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消防官兵」這個詞語逐漸消失在公眾媒體視野中的一年。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改革取代了消防官兵稱呼,變成了消防員。身份的變化無疑標誌著我國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一大進步,但也意味著實行了53年之久的消防兵制度正式進入歷史的景深。無論管理制度如何變化,參與消防的熱血男兒們都是勇敢無畏的戰士。他們身處和平年代,卻始終在備戰狀態,一年365天不間斷值崗,一天24小時隨時待命。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得知,2018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接警出動115.7萬起,出動消防救援人員1273.2萬人次,出動消防車輛219.3萬輛次,從災害事故中營救遇險被困人員15萬人,疏散人員52.6萬人,搶救保護財產價值312億元。如此富有效率的搶救行動背後,都是一群可親可愛的救火英雄。
由劉偉強監製,陳國輝執導的《烈火英雄》就是為這群人寫下的影像禮讚。影片以寫實的影像、緊湊的情節編排,講述了濱港市消防官兵奮戰在特大安全事故的火災現場,挽救城市毀於一旦的驚險故事。演員張哲瀚飾演特勤一中隊的一名普通的消防戰士鄭志,在沒有出警的時候,日常訓練有些許無聊,他插科打諢的性格為小分隊帶來歡笑。因為貪戀美食,他也許還會偷偷在訓練服中藏上一根雞腿,待忙裡偷閒時偷偷啃上一口。
張哲瀚在電影中的形象與他既往的影視劇造型相比,有非常大的突破,《烈火英雄》讓他拋下了偶像劇360度無死角的「顏控」壓力,黝黑健康的英雄鄭志讓他踏踏實實與現實對話,用性格來塑造人物。消防戰士的團隊作戰提倡組織效率和管理能力,個人英雄主義往往敵不過無情烈火的攻擊。消防員鄭志的選擇恰恰彰顯了這種無私的價值選擇。當大型油罐區的爆炸威脅到化學罐區的有毒物質洩露時,特勤一中隊必須毫不猶豫堅守陣線,阻止住流火蔓延。但是由於烈火的炙烤,傳輸水帶被破壞,火勢把隊員們團團圍困,動彈不了半步。張哲瀚飾演的鄭志向著救援部隊相反的方向跑去,觀眾或許以為他臨陣脫逃,一轉眼,他一個人扛著沉重的水帶出現在隊員面前。
這是屬於鄭志的英雄時刻,也是張哲瀚作為演員在大銀幕留下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巨大的水流衝擊力把鄭志打翻在地,像是無情烈火嘲笑他的一記重拳,隊友們在遠處呼喊,他艱難地爬起來,掌握好水帶出水的方向,在茫茫火海中搶下一條生命線。張哲瀚堅毅的神情讓鄭志的英雄形象更加立體,也正是因為鄭志的犧牲精神感染了隊友,才讓接下來的戰鬥更加無所畏懼。《烈火英雄》用它真摯的情感和寫實的場面感動了觀眾,而這一切也同樣歸功於像張哲瀚一樣的年輕演員在銀幕上的動情演出,他在銀幕上的高光時刻不僅點亮了戲劇角色的光彩,也點亮了觀眾對於消防員善意和崇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