行匹配,確認「他是誰」。

倘若該摩託車/電動車未上車牌,騎行者未戴頭盔,但戴了口罩,又該如何解決呢?(如下圖)

黃攀坦言,這一塊是各個技術廠商目前都在攻堅的方向,但遠距離的口罩識別至今還沒有一家廠商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口罩識別的技術攻克,主要會遇到三大技術難題:

1、由於口罩遮擋、人像信息減少,學習到的特徵判別性隨之較少,二維紋理信息會由於遮擋而丟失、三維形狀信息會帶有噪聲。

2、口罩類型比較多且口罩遮擋程度不一,如何更多地利用非遮擋區域的信息也是一個影響因素。

3、戴口罩人臉的人臉檢測和人臉關鍵點檢測的精度受到光線等外部環境影響。

華為此前在這塊便進行了多種嘗試,並申請了一項名為「人臉識別方法、裝置及計算機可讀介質」的影像重構技術專利。

該專利顯示,通過圖像重構網絡可以將戴配件(眼鏡、口罩、帽子等)的人臉圖像重構為未戴配件的人臉圖像。

數據來自:智慧芽全球資料庫

另外,華為還申請了一項「一種人臉識別方法及系統」的技術專利。

通過人臉識別方法實現了對人臉上存在遮擋物的人臉圖像進行準確的識別,提高了人臉識別的精確性。

數據來自:智慧芽全球資料庫

此技術關鍵點是建立遮擋人臉圖像庫,具體來說就是在判斷需要識別的人臉圖像上有遮擋物(例如眼鏡、口罩等)時,將遮擋物提取出來並增加到參考資料庫中未遮擋的人臉圖像上。

例如在判斷出待識別人臉有佩戴眼鏡時,就提取出眼鏡特徵並在原圖像庫的基礎上新建一個戴眼鏡的參考圖像庫,再將需要識別的人臉圖像與該庫中的參考圖像進行匹配查找,從而完成識別。

華為之外,阿里也申請了相關專利。

不同於華為,阿里則用「局部特徵細化與整體相似度評估」的方式來提高準確率。

他們通過綜合局部器官圖像匹配技術完成識別,此時局部器官不僅可以是眼睛圖像、鼻子圖像、嘴巴圖像和耳朵圖像等,還可以是下巴區域、臉部輪廓、胎記或黑痣圖像等等。

根據面部多個局部器官的相似度評估指標和對應的權重,得到整體相似度評估指標,從而獲取更精確的遮擋下的面部識別結果。

的盧深視副總裁朱海濤博士告訴雷鋒網AI掘金志,為了逃避天眼追蹤,絕大多數犯罪嫌疑人在反偵察過程中都會選擇戴帽子或者戴口罩,以遮擋部分面部特徵。

考慮到安防場景的現實所需,部分廠商很久之前就開展了對於面部遮擋技術的研究工作,在提升技術可用性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嘗試。

也就是說,口罩識別等小眾需求在某些場景已是大眾問題,未來的識別精確度會越來越高。

從這也能發現:上到公安部天眼抓逃、下到基層民警地網識人,每一個看起來很小的系統中,都繁雜地加載了包括人臉識別、頭盔識別、口罩識別、形態識別等多種算法。

正如商湯聯合創始人此前接受雷鋒網AI掘金志專訪時所說:

「未來AI賽道的比拼,一定不是單一算法技術能力的競逐,而是技術創新體系能力的比較。」

一堂必修課,而非選擇題

「頭盔識別等技術的研發難度並不大(相對而言),真正難的是技術的落地及管理層面。」

黃攀說,目前中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摩託車、電動車基本屬於無牌無證狀態,即便算法可以成功識別也無可奈何,相當於做了無用功。

但這類算法成功上線後,交警部門至少可以做到兩件事:

1、手握準確識別結果,交警就有了大量的統計數據,可以藉此數據向上級部門反饋,推行摩託車、電動車的上牌法規立項工作。


2、可以準確統計哪些路口、哪些時間段不戴頭盔的現象比較多,可以為現場執法提供依據。

騎行戴頭盔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其實在很多地方也已經成為習慣。

譬如臺灣,一來不禁摩、二來街道狹窄,摩託車基本成為臺灣成年人的出行標配,現在每天行駛在臺灣大街小巷的摩託車超過1500萬輛。

為了方便這些騎手,臺灣交管部門一方面劃出了專門的摩託車專用道,同時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

騎車不戴頭盔罰款2000元新臺幣(相當於400元左右)。

強制戴盔之下,今天台灣因為騎摩死亡率降低了40%。

摩託車、電動自行車與汽車相比,行駛穩定性比較差,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較大。

戴頭盔騎行,不應該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堂必修課。

畢竟,你的腦殼一定沒有地面硬。

最後腦洞一下:頭盔之後,下一個熱門關鍵詞會是啥?


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

2020年6月20日-6月21日,第三屆「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點擊進入活動頁)將於杭州正式啟幕。

AI與安防的融合,經由2018年的靜水深流、2019年的混沌廝殺,2020年的技術研究與方案落地將會更為清晰、成熟。

藉由此,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 格局已定」為主題,邀請從近千家AI&安防公司中突圍,並引領行業下一個五年的20家最具生命力的企業,發表、總結過去五年他們的所聞、所思、所想。

已確認的演講企業/演講嘉賓: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威騰電子、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澎思科技、的盧深視等企業的CEO等高管。

主辦方:雷鋒網 & AI掘金志

會議規模:1000人

會議時間:2020年6月20-21日

會議地點:杭州寶盛道谷酒店(錢江世紀城店)

專享福利:進入大會主頁,可購買99元限時早鳥票和採購代表免費票

同時,雷鋒網AI掘金志還將啟動安防「新十年」評選活動,獎項總共分為四大類: 

安防「新十年」——六大城市代表企業榜 

安防「新十年」——六大最佳行業解決方案榜 

安防「新十年」——引領未來十年的五大風雲人物 

安防「新十年」——引領未來十年的五大新基建企業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微信語音識別團隊如何避免AI 把「久石讓」聽成「就是了」?
    被暴打一頓後才得知,老大的原話是「去殺 1 到 5 boss」。團滅……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人機溝通的基礎之一,是語音識別。人與人說話都容易誤解,更何況是人與機器?也許你會覺得,微信的語音聊天和識別體驗都還不錯。
  • 中科院/中科奧森李子青:「AI+安防」的三個最新技術突破 丨AI 安防...
    2018 年 3 月 31 日,由雷鋒網主辦的 AI 盛會——「2018 中國人工智慧安防峰會」在深圳科興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上午的演講環節,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科奧森首席科學家李子青教授講述了 AI+安防的痛點問題和未來發展,以及他們取得的三項技術新突破。
  • 構建多種生態應用場景,「睿沿科技」用行為識別技術讓城市更智慧
    「睿沿科技」集成事業部總監唐偉向36氪四川表示。 四大核心技術是指人臉與人體識別技術、通用與專業圖像識別、視頻圖像理解與挖掘、視頻圖像增強與復原四大核心技術。 其中在人臉與人體識別技術上,「睿沿科技」的人臉正確識別率已高達99.999%,人體行為識別技術能對行走、徘徊、打鬥等上百種行為進行有效識別;其次,視頻圖像增強與復原技術,能通過智能算法進行超解析度重建,提高原有圖像的解析度,使低解析度圖像重建成高解析度高清圖像。目前,「睿沿科技」已與TCL等電視廠商建立起合作關係。
  • AI 安防,四大「高校派系」之爭
    周曦學生時代(後右一),這張照片中還有雲從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前左一)、雲知聲的兩個聯合創始人黃偉(後右二)和李霄寒(前中)周曦本碩就讀於中科大,攻讀模式識別方向,隨後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07年到2011年期間,周曦奪得6項圖像識別和視頻識別世界大賽冠軍。2015年,周曦牽頭創立雲從,主攻智能安防、智慧金融等方向。「周曦的戰略眼光非常好。讀本科的時候,他就萌生了從事AI的想法。」溫浩曾告訴雷鋒網。溫浩是雲從6號員工,2015年與同鄉、同班、同寢室的舍友周曦一起,創立雲從科技。
  • 還原線下一對一教學場景,「AI音樂學院」利用樂音識別技術實現邊看...
    還原線下一對一教學場景,「AI音樂學院」利用樂音識別技術實現邊看邊練個性化教學 作者:畢果 發布時間:
  • 一個照片「隱身衣」,讓微軟曠視人臉識別系統100%失靈|開源
    這就是來自芝加哥大學的最新研究:給照片加上一點肉眼看不出來的修改,就能讓你的臉成功「隱形」。如此一來,即使你在網絡上的照片被非法抓取,用這些數據訓練出來的人臉模型,也無法真正成功識別你的臉。在此基礎上進行隱身衣的生成,能保證隱身後的圖像與原圖在視覺效果上高度一致。實驗結果表明,無論人臉識別模型被訓練得多麼刁鑽,Fawkes都能提供95%以上有效防護率,保證用戶的臉不被識別。即使有一些不小心洩露的未遮擋照片被加入人臉識別模型的訓練集,通過進一步的擴展設計,Fawkes也可以提供80%以上的防識別成功率。
  • Clearview AI:從上流社會的「秘密玩具」,到巨頭圍剿的「亡命之徒」
    他發現女兒的約會對象是一位來自舊金山的風險投資家。「我想確定他不是一個江湖騙子。」Catsimatidis 說。隨後,他用簡訊給女兒發送了該男子的履歷資料。如果你認為以上場景只是一個電影片段,那你恐怕猜錯了。Catsimatidis 使用的面部識別軟體叫做 Clearview AI ,在過去的 2 年多時間裡,它一直是富豪們秘密使用的軟體。
  • 微軟全球技術院士黃學東:「超人」語音識別模型
    以下為專訪內容:WER 5.1% 的「超人」語音識別模型和說不定不會來的強人工智慧去年十月份,微軟的語音識別系統在 Switchboard 語音識別任務測試中達到了低至 5.9% 的詞錯率(WER),實現了人類專業速記員的水平。現在一年過去了,語音識別領域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嗎?有,進展用一句話可以總結:詞錯率從 5.9% 降到了 5.1%。
  • 史丹佛大學「智慧馬桶」,掃描「肛紋」識別使用
    對此,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了一款「智能馬桶」,能偵測到使用者如廁的排洩變化。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Engineering),研究團隊提到, 開發新系統的「智能馬桶」,同時具有感應器和檢測器,藉由檢測尿液中的成分變化及影片記錄,能及早發現使用者可能出現的疾病。
  • AI「幹掉」程式設計師後,又對藝術家下手了
    幾十年前,柯達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你負責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在未來,AI 興許也會打起類似的廣告,「你什麼都不用幹,剩下的交給我們」。 人工智慧領域缺錢,但這兩個月來,他們不缺「好消息」。
  • 面部識別系統存在哪些「偏見」困境?這名年輕人的發言讓 Jeff Dean...
    此外,她還曾經入選 Business Insider 雜誌「30 位 30 歲以下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女性」榜單。最前沿的面部識別系統都需要在「非常龐大」的數據集上進行訓練。為達到最佳訓練效果,你需要獲取同一個人的多張相片。比如當下最大的發布數據集之一——來自 UW 的 MF2,就擁有 672K 的人員信息和 4.7M 的相片。
  • 機器會給你的照片打「壞人」標籤?國外網紅項目聚焦 AI 偏見
    但結果卻讓這個 24 歲的非裔美國人很不開心——他上傳了一張自己的微笑照片,然後網站給他貼上了「不法分子」和「罪犯」的標籤。「可能是我不懂幽默吧,」他發了一條推特,「但我沒覺得這有什麼有趣的。」註:截至發稿,該網站 imagenet-roulette.paglen.com 已經下線,現跳轉到 www.excavating.ai。
  • 擁擠不堪的安防市場,還有人臉識別新公司的發揮空間嗎?
    「依圖太寂寞了,我們打算來陪陪它」,馬原開了個玩笑。在當下的安防市場中,沒有一家人臉識別公司不把自己稱為「完整的解決方案供應商」。「自主研發」「全棧式技術算機識別技術」「軟硬體產品」「面向垂直場景的解決方案」……這幾個條件放在一起,你能猜出是哪家公司嗎?然而,就在技術龍頭公司仍然標榜自己技術超群,追逐者們開始用「技術已趨於同質化」說事之時,最大的話語權其實掌握在了「產品經理」手中。
  • 智齒「AI雙引擎」再添大將!智能呼入機器人C位上線
    2019年8月,智齒科技全新產品「智能呼入機器人】Call位上線!它不僅能幫助用戶省去多級IVR導航帶來的繁雜操作,更能打破傳統呼叫中心1V1人工服務模式導致的高成本低效率窘境,實現電話呼入場景的AI智能化升級。
  • 通過打字方式即可進行身份識別?初創公司「TypingDNA」獲 700 萬...
    「TypingDNA」官網近日,「TypingDNA」宣布,它已經完成了 7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此輪融資由 Gradient Ventures 領投,它是 Google 專注於人工智慧的風險投資公司,Techstars
  • 谷歌再獲語音識別新進展:利用序列轉導來實現多人語音識別和說話人...
    近日,他們又將多人語音識別和說話人分類問題融合在了同一個網絡模型中,在模型性能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對於自動理解人類音頻的任務來說,識別「誰說了什麼」(或稱「說話人分類」)是一個關鍵的步驟。例如,在一段醫生和患者的對話中,醫生問:「你按時服用心臟病藥物了嗎?」患回答道:「Yes」。這與醫生反問患者「Yes?」的意義是有本質區別的。
  • 免費好用的 OCR 識別工具,竟比收費的還好用!
    作者:下1個好軟體來源:微信公眾號「下1個好軟體」(ID:xia1gecom)今天的文章是火箭君的合作夥伴「下1個好軟體」帶來的OCR識別軟體,還能翻譯,而且免費使用哦~文字工作者經常會用到很多國外的OCR文字識別軟體基本都是收費(賊貴),並且蠻臃腫的,對於中文內容識別正確率上也不是非常優秀,例如這款「ABBYY FineReader」很多人在求XXX版,其實雷鋒哥不推薦用了,今天給大家推薦免費開源的OCR文字識別工具「PandaOCR」。
  • 人工智慧的「苟且」與「遠方」
    2017 下半年,特別是 2017 年年底,區塊鏈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新技術」,這種由虛擬貨幣所推動的技術幾乎「瞬間」佔據了投資人、主流科技媒體、各種自媒體的討論議題裡。自 1956 年「人工智慧」一詞來到這個星球上,一代代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都在為之不懈努力,但到底何為「人工智慧」卻存在太多理解角度。作為達特茅斯會議組織者之一的約翰·麥卡錫,一直認為「人工智慧」一詞除了是暗示機器可以去完成人類可以完成的工作之外,和人類行為毫無關係。
  • 困於人臉識別
    杭州居民戴口罩刷臉進小區,該系統在居民戴著口罩的情況下,也可以精準識別「掙扎」3月15日,勞東燕寫好詳細的法律意見,指出小區的收集行為與現行法律框架相違背。在場另一位嘉賓說她是「為了權利而鬥爭」。勞東燕笑了笑,擺手解釋:「沒有,我也只是稍微掙扎了一下」。
  • 結合3D臉部識別技術,「微齒馨」想讓口腔矯正市場更加「一體化+...
    近年來,一級市場口腔矯正賽道玩家逐漸多了起來,36氪了解到的便有「隱適美」、「時代天使」、「正雅齒科」、「美立刻」等項目。由於醫療健康數位化是未來的趨勢,目前可以看到,處於上遊的醫療器械公司一般都會集技術、耗材、數據為一套完善系統提供給下遊方。36氪近期接觸到的「微齒馨」便是一家集口腔矯正醫療技術、耗材、數據系統於一體的研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