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對黃金一直有一種特殊的信賴,除了作為首飾之外,黃金也是一個重要的硬通貨,有句老話叫「亂世買黃金,盛世藏古董」,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黃金強大的保值能力和流動能力。
在古代,黃金更是可以直接作為錢去花的,到了現代,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拿著金子去買東西,但各大銀行也都在售賣著金條和相關黃金商品,來方便客戶進行投資。
跟我們平時在商場裡買的金項鍊、金耳環比起來,銀行售賣的黃金產品顯然看起來更權威、也更有投資價值。
也正因為這樣的心理,許多人更願意在銀行買黃金,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銀行買回來的黃金,居然被磁鐵給吸起來了……你該怎麼辦呢?
這可不是搞笑段子,而是真實發生的事兒:浙江的一位張先生為了投資,花一萬多塊錢在建行買了幾根金條回去收藏。
可有一次,他無意中把家裡的吸鐵石靠近了金條,結果讓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金條居然把小吸鐵石給吸起來了!
一般來說,吸鐵石只能吸鐵塊之類的金屬,而黃金肯定不屬於能被它吸起來的範疇,再加上這金條也不是在路邊小店隨隨便便買的,而是在正規銀行購買,這到底是買的金條還是鐵塊?!
這事兒被曝光之後,許多買了建行金條的人也趕緊拿出自家的金條,看看是不是也出現了這種狀況,結果另一位楊先生發現,自己家的金條,也能跟吸鐵石吸起來……
按照常識來說,黃金是不可能產生磁性的,而關於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出現了3種猜測:
1、黃金表面比較潮,有水的情況下把小磁鐵給粘上了,看起來就像是金條跟磁鐵能相互吸引一樣;
2、金條的純度不高,裡面可能摻雜著鐵或者鎳之類的雜質,這些雜質讓金條產生了能被磁鐵吸起來的磁性;
3、建行官方說法:很可能是金條在包裝運輸的過程中,接觸到了鐵製品,然後因為黃金的質地太軟,鐵製品嵌入金條表面,這才讓磁鐵能被金條吸起來。
在銀行買金條,本來是衝著對銀行官方的信任去的,結果也能出現意外,那麼平時我們在店裡買金飾的時候,豈不是更危險了?
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在購買的時候注意下面這些細節,該怎麼買還是可以繼續買買買的~
1、在哪裡買靠譜
一般來說,想要買金飾的話,還是得去大一點的、靠譜的金店,這些店裡的金飾雖然價格可能會高一些,但是相對來說黃金的純度跟品質都更有保障。
2、買哪種金靠譜
金飾的品種有很多,千足金、3D硬金、古法黃金、K金、鍍金……一進店裡,肯定要被各種顏色、各種品種的金飾晃花了眼,到底哪一種金飾最靠譜、最值得入手呢?
1、足金:
市面上的足金一般指純度在99.9%以上的黃金(也就是俗稱的千足金),在金飾中純度算很高的,保值能力很值得肯定。
2、3D硬足金:
是近些年誕生的一種新型金飾加工手段,純度和普通千足金一樣,但因為工藝的改良,讓3D硬金硬度更高,更方便製作一些複雜的造型和款式,價格和顏值都要比普通的足金高上一些。
3、古法黃金:
也是近些年來火起來的一種黃金加工手段,是古代金工藝的一種繼承,風格上更偏向復古華貴。
4、K金:
說白了,K金是黃金加入一定比例的其他金屬冶煉而成的,它極大解決了黃金質地太軟的缺陷,硬度更高,顏色也更豐富,在首飾界靠著這些優勢承包了金飾的「半壁江山」。
5、鍍金:
就是在其他材質金屬的飾品外面鍍上了一層金,看起來很像金飾,也不容易生鏽,但價值上要遠低於真正的足金。
總結
這4種金飾,到底買哪種更合適呢?如果追求性價比,想著買金飾保值的話,那傳統的足金飾品性價比無疑是最高的;
如果追求時尚,對保值方面不太在意的話,那K金飾品最為適合;
單純追求價格便宜的話,鍍金材質的飾品價格最低;
如果既想戴得貴氣時尚,又追求保值性能的話,3D硬足非常適合;
如果追求傳統復古的文化底蘊,古法黃金飾品能讓你優雅又大方。
3、買什麼款式靠譜
跟寶石比起來,金飾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如果嫌棄款式不滿意的話,可以找金店融掉之後重新打造,這讓金飾的款式有了更高的寬容性:萬一買回來戴了幾天之後不滿意,還可以去重鍛嘛~
話雖如此,下面這2種款式的金飾最好不要入手:
1、金鑲玉:
在各大商場的抽獎櫃檯,金鑲玉飾品可以說是常客了,看起來又有金又有玉,可實際上,大多數金鑲玉所用的玉並不是啥值錢的玉,金只是一層純度存疑的薄皮,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金包銀/鐵:
看起來是金燦燦的鐲子,可如果把它掰開,才發現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種金飾外層是空心的金器,裡面填充著銀甚至鐵絲,用銀和鐵賣出黃金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