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一把人民幣走,走得很有氣派."總之,真正不愛錢的人很少,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死,大家起早貪黑地工作,為的只是碎銀幾兩。秦統一貨幣奠定了中華民族統一的思想基礎,因此新中國建立後,國家為了統一貨幣,也立刻發行新的人民幣。
我國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於1948年12月,那時新中國尚未建立,因此紀年方式仍是「中華民國 xx年」的形式,從第二套人民幣開始,才統一採用公元紀年,這對於建國初期經濟的恢復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前三套已經收回,第四套人民幣正在收回。
若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前幾套人民幣上的圖案是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狀況,或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片,而第五套人民幣正面是毛爺爺的肖像,背面是祖國的大好河山。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5號面額的人民幣背面還藏有「ZQM」三個字母,顯然不是毛爺爺名字的縮寫,那三個字母代表什麼呢?為什麼會出現在人民幣上?
實際上,「ZQM」這三個字母就是趙啟明先生的名字的縮寫,他是第五套人民幣的設計者。趙啟明是我國著名的鋼板雕刻家,1962年畢業於上海市藝術專科學校,畢業不久,年僅19歲的他就被分配到上海印鈔廠,從事一份令人羨慕的鐵飯碗的工作。同樣是在上海印鈔廠,趙啟明老先生遇到了成就他一生的恩師翟英,10元人民幣的第一套圖案出自翟英之手,在翟英的指導下,趙啟明成為了印鈔廠傑出的高級工藝美術師。
這項工作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背後卻有太多不易:首先,雕刻人民幣必須精益求精,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其次,雕刻的任務不一定能接到雕刻的人民幣,這很可能使所有的練習都無濟於事;最後,即使接到雕刻的任務並努力完成,也不一定能選上。例如,趙啟明老先生就是在退休前三、四年接到雕刻任務。
翟英老師不僅教給了趙啟明先生雕刻的技巧,還教給了他更多的耐心,趙啟明剛進印鈔廠時,翟英就告訴他要忍耐寂寞,因為是用刻刀來代替筆畫的,這樣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因此,趙啟明在1999年接任時,已經坐了幾十年的「冷板凳」,但同時,他還練就了一身精湛的雕刻技藝,真可謂是「十年磨一劍」啊。第5組10元面額的人民幣背面是長江三峽,為了刻畫這一圖案,趙啟明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排版,又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整整花了3個月的時間。
不過好消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所雕刻的10元人民幣被選出來發行,而且還在2002年的國際貨幣會議上被評為「世界上最精美的鈔票」,這是趙啟明辛勤工作的最大回報,在得到上級允許後,他把自己名字的縮寫刻在了10元人民幣的背面,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紀念,對於國民來說也是一種防偽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