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關於識別真假蝶形花冠的科普文章,頗為有趣。認真學習了這個專業的講解,對於外行來說,仍有幾分模糊。不過舉出幾個例子、聯繫起來,自然就容易分清、容易理解了。
典型的蝶形花冠:紫藤,假蝶形花冠:紫荊。這兩種花兒在昆明都有,也是我們喜歡的花卉之一。
蝶形花冠:紫藤花
「蝶形花冠就是像刺槐、紫藤等的花冠,由5枚花瓣組成,1個旗瓣,2個翼瓣和2個龍骨瓣,它的特點是:旗瓣最大,在最外邊,花蕾時包裹著其它花瓣,龍骨瓣在最裡面。」
印象中以前在雲南是很少見到紫藤花的。30多年前去蘇州,我們在公園裡第一次見識紫的色藤花,就被它深深吸引:如一襲浪漫的紫色瀑布,帶給我們枯木逢春的喜悅。紫色、藍色相間,深淺不一、錯落有致,小小的花瓣連成一串一串的花鏈,垂落下來,很美。
自從在蘇州邂逅紫藤花之後,對它有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攝影作品,知道有很多以紫藤花瀑為特色的地方,有一種特別的浪漫和溫馨,令人心醉。
這些年來,昆明街頭的花卉品種增加了許多。紫藤也出現在昆明的公園裡,雖然沒有特別大的規模,在昆明見到紫藤花開的景致,仍會讓人感到非常很驚喜。
我們在雲大校園、在翠湖、在圓通山、在金殿公園,都遇見過到紫藤花開的景致,一如30年多前初次見到的模樣。紫藤帶給我們的,依然是美好的視覺體驗。
在昆明金殿公園裡,距離太和宮不太遠的地方,有一架紫藤花,密實粗壯的花枝、生機盎然的綠葉鋪滿了冰冷的水泥花架。
一吊一吊紫色的花兒自然垂下,如瀑布一般搶眼,風吹過,花瀑飄搖、如風鈴一般,甚美。
花架下有一塊斑駁的石頭,上書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讀作《紫藤樹》:
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
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
詩畫合一,應該就是眼前的景致了。
查詢了一下,發現紫藤的花語是: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有一點點傷感的意味。紫藤不僅好看,還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所以是常用的園林美化植物,頗受歡迎。
聽說昆明不少地方有了規模不小的紫藤花種植,為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既浪漫又神秘的紫色風景。
假蝶形花冠:紫荊
「假蝶形花冠,通常指紫荊屬的花冠,也是由上述5個花瓣組成,不同的是大小和花瓣的摺疊順序。以紫荊花為例,假蝶形花冠的旗瓣較小,位於最裡層,中間是兩個翼瓣,最外層是龍骨瓣,較大,龍骨瓣包裹著其它花瓣。還有一點是雄蕊不同,它的10枚雄蕊的花絲是分離的。」
紫荊是近些年來昆明園林用花中常用的品種之一,在很多公園裡、小區庭院中、道路綠化帶,都能見到。開花時節,一排紫色的花兒吸引了眼球,遠遠地就看到它的身影。
直立向上的灌木叢,長滿了花兒,沒有一絲葉片。單個花瓣很小,花兒集結擁簇成群、匯聚枝頭。
有些與眾不同的是,紫荊似乎沒有伸長的花枝,像小米粒一瓣的花兒直接從樹幹結節處長出,讓人感覺像是假花一般,讓我們不由得聯想起很多年前很流行的蠟花、絹花……
紫荊是一種美麗的木本花卉植物。樹皮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行氣,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治產後血氣痛、療瘡腫毒、喉痺;花可治風溼筋骨痛。原來,紫荊不僅好看,還有很多藥用價值呢。
昆明無時不飛花,一年四季,這裡都不缺少花開,賞花、識花,在昆明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們每個人都多多認識大自然,才能增長保護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識和能力,人與自然唇齒相依,其實,這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