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僕僕,駕車奔波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大街小巷、溝溝坎坎,為學生答疑解惑……隨著河南省重大突出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的調整,自3月20日開展家訪活動以來,淅川一高全校500餘名教師家訪的一張張照片刷屏朋友圈。
而這只是淅川縣一高在疫情期間開展高質量網課的一個縮影。淅川縣曾是河南省深度貧困縣,也是山區縣,淅川一高全校學生8146名,家庭困難學生就有1648人。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網絡課堂對城市而言也許並非難事,可對山區來說卻是難上加難。如何為山區的學子架起雲課堂之橋,推送高質量網課,成為擺在淅川一高教師面前的一道高難度考題。
如何解題?淅川一高校長王建剛說:「此次疫情防控不僅磨鍊了學生意志,更加考驗了教師的職業精神。按照南陽市教育局和淅川縣教體局的安排部署,我們用擔當架起暢通之橋,用群力打造高效網課,用激情點燃學生夢想,確保教學不停步,質量不滑坡。」
淅川一高老師正在上直播課
擔當架起暢通之橋
疫情就是命令。1月29日,正月初五,學校領導班子集結,對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情況進行了安排部署。同時為學校安裝了7個網絡教室。
1月30日上午7時40分,高三年級2800餘名師生正式開始網上教學,在線授課和線上輔導、答疑互動等多措並舉,確保網課優質高效。
為保證網上學習不漏一人,淅川縣全面摸排了貧困家庭學生情況,聯合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推出了免費送流量、卡品免費等優惠政策,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淅川一高緊急組建了「一高貧困生領流量微信群」,組織貧困學生進群領取免費流量。
淅川一高利用網絡組織考試,對學生在家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有同學反映在網上做試卷需要來回點手機,又不能在試卷上批註,做題速度慢且效果不好。2月下旬,學校決定每兩周為學生送一次試卷,道路不通就結合郵政部門送。3月4日開始,根據疫情防控等級的調整,改為年級教師送,大的鄉鎮四五輛車,小的鄉鎮兩輛車,統一把試卷送至各鄉鎮初中,然後通過「領、傳、帶」的接力方式送達學生手中。
全校8146名學生,每人六科二三十份試卷,文印室需加班加點印好,教師在操場上按17個鄉鎮匯總,還有少部分學生假期住在外地,送卷難度可想而知。
但責任在肩,只能勇敢向前。3月21日,1705班班主任朱富周駕車去給居住在鄧州市的學生送卷時車輛陷入泥坑,同行老師又是搬石頭墊路,又是找村民抬車子,等回到縣城時已是凌晨1點鐘。第二天一大早,朱富周老師沿著崎嶇的山路又開始送卷子了,「這是一條曲折的幸福路。」
群力打造高效網課
為了打造高效網課,淅川一高精選能力突出、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尤其是黨員教師利用釘釘平臺進行網絡直播授課。課後各班教師為各自學生答疑並批改作業,實施分層教學,進行點對點輔導。
今年2月初,學校要求各備課組必須落實好教研,每天利用固定時間段精磨網課,發揮集體智慧,精益求精。高一語文組規定,主講教師提前一天在釘釘群直播試講,然後組長發起視頻會議組內討論,有問題和建議當場提出,直到達成共識為準,主講教師修改後第二天再直播。高三地理組丁勝琴老師是備課組組長,組內不在縣城的教師備課資料都在學校,為了組織好教研她不得不返回學校取資料給同志們寄去。誰知剛走到小區門口就被攔下了,後來校領導跟值勤人員電話溝通,才最終放行。
王建剛也是親自深入到各學科的教研活動中。在參加高三語文組的教研時他說:「學生一直盯著手機電腦,對視力損傷太大,網課一定要壓縮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所選試題,老師一定要提前試做,然後備課組集體教研,對照考綱精選典型題,涵蓋到每個知識點。堅決不允許題海戰術。」語文組的老師們分工合作,從學校提供的十幾套試題中精選組合了3套試題,連同其他學科的精選試題,一同印發給學生,確保了試題質量,極大節約了學生的寶貴時間。
激情點燃學生夢想
網絡教學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不僅對老師,對每位同學也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淅川一高常務副校長楊長滿說:「在家學習這段時間,自律自覺、奮發進取的人會實現彎道超越。」學校先後發了三封《致師生及家長的公開信》督促學生。但督促監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內動力。學校經常在微信群、釘釘群轉發一些勵志文章,對學生進行激勵。2月8日,淅川縣二高高三學生全傑通冬晨寒風中屋頂借WiFi的視頻被《人民日報》關注和報導後,不少教師更是激勵學生:「你們努力的樣子最美!」
學生在家時間長了,難免產生浮躁、懶惰的負面情緒。淅川一高主管教學的工會主席許鈞華認為,面對面的激勵更勝過微信群裡的千言萬語。3月20日,我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Ⅰ級調整為Ⅱ級後,學校決定開展家訪活動。各班班主任負責把任課教師分成幾個小組,深入學生家中,做好學生學業指導,對學生進行激勵。一聲令下,500餘位教師用自己的滿腔激情去點燃全校學生的學習夢想。遠在荊紫關鎮的一位家長面對驅車70公裡前來家訪的老師說:「平時咱坐班車就得倆小時,幾位老師專門來咱家,多辛苦啊,孩子,你應該知道感恩。」
隔離不隔愛,隔不斷的是學生對學習的執著和熱情。王建剛向同學們隔空「喊話」:「待到開學之時,我相信同學們會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嶄新的形象出現在校園,大家的努力和進取必將會得到歲月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