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
至關重要的
陽氣
在冬季,突發性心臟病、關節風溼、面部癱瘓、反覆感冒都是好發疾病,這些疾病大都是凍出來的,所以冬季護住陽氣至關重要。
中醫上來說,陽氣對人體健康有重要影響,不注意護陽,機體會陰陽失調、氣血虧損,抵禦外邪的能力下降,這些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路人甲
保護陽氣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醫生
其實是保暖,身上有幾個凍不得的地方更是需要注意。
凍不得的地方
頸部
頸部如果不好好保暖可能也會引發一些嚴重的疾病。常見的疾病例如頸椎病、強直性脊柱炎、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都有可能出現遇冷頭暈、噁心、頸痛的症狀。
頸部受寒,易發強直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素有「不死的癌症」之稱,相當於中醫裡的「大僂」,《內經》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叢之,乃生大僂」,大僂究其意, 指脊柱彎曲、背俯, 令人羸弱失去生活能力的疾病。
與陽氣息息相關的穴位
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和「陽氣」不足有著很大的關係,是不是頸部還有一些重要的穴位也和我們保護陽氣息息相關?
小B
一些重要的穴位也在頸部。比如說我們的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又被稱為「陽脈之海」,故大椎穴被稱為「陽中之陽」,具有統領一身陽氣的作用。護理大椎穴可以起到疏通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經氣,調整督脈氣血,補充人體陽氣的作用。又因督脈、任脈和衝脈都是從胞宮中起源的,「一源三岐」,因此保護好大椎穴就是保護好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
小A:是不是維護好我們頸部的這些經絡和穴位,強直性脊柱炎也會有所緩解?
醫生告訴你
保護好頸部的穴位,那麼陽氣充足、經絡暢通,對外邪有強大的抵禦能力、對臟腑經絡之氣強大的運行濡養能力,自然會使頸項腰背的僵痛症狀緩解。
小A:如何固護我們頸部陽氣呢?
醫生告訴你
頸部僵痛不舒,我們可以採用穴位貼敷,這種方法無創傷,簡便易操作,家裡自己就可以做。
認識幾個重要穴位
大椎: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頸百勞: 當大椎穴直上2寸,後正中線旁開1寸。(雙側)
肩井:在肩上,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然後,我們可以在頸部用敷貼敷剛才這些位置來保護我們的陽氣。茅主任帶來了特製的藥膏,我們來看看裡面有哪些藥材組成。
黃芪,味甘、性微溫,升少陽之氣,走經絡而益營,療皮水風溼之疾病、歷節腫痛最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溫經最效。
草烏,味辛溫,開關節而去溼寒、通經絡而逐冷痺。
白朮,性苦溫,主風寒溼痺,升清陽而消水谷,能醫瀉利。
防風,味甘辛溫,氣味俱升,陽也,為昇陽之藥。
女貞子,滋補肝腎,減少甘溫之藥的燥性。
虎杖,散瘀止痛。
現場我們就讓多多來體驗了一下
腹部
中醫講,人的腹部屬於陰,背部屬於陽。胸腹則容易受寒邪、溼邪侵襲,因此胸腹、肚臍都要固護好。
現在有很多愛美的女生都喜歡穿露臍裝,時尚是時尚,如果我們腹部長期受涼,不僅不能保護「陽氣」,還會有很多疾病產生,例如腹痛、腹瀉等、女性的痛經等,都是比較常見的。
路人乙
冬季的時候,確實腹瀉和痛經非常常見,這和我們腹部沒有保暖陽氣不足,有什麼關聯呢?
比如說腹痛,風寒侵襲,寒凝氣滯,導致臟腑經脈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因寒性收引,故寒邪外襲,最易引起腹痛。再比如說腹瀉,過食寒涼、或先天不足、或陽氣耗散,腎陽受損,命門火衰,致脾失溫煦,運化失職,水谷不化,升降失調,清濁不分,而成洩瀉。
腹部的重點保護位置
其實我們的腹部有一個重要的
「神秘區域」,
我們稱之為——
腹部神龜。
人的腹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神闕調控系統,人體在腹部的全息影像酷似一個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龜。
我們看到有一個穴位很重要,就是神闕穴。神闕穴當元神之門戶,故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之功效。加之穴位於腹之中部,下焦之樞紐,又鄰近胃與大小腸,所以該穴還能健脾胃、理腸止瀉。
本穴除治中風脫症,厥逆之痰外,還可用治腹瀉、絞痛、脫肛等症。可見臍部神闕地位之高,相當與腹部的「首府」,全身重要的「樞紐城市」。
如何保護腹部
今天茅主任要推薦的是腹針療法。在這裡茅主任推薦了兩種配針方法:
天地針:中脘、關元。補脾益腎.
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含以後天養先天之意,故名引氣歸元,治心肺、調脾胃、補肝腎之功。
做針灸的時候
我們有什麼注意要點嗎?
患者疲勞、精神緊張、過飢過飽不宜施針,予年老體弱者施針取穴宜少、手法宜輕、留針時間宜短。
孕婦不宜針,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宜針,皮膚感染、潰破不宜針,腫瘤患者不宜針。
膝蓋
第三個「凍不得」的地方是我們的膝蓋。
臨床上常常會看到很年輕的患者來就診,說兩個膝蓋痛,保暖後疼痛明顯減輕。
現在認為,寒冷是骨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因素。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是老人致殘的主要原因。
我們有什麼方法去
維護好膝蓋處的「陽氣」嗎?
茅主任今天帶來了熱奄包。熱奄包用了以下配方:
乳香9g、海桐皮15g、蘇木9g、山奈12g、紅花9g、全當歸12g、制川烏9g。
制草烏9g、沒藥9g、獨活9g、威靈仙15g、香樟木15g、雞血藤15g。
伸筋草15g、黃金子9g、甘松12g、地必蟲9g。
飲食補陽
茅主任今天也給大家推薦一道
護陽的佳餚。
當歸生薑羊肉湯。
路人甲
這道菜有什麼功效呢?
醫生
這是一道有著1700年歷史的佳餚,可溯源至《金匱要略》,該美食具有溫中補虛、祛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產後腹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的患者。
一般煮食可用當歸三兩(9g),生薑五兩(15g),羊肉一斤(500g)。方中當歸、羊肉兼補兼溫,又以生薑宣散其寒。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
寒冷的冬季
保護好我們身體的陽氣至關重要
針灸、穴位、熱奄包,你都get了嗎?
快快行動起來吧!
專家
簡介
茅建春 主任醫師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溼科免疫科主任
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學術繼承班繼承人
上海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