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去年寫了十二篇「當」字系列,共計四萬字左右,原計劃是以每月更新一篇的頻率進行,奈何生活是散狀的,只完成了總篇目,未做到每月更新。2021年推文計劃總數還是12篇,不確定能否做到每月更新一篇,只能說:隨緣。今年的選題在思考後,將用「給熟悉的陌生人寫信」這樣的方式進行。選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在我們進入智能時代之後,人們被電子設備與各類APP綁架,我發現人們已經失去那種隨性而起的動態行為,身在其中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默默的起了一種疏離感,大家也說不清楚,卻總覺得生活裡少了點「人味」。
而同時,所謂的社交平臺「朋友圈」並不能起到人與人之間的潤滑作用,反而更加「陌生」,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陌生人」前面加上「熟悉」兩字的緣由。有的人是熟悉的,但在當下社會卻又變得陌生;有些人是陌生的,在某種情境下加了朋友圈,你說陌生吧又能經常刷到關於他(她)們的消息,日積月累的信息更迭你又會發現這個陌生人是熟悉的。
在這種社會境況之下,我們都被智能時代裹挾著往前走,各類APP代替了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交流屬性。比如我有個朋友,每次用微信語音這種工具信誓旦旦的強調:我要去你那喝茶,坐下來跟你好好聊一聊。然後把這句話重複了12個月,依然停留在微信語音上。智能時代的社會工具甚至成了某種阻礙,將人們變成「手機裡的那個人」,變成「熟悉的陌生人」。
當然,個體的能力是極其渺小的,並不能改變什麼。我深知這些文字沒有任何作用,也沒指望她有什麼作用。在我而言,她既是一種記錄時代的方法,也是作為我溫習文字語感的手段。因為如果長期不寫作,語感會遲鈍,還有一個長篇《風盲》沒有完成,不想那麼早退休。這幾年意識到記錄時代的必要性,通過文字與影像兩種方式一直在做。做就好了,只要別停留在嘴上就好。也不需要去改變什麼,與時俱進就好,但與時俱進不是隨波逐流!
綜上,我應該已經把寫這些無聊文字的前因後果說清楚了。這十二封信的收信人,將從微博與微信朋友圈進行選擇。這裡要說一下對於「收信人」的選擇,因為這些信並不能寄出去,所以選擇的收信者並沒有什麼標準,隨機而已。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推薦自己,我可以給你寫一封信,雖然只是一種記錄時代的載體,但我保證給你寫的每一句話都是真誠的。
下面,開始今年的「給熟悉的陌生人十二封信」的第一封。收信人是我微博上的一位關注者,完全陌生。
親愛的TITI:
冬安!
我們在微博上互關大概五六年的樣子,從未互評也未私信,只是默默關注。我喜歡這種彼此沉默的平靜關注,就像是兩位相識多年的老友坐一起喝茶,只聽見茶水沸騰的聲音,不必說話,相信我倆有著同樣的默契。今天,在這個微涼的冬夜,我要用這種古老的方式與你隔空聊一聊。
你茶泡好了嗎?
其實我知道你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晨起來需要一杯咖啡才能讓自己慢慢清醒。可能是日常的生活方式如此,也影響了你的兒子與女兒,多年來看見你帶他們倆去喝下午茶。真好,你並沒有把各種課外輔導班塞進他們的少年生活裡。就你的火爆脾氣一定在心裡罵了國式教育若干遍。而且每年三四次帶他們去各地旅行,從香格裡拉到南疆胡楊,從漠河日出到龍門客棧,都有兩個孩子的身影。可見,你對他們的愛並沒有隨波逐流,而是給他們方法與參與的引導。知道嗎,我從不敢跟身邊的朋友聊教育,因為我一說這種教育方法不對,他們就會用一句「你沒孩子沒資格說」把我懟在腳下。所以,當我看到你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真的是由衷敬佩。
這幾年你的笑容慢慢多了起來,每次在微博上的照片眼神裡有了光,每次鏡頭裡的服裝也從單一的黑色變得豐富。我們剛剛互關的那一年,應該是你最難熬的階段。你最深愛的人駕駛小型飛機失事去了另一個世界,你一個人從單位請假到緬甸料理老公的後事。我無法想像你當時的心理境況,又豈是「悲傷」兩個字可以說清楚的。當時的我就在想,這個女人得堅強成啥樣!帶你的先生回國後,你一下子陷入了思念的情緒不能自拔。你回了一趟老家,沒待幾天就離開,在微博上留下一句:回到揚州,仿佛回到了家,可是家人都不在了。一個「仿佛」裡卻是道不盡的憂傷。直到一年之後,你在微博上說:今天接回了孩子。我才明白你把孩子給他們爺爺奶奶照顧,用一年時間來自我療傷,來跟思念對抗,來接受事實。是的,「接受」遠比「面對」來得更難,大多數人都能做到「面對」,內心卻是無法「接受」。TITI啊,你是個多麼強大的人。
有段日子,你經常說:孩子還是無法接受沒有爸爸的日子。可見有些事你再強大,也無法代替,你也無奈。這世上可能除了時間,並無什麼良藥。你開始試著帶他們出去旅行,各種形式的,潛水、爬山、騎馬、坐飛機、自駕遊。一年多之後,從兩個孩子的眼睛裡看見了亮光。可見,你不僅是個深情的女人,還是位偉大的母親。
這麼多年以來,除了你的孩子與朋友,沒見你提過什麼男人。幾乎可以斷定,你的心裡再也沒有人可以走進。在那一年的自我療傷的某個時刻,你肯定做了一個深情的決定。
一定不能忘了說,TITI啊,你衣品好好啊!
是的,我一個老男人不該也沒資格盯著女人張望。可是你要知道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美學的欣賞並不是色情的欲望。這不是矯情,更不是當下社會境況裡,那些無知的把男女性別對立起來的傻逼說的那句「老色批」。這個詞就跟「屌絲」一樣噁心,用那些無知傻逼的邏輯,他(她)們連出生的機會都不該有。
哎,好像跑題了。說回衣品,可能是你身高的優勢,所以對服裝的廓形比較顯現。發現你的穿衣風格是極簡的單色為主,偏歐系。然後,你對不同年齡與服裝的匹配做得很好,並沒有拿自己身材的優勢來「瞎穿」,估計你也很鄙視那些只管衣服好看,而不管自己年齡、職業、膚色適配度的人。
比如,你自駕遊時就穿牛仔褲加帆布鞋,住進酒店後再換長裙加高跟鞋,而不是走到哪都是高跟鞋當家;在公司也不穿長裙,也不用大LOGO的小包,一隻託特解決了女人隨身很多小東西的問題,跟沒見過你穿短裙,你是明白穿衣與裝不裝嫩沒關係的;見過你十幾款包,沒出現那種亮閃閃的鐵鏈子包帶。你不是買不起,你明白自己適合什麼。雖然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有點難,但你不缺錢。我不需要知道你在做什麼工作,就憑你對股市金融獨到的見解,基本可以肯定買大LOGO名牌的錢對你來說是小錢,你選擇的是品質與得體,而不是把自己包裝成中年的貴婦。
當然,好身材還得益於你長期堅持的跑步,從你的身上學到的一點就是,要堅持跑步,自律說起來容易做到難。人啊,真的是有那麼幾個本來很平常的品質,在當今卻顯得彌足珍貴的品質,比如:真誠,自律,善良。
當然,你也有另一面。比如跟網友一起罵「代孕棄養」,也不管背後的原因,先痛罵再說。顯得單純又幼稚。你像個疾惡如仇的女俠,策馬長風,手提長劍,力斬畜生。讓雜種歸雜種,良人歸良人。放下長劍,你平靜的坐在樓下咖啡館,看南粵木棉花開,看街頭人海茫茫。
TITI啊,你是個明白「體面」重要性的人。可惜,當今的社會,很多人都不在乎這兩個字。
我今年做了一個純公益的紀錄片項目,叫《素人談》,在B站上可以看,有時間去看看吧。爭取今年多做幾期,看上去她並沒有什麼價值,但是我明白,再過二十年這些影像也許很珍貴。我跟朋友們說,人生啊,是要做一些無意義的事的。
TITI啊,你知道嗎?我們雖然從未謀面,但是在你身上,我看到什麼叫堅強,什麼叫樂觀。也許這是你從未想過的吧,一個陌生人給另一個陌生人帶來的思考。
疫情依然點面不斷,你要保護好自己。這次信寫得略顯匆忙,年前雜事較多,還請理解。如有下次機會,定會聽你深聊一下關於美股的獨到見解。
提前祝春節快樂!
致
禮!
2021/1/30/19:32於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