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改革,前有安徽高校後有中傳媒,研究生嚴進嚴出已成趨勢

2020-12-15 教育思行

八月份本來應該是考研同學們在安安靜靜、全力以赴備戰考研的時候,細看往年也是如此,八月份都是很平靜的渡過的,有關考研的幾乎都沒什麼大事情,然而今年卻有所不同,最近有關考研改革的兩件大事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

這兩件事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關於研究生招生的改革以及安徽省發布有關提升研究生招生質量的若干意見,細心的同學很容易察覺,這兩件事都是在招生質量上做文章,對於生源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研究生招生

這兩項改革到底講了什麼

如果對現有的研究生招生方式進行改變,那麼毫無疑問會受到影響的就是目前以及未來要踏上考研道路的大學生們,下面先對這兩件改革做一個有關考研部分的簡要分析,以便同學們更夠更好地理解。

7月27日安徽省發布關於提升研究生招生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表明了一點,那就是大力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具體方式一是提高本碩連讀生在碩士中的比例;二是探索建立基礎能力素質考試和招生單位自主組織的專業能力考試相結合的方式;三是加大接收校內外推免生力度。

安徽省的相關改革

無獨有偶,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發出公告將對研究生教育作出重大改革,並於8月5日公布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具體細節。所有改變中,最重要也是對同學們影響最大的改變就是複試的選拔流程。眾所周知,以往的複試選拔是按照考研初試成績進行篩選,而改革後將要綜合考慮本科學業水平、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這也就意味著本科的所取得的成績和成果將作為考研初試的衡量標準之一。

這些改變意味著什麼,看完同學們應該有所了解了,它們的共同目的是提高招生質量、它們的共同原則是避免「一考定終生」、它們的共同內涵是提高了對本科成績和成果的重視程度。不同的只是,所採取的方法不同。

中傳改革內容

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在讀大學生

小編最近寫過幾篇有關大學生本科績點低和掛科的文章,每一篇也都引起了同學們以及前輩們的廣泛評議,尤其是寫的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招生改革遭受到了很多朋友的質疑,可見這些改變確實是影響到了很多人。

受影響的人群主要是未來將要考研的所有同學,當然受影響最大的是在讀的大學生。例如相應的改革目的是提高招生的綜合素質(也就是他們說的生源質量),那麼就會將同學們在本科成績和成果考慮在內,尤其是中國傳媒大學是直接明確提出將本科學業水平計算在內。

這樣一來,已經在讀的大學生們,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同學已經沒有機會再去在本科學業水平上做提升了,績點已經無法改變了、掛過的科也已經成了既定事實。所以這一改變,對於在讀大學生來說不是很友好,這一點也是網友們質疑最多的方面之一。

在讀大學生會受到較大影響

嚴進嚴出趨勢已經形成

考研改革在多個方面受到了同學們的質疑和批評,近來了解到的一是質疑本科學業水平的公平性,因為不同高校之間的評判標準不一樣;二是質疑本科成績的說服力;三是質疑對跨專業考研生來說本科成績沒有參考作用;四是質疑對本科成績不好的同學太不友好。

這些質疑都很有道理,也是中傳和安徽省高校改革之後很有可能會遇到的現實問題,但是小編想說的是改革的決定已經做出了,不管對錯,這個事實已經擺在了面前,那麼如果這個改革對自己目前的處境不利,那就要早做打算,彌補這些劣勢。

當前雖然還沒有更多的高校和地區公開相應的改革措施,但是很明顯的一個趨勢就是高校開始關注起招生質量,未來研究生有希望實現 「嚴進嚴出」。當前研究生畢業把關越來越嚴,這也是近年來讀研的同學感覺越來越難畢業的原因之一,那麼未來提升研究生準入標準也是早晚的事。

考研複試面試現場

總結

眾所周知,咱們的一些政策和措施都是會以試點為前提,如果試點的效果好,那麼肯定會大範圍推廣的,這一直都是我們的傳統和習慣。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整個市場上每年的研究生是固定群體,如果安徽高校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改變會產生顯著的效果,也就是說招生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那麼其他高校和地區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會馬上跟進相應措施的。

考研努力

所以可以預想到的一點,那就是未來各高校招生肯定是會提升對考生質量的要求,本科學業水平已經科研成果是最有代表性的能力了。所以建議當前大一大二的同學以及未來讀大學的同學,上大學不要抱著玩耍的心態了,努力學習提高績點、避免掛科、用心科研,不要給3年後的自己製造難題。

你覺得這些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優點和缺點分別都有哪些?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留言!

相關焦點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嚴進嚴出」研究生培養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研究生「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根據中國教育在線日前發布的《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的數據,情況並不樂觀。《報告》顯示,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下,研究生實際畢業生數低於預計畢業生數,並且兩者之間差距不斷拉大。2018年,研究生預計畢業生數為77.3萬人,實際畢業生數為60.4萬人,超過兩成的研究生延期畢業。其中,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專家: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專家:「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嚴進嚴出」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16名研究生被退學
    據悉,今年被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退學處理的16人中,有博士生11人,碩士生5人。這則消息發出之後,引發了不少關注,畢竟,高校集中清退研究生,在國內還屬於近兩年剛剛常態化的「新現象」。去年年底,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當時就引發了熱議。
  • 「嚴進嚴出」要一以貫之 不能曇花一現
    近日,多所高校清退不合格博士生。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以來,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原因涉及「已超最長學習年限」「未報到入讀」「申請退學」等多個方面。不管是何種原因,博士生被高校清退,於個人、社會而言都是嚴重的損失。如何完善碩博士生培養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盲目擴張或現弊端,教育質量亟須提升。
  • 「嚴進嚴出」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樣也一定程度上導致畢業生實操能力差,崗前培訓時間拉長,限制了高校對社會人才的輸出。為改變這一現狀,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提升高校學業挑戰度,嚴把考試畢業出口,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稱,出臺這一《意見》是要讓高校「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
  • 高校嚴進嚴出!進了名校更不能鬆口氣歇歇腳,上海交大校長敲警鐘
    ,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其大背景是教育部加強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管理。林忠欽校長指出,交大素有「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的傳統,特別重視基礎課程的教學。要求同學們敢啃硬骨頭,沉心靜氣地把知識點吃深吃透,爭取做到活學活用,練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能考上交大的都是學霸,在各省市都排名前幾百名,經過了嚴格的選拔。
  • 「嚴進嚴出」的政策背景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
    (原標題:「嚴進嚴出」的政策背景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這樣的培養模式導致畢業生實操能力差,崗前培訓時間拉長,極大的限制了高校對社會人才的輸出。為改變這一現狀,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下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提升高校學業挑戰度,嚴把考試畢業出口,嚴格教育教學管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稱,出臺這一《意見》是要讓高校「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
  • 「嚴進嚴出」應成研究生教育共識
    這裡既有個人主動提出放棄的,也有被迫取消學籍的,均由高校依照相關學籍管理規定,按有關程序對其作出退學處理的決定。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運行適當的分流退出機制,對不合乎畢業要求的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是嚴格學風教風、嚴肅學位權威的現實表現,也即俗稱的「嚴出」機制。
  • 16名研究生被退學:該嚴的環節嚴起來
    去年年底,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當時就引發了熱議。這種「清退不合格學生」的做法,其實依據的完全是已經在紙面上落地多年的既有規定,但是,對照相關制度在此前的執行力度,這種行動確實有一定的突破創新意義。因此,許多人都把這解讀為大學要對「嚴進嚴出」開始「動真格」。
  • 16名研究生被退學:該嚴的環節嚴起來
    這則消息發出之後,引發了不少關注,畢竟,高校集中清退研究生,在國內還屬於近兩年剛剛常態化的「新現象」。去年年底,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其中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當時就引發了熱議。這種「清退不合格學生」的做法,其實依據的完全是已經在紙面上落地多年的既有規定,但是,對照相關制度在此前的執行力度,這種行動確實有一定的突破創新意義。
  • 研招動態 | 研究生招生改革,未來考研更難
    【中國MBA教育網訊】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震撼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舉措通過強化初試、材料評議、複試的考核重點,即初試考查人文社科基礎和寫作能力,材料評議考查綜合素質,複試考查藝術創作實踐能力,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獨立的藝術碩士招生選拔模式,確保錄取的藝術碩士既具備良好的專業功底,又有較強的藝術創作能力,從招生源頭解決藝術碩士培養中的痛點問題。
  • 這5所高校嚴進嚴出,退學率超出想像,學生順利畢業成難題
    不過考入清華後,也不意味著萬事無憂。這所高校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學生想畢業沒那麼簡單。拿數據來說,2013年清華大學招收本科生3300人,到了2017年能夠順利畢業的學生只有3100人。有200名學生沒有拿到畢業證,還有部分學生直接退學了。這樣的情況估計是學生們沒有想到的,在進入大學前沒做好相關準備。
  • 本科生畢業論文被扔,研究生被勸退,大學真的 「寬進嚴出」了?
    前不久,廣東某高校一名本科畢業生因為畢業論文準備不足,導師一怒之下把論文扔向該生;今天4月份,深圳大學有317名研究生因為學業成績不及格或者論文未能通過等原因被勸退。很多人就認為大學現在很難畢業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 我國最偏執的大學,堅持嚴進嚴出,每年有上百人不能畢業
    目前我國有2700多所高校,但是大部分高校對學生都是堅持「嚴禁寬出」的教學方針,也就是說對學生高考的分數要求很嚴格,等於進入大學時這批學生都是精英,但是大學四年裡,對學生的要求逐漸放低,畢業的論文、學分等要求也非常低,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達標,也可以矇混過關。
  • 研招改革,對21考研人有什麼影響?
    推遲召開,對於大多數21考研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幸事吧。不知道大家在義務教育階段有沒有經歷過教改,雖然改革是好事,但我們都不願意剛好處在改革的夾縫中。提高碩—博連讀生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和本—碩連讀生在碩士生中的比例,加大接收校內外推免生力度。支持研究生培養高校優化複試考核,加強能力考查,注重綜合評價。鼓勵研究生培養高校創新招生宣傳形式,加大研究生優秀生源拓展途徑和力度。」
  • 中國最難畢業的大學,每年都有幾百人退學,真正的嚴進嚴出!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如此,在我國有這麼幾所大學,對學生的要求極其嚴格,比高中學業還辛苦。真的是把嚴進嚴出貫徹到底的,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每年都會有上百人退學,優勝劣汰。 有請第一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我國的安徽合肥,在我國院校排名中基本都是前10位。
  • 中國最難畢業的大學,每年都有幾百人退學,真正的嚴進嚴出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如此,在我國有這麼幾所大學,對學生的要求極其嚴格,比高中學業還辛苦。真的是把嚴進嚴出貫徹到底的,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每年都會有上百人退學,優勝劣汰。,在我國院校排名中基本都是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