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屏東大學校徽設計被指抄襲 校方:徵選過程嚴謹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一設計師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2019年1月21日其到屏東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的公司在2013年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屏大則發出聲明表示,徵選過程嚴謹,正進一步了解。

據報導,設計師楊佳璋指出,已掌握證據,確定是抄襲,希望涉及抄襲的師生能夠認錯與道歉,將視校方的態度看後續如何處理。楊佳璋稱,這是最壞的示範,自己現在也在大學兼課,一再教育學生不能抄襲。

楊佳璋在社交媒體指出,2013年接受健行科技大學委託設計校徽與識別系統,提出了多款提案。後來健行科大沒有選擇該款,而是選了他們公司提出的另一款設計。

楊佳璋稱,沒想到到屏東開會,居然看到屏東大學的校徽,有如此雷同的設計,這是「抄襲」、「致敬」、還是「善意的巧合」?

屏東大學先前發出聲明表示,屏東大學於2014年8月1日成立,早在合併原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與原屏東教育大學前,就成立評選委員會,辦理新學校的校徽徵選活動。

屏東大學指出,校長古源光宣布以大武山做為設計的主要理念,之後由視覺藝術學系師生共同創作,歷經多次開會討論,並參考古源光的建議修改多次。直到2015年1月正式定案,並辦理商標權註冊申請,2015年10月獲臺灣「智慧財產局」核准,即目前的「大武驕陽」校徽,再依同樣的理念,由屏大老師完成校歌詞曲創作。

校方表示,校徽的徵選過程及與會委員所提出的修正意見,都詳細記載在歷次會議紀錄中,一開始辦理徵選時共收到20多件作品,經過多次投票表決,再選出10餘件,只有3件進入最後評選階段,過程相當嚴謹。

相關焦點

  • 臺灣屏東大學校徽設計被指抄襲,校方:徵選過程嚴謹,正調查
    中新網1月22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一設計師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2019年1月21日其到屏東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的公司在2013年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屏大則發出聲明表示,徵選過程嚴謹,正進一步了解。據報導,設計師楊佳璋指出,已掌握證據,確定是抄襲,希望涉及抄襲的師生能夠認錯與道歉,將視校方的態度看後續如何處理。
  • 屏東大學校徽設計被指抄襲 校方:徵選過程嚴謹
    日其到屏東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的公司在2013年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屏大則發出聲明表示,徵選過程嚴謹,正進一步了解。楊佳璋稱,這是最壞的示範,自己現在也在大學兼課,一再教育學生不能抄襲。  楊佳璋在社交媒體指出,2013年接受健行科技大學委託設計校徽與識別系統,提出了多款提案。後來健行科大沒有選擇該款,而是選了他們公司提出的另一款設計。  楊佳璋稱,沒想到到屏東開會,居然看到屏東大學的校徽,有如此雷同的設計,這是「抄襲」、「致敬」、還是「善意的巧合」?
  • 臺灣屏東大學承認校徽抄襲 原設計師接受道歉
    臺灣屏東大學校徽設計日前引發爭議,校徽設計人視覺藝術系老師許有麟1月22日承認,未經原創設計師同意,進行了設計抄襲。屏東大學當天發聲明向原創設計師楊佳璋道歉,楊佳璋表示接受學校道歉。臺媒報導稱,楊佳璋1月21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到屏東開會時,發現屏東大學的校徽,與他2013年接受健行科技大學委託設計的一款校徽雷同。他表示,當年他為健行科技大學設計的校徽校方未採用,沒想到竟在屏東大學的校徽上看到了同款設計,並問道:「是抄襲、致敬、還是善意的巧合?」
  • 某高校校徽涉嫌抄襲原創設計師提案稿,校方回應:能給我們用嗎?
    有設計師指控,該校目前使用的會徽為抄襲自己在2013年向另外一所大學設計的校徽方案。不過屏東大學第一時間否認,還表示校徽是由學校視覺傳達系師生自行設計,過程嚴謹、絕對原創!據了解,設計師楊佳璋在Facebook上表示,自己的設計團隊在2013年接到了健行科技大學的委託,幫該校設計全新校徽,但設計方案最終沒有被學校採用。沒有想到這款設計方案竟然稱為屏東大學的校徽,是抄襲、致敬、還是善意的巧合?
  • 屏東教育大學 - 中國臺灣網
    屏東教育大學校徽校訓181人學生3,700人   屏東教育大學簡稱屏東大學或屏教大,前身為臺灣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歷經數度易名,始於1946年十月正式建名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於2005年改制為屏東教育大學。
  • 2019屏東美展徵選出爐 「屏東獎」作品吸睛
    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提供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主辦的「2019屏東美展」,362件作品經過各類委員專業審查,計有86件脫穎而出,屏東獎兩位得主分別為臺南林亮吟及桃園黃元煜,文化處將於本月10日在屏東美術館頒獎,得獎作品展至12月15日止。
  • 屏東教育大學
    屏東教育大學校徽校訓181人學生3,700人   屏東教育大學簡稱屏東大學或屏教大,前身為臺灣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屏東師範,歷經數度易名,始於1946年十月正式建名為臺灣省立屏東師範學校,於2005年改制為屏東教育大學。
  • 大陸中學校徽與臺灣海大雷同 臺媒:校徽也山寨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中國浙江省實驗學校校徽與臺灣海洋大學的校徽十分相似。(圖片來源:臺灣ETtoday新聞雲網站)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 臺媒稱,有網友日前在網絡上發文表示,他發現浙江省餘姚市實驗學校的校徽竟然和臺灣國立海洋大學校徽非常雷同。
  • 屏東科技大學
    >1991年「國立」屏東技術學院1997年「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類型科大約為285公頃系所院4學院、42學系、所   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東科大、屏科大、屏科,位於臺灣屏東縣內埔鄉。前身為臺灣日據時期的高雄州立屏東農業補習學校,成立於1924年4月。歷經數次改制及更名,於1997年8月改制為屏東科技大學。該校設有全臺唯一的「野生動物保護收容所」及「流浪狗收容中心」。內埔校地面積約為285公頃,而該校在墾丁公園附近另有268公頃的保力林場與600公頃的達仁農場。目前有27系,32碩士班,7博士班,分別隸屬農、工、管理及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等四個學院。
  • 陷「論文抄襲」,李眉蓁被校方撤銷學位,嘆「政治追殺」
    國民黨籍高雄市議員李眉蓁今年投入高雄市長補選,選戰期間被爆出碩士論文抄襲風波,儘管她事後主動宣布放棄學位,臺灣中山大學仍依法進行學術倫理審定。相關調查今(13日)正式結束,臺灣中山大學發出公告,認定李抄襲行為屬實,依規定撤銷其碩士學位。
  • 臺灣設計展——屏東YA!
    眾所矚目的2019臺灣設計展,於10月5日至10月20日在屏東盛大展出。
  • 餘姚市實驗學校與臺灣海大校徽相似 真相到底如何?
    近日,一篇名為《大陸中學校徽與臺灣海大雷同臺媒:大陸校徽也山寨》的新聞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文章報導,餘姚市實驗學校和臺灣海洋大學的校徽十分相似,同樣都是藍底白圖,且都以鳥為圖案,只有前方鳥頭抬起的角度不太相同。大多數網友認為,校徽設計本就單一,如有雷同,純屬是巧合。真相到底如何,是臺媒小題大做?還是真有此事?
  • 復旦宣傳片被指抄襲東京大學 校方連夜發布新片
    新京報訊 (記者許路陽 實習生羅婷 郭琳琳)迎來110周年校慶的復旦大學,陷入了形象片「抄襲門」。多名網友質疑該校新版形象片涉嫌抄襲日本東京大學2014年宣傳片。  校方雖稱該宣傳片劇本是獨立創作,但昨日下午,復旦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上這個標註為測試版的形象片已被撤下。昨晚,復旦2015校慶宣傳片(完整版)在其微信平臺發布。
  • 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徽
    臺灣交通大學的校徽臺灣的「國立交通大學」,大陸一般稱為臺灣交通大學或新竹交通大學。
  • 臺灣國立中興大學更換新LOGO引爭議 校方稱未停用原有LOGO
    且中興大學位於臺灣省的中心,更應自我期許要不斷地將學術成就與人文關懷推向世界。此外,中文校名特委請知名書法家本校中文系陳欽忠教授提字,經由專門設計搭配後,的確別具風格。而此次推出的新LOGO由該校EMBA校友帝寶工業董事長謝繡氣委託福康形象設計公司陳清文總監設計,無償捐贈學校使用。新LOGO圖形設計依據原始校徽圖案精神,重新賦予現代設計之美感。
  • 臺灣屏東大學開學首日學生墜樓 警方介入調查(圖)
    (中時電子報 林和生攝) 中國臺灣網9月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屏東大學開學首日便發生學生墜樓事件,今(7)日晚間8時40分許,就讀屏大信息科學系4年級葉姓男學生,被其他3名同校同學目擊從學校宿舍墜樓,被救護車緊急送往部立屏東醫院急救,全身多處骨折,情況相當危急。
  • 臺灣大學校徽更新
    臺灣大學,簡稱臺大(NTU),成立於1928年,是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公立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也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大學。其前身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為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臺灣大學」。
  • 大學生論文被抄 校方認定「合謀抄襲」判0分
    大學生論文被抄 校方認定「合謀抄襲」判0分   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一學生論文因「合謀抄襲」被判0分,校方稱這是參考國外製度強調「學術誠信」  抄襲別人作業或論文受到處罰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如果自己辛苦寫的作業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抄襲」,卻也被判為0分,是不是覺得不公平和難以置信?
  • 臺灣屏東大學副校長王隆仁一行來校訪問
    4月1日,臺灣屏東大學副校長王隆仁一行9人來校訪問,校長屈廣清、副校長黃江昆會見了客人,臺港澳辦、教務處、物信學院、音舞學院、繼教學院及閩臺合作專業負責人參加了座談。屈廣清對王隆仁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我校與屏東大學關係密切,自2012年兩校合作培養通信工程、音樂學專業人才以來,交流合作從沒間斷,合作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