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城市的「煙火氣」
臺東夜市:客流量已恢復到「六七成」
■臺東和興路夜市上人頭攢動,各類小吃、日用百貨琳琅滿目,一片繁榮熱鬧的景象。劉棟 攝
每到下午三點多,臺東和興路步行街就逐漸熱鬧起來,攤主們推著車子從四面八方趕來,張羅著鋪排面兒,等待著華燈璀璨的繁榮景象。
「一般晚上六七點的時候,逛街的人會慢慢多起來,這幾天的人氣比上個月旺了不少。」68歲的孫永利是臺東夜市的「老攤主」,自2000年夜市開市以來,就一直在這裡練攤兒。
十幾平方米的攤位前,孫永利把風扇、水壺、拖把、地墊等各類日用品擺放得滿滿當當。「每個種類的日用品,我都會選幾個不同的檔次來賣,顧客挑選起來餘地也大。」孫永利一邊聊著一邊熱情地招呼著來詢價的顧客,「這個水壺60元,是新品,樣子更精緻些,旁邊的30元,質量也不錯。」面對攤位前的日用品,他如數家珍。
雖然這幾年受網購衝擊較大,但孫永利的攤位上還是有不少回頭客過來光顧。一晚上下來,營業額在六七百元左右。「周邊居民也多,特別是上點年紀的,來逛的時候,經常順手挑幾樣就帶走了。」採訪當晚,隔壁攤主未出攤,孫永利就特意來回跑了兩趟,從家中多帶了些貨品,擺放在顯眼位置。
相較於日用百貨商品的「多」而「全」,小吃類攤位的特點則是「細」而「精」。炒酸奶、烤冷麵、炸鮮奶、煮小串……無論是烹飪方式還是食材選取,都具有鮮明的特色。隨著夜幕降臨,各類特色小吃攤位開始熱鬧起來,鍋碗瓢勺的「交響樂」不絕於耳,食材烹飪的香氣瀰漫在夜色之中。
經營「烤冷麵」的王金國是小吃街上的「大戶」,在百餘米的小吃街上經營有5個攤位,還有一家固定商鋪開在了步行街上。「最早是在臺東六路經營小吃,幾年前,聽說和興路這邊打造小吃街,就搬過來了,這兩年又逐步擴大了規模。」
夜經濟繁榮程度是一個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也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載體。作為青島規範化的「老牌」夜市,和興路夜市從2000年開始形成了以百貨為主的夜間集市。2016年,為適應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打造了小吃一條街。目前,夜市共有300多個攤位,其中百貨類攤位200多個,小吃類攤位100多個,從業人員600餘人。
「剛搬過來的時候就想,要把自己的小吃做得有特色,才能立住腳。」王金國是東北人,「烤冷麵」深受當地年輕人的喜愛。「從口味到配菜,我們這幾年也在不斷推新、改良。」
攤位前,鐵板上的冷麵皮嗞嗞作響,趁蛋液還沒完全凝固,翻轉麵皮,刷上醬料,配上輔菜,兩端摺疊,切塊,裝碗,一份熱氣騰騰的烤冷麵就送到了顧客手中。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動作嫻熟、一氣呵成。
「上個月,我們一個攤位是一個工作人員,這個月,每個攤位又加了一個人。」王金國說,疫情期間,夜市減免了攤主2個月的攤位費。3月底,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向好發展,攤主們開始陸續出攤兒,現在的客流量大概恢復到原先的六七成。
夜色漸濃,煙火氣氤氳在林立的攤位和暖黃色的燈光之中,記者用無人機記錄下了這個有溫度的夏日夜晚。一位來自外地的遊客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青島逛夜市,他很喜歡這裡的生活氣息。(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棟)
李村夜市:顧客排長隊,商家忙得歡
■李村夜市上特色小吃深受市民青睞。劉棟 攝
燈火闌珊、人聲鼎沸,隨著夜幕的降臨,李村夜市煥發了蓬勃生機。
廣東腸粉好吃不貴、爆烤鴨腸麻辣鮮香、服裝鞋襪物美價廉……6月6日晚,記者來到李村夜市,聽著街邊攤販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感受著青島夜生活這種熟悉的火爆氣氛。
李村夜市位於少山路上,這裡地處李村商圈,地鐵等公共運輸十分便利。夜市綿延數百米,大致可分為食品區、服飾和生活用品區、娛樂區。琳琅滿目的商品和源源不斷的客流絲毫不輸從前,讓整條道路都沉浸在夜經濟的「市井」氣中。
在李村夜市,最火爆的還是美食,各色美食匯聚於此,供食客隨喜好挑選。麻辣鴨腸、東北烤冷麵、廣東腸粉、竹筒粽子、印度飛餅、花甲粉絲、火爆魷魚……或烤,或煮,或炒,或拌,或蒸,或炸,老闆們手藝嫻熟,邊製作邊叫賣,不少攤位前都排起了長隊,有的顧客點的食物剛拿到手,便迫不及待地摘下口罩往嘴裡填,用他們的話叫「大快朵頤」。
「現在,這裡受歡迎的程度更高了。我們5月下旬開始出攤,差不多是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一點這個時間。人流量和疫情之前相差無幾,生意卻比之前還要好,每天晚上接待兩三百位客戶,能賣出兩千多塊錢。」在一家麻辣鴨脖攤位前,火爆的生意讓老闆忙得不可開交。
爆烤鴨腸的生意也不錯,被前來嘗鮮的顧客圍得密不透風。據攤位的老闆介紹,鴨腸賣十元三十串,一把能烤一百五十串,一晚上能賣出去上萬串,雖然道路比較擁擠,但顧客排隊也得有幾米。和其他老闆一樣,雖然忙得滿頭大汗,他臉上總是滿帶笑意。
在服飾和生活用品區,一家襪子攤位前圍滿了前來挑選的顧客,老闆熱情地招呼著。「我們這有上百種襪子,一到夏天,船襪比較受歡迎,十元三雙,價格便宜,很多回頭客過來找,一天賣幾百雙不成問題。」襪子攤老闆說。
據李滄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商圈中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李村夜市有500餘家商戶,能解決1000餘人就業。現階段,在夜市的入口安排專人進行測溫、掃碼(亮綠碼),讓商家和市民都放心。(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