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相比較於原來的婚姻法,這次民法典為協議離婚增加了一個「離婚冷靜期」:
「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對於這個法規的出臺,認同和不認同的聲音都有。不認同者認為在婚姻裡萬一覺得不合適了,離婚更難了,還不如不要結婚。認同者則認為這樣挺好,人們就不會那麼輕率地結婚和離婚,有利於社會和家庭的穩定。
而我則認為,這些外在的措施對於解決婚姻問題並不起決定性作用,是否結婚和離婚的決定性因素應該在於夫妻雙方,真正要為婚姻負責的也是夫妻雙方,法律只是在雙方自願的情況下對夫妻雙方的婚姻存續狀態起公證和保護作用。如果因為這樣一個「離婚冷靜期」的規定就不敢結婚了,說明你一開始就對這段婚姻缺乏足夠的信心。
真正好的婚姻,必定是雙方心甘情願認同這種形式,願陪著你在這種形式裡走過餘生,四季冷暖是你,目光所致皆是你。
01
想要擁有好的婚姻,夫妻雙方需要對婚姻的形式達成共識,了解婚姻的本質。
在當今社會,結婚離婚流程的簡化,使一些人對於婚姻更加具有衝動性。頭腦發熱就去領證,一言不合又去離婚。整個社會的婚姻周期越來越短。據民政部統計,2019年的離婚案件裡,結婚不到一年的佔11%,不到2年的佔26%,結婚3年的佔32%,結婚4年的佔17%,結婚5年的佔10%,結婚5年以上的佔4%。這說明一部分人對於婚姻已經沒有太多的耐心,把一紙結婚證也只是當成了一種形式。而這其實已經偏離了設立婚姻這種形式的初心。
結婚是指配偶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配偶關係的民事法律行為,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及其他責任。婚姻是在自願前提下依法形成的一種法律關係。
婚姻還是一種社會形式。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存在各種各樣的婚姻形式。但是不管如何變遷,婚姻的本質都沒有改變過:婚姻是社會的最小單位,是精神和物質需求的結合,它的產生是由於群體穩定和發展的需要。
因此,男女雙方相互愛慕和吸引是進入婚姻的前提,對婚姻責任和義務的認同則是婚姻得以存續的根本。如果只想要戀愛時的激情而不願意接受結婚後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願意忍受婚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生活,那就最好還是不要走入婚姻的殿堂。
02
想要擁有好的婚姻,夫妻雙方對戀愛和婚姻的區別要有正確的認識。
著名猶太哲學家胡塞爾曾經說過:
「婚姻的黃金時代,不在舉行過婚禮之後,而在婚前的戀愛時期。」
戀愛從古至今都是文人吟詠的重要主題。「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些都是戀愛時最直接的感受。據生物學家研究表明,在男女熱戀時期,人體會分泌多巴胺和羥色胺。多巴胺會讓人神經興奮,產生一種愉悅感,讓男女在戀愛中產生激情。而羥色胺更是一種神奇的化學物質,它能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理智,變得盲目,會選擇性地只看到對方優點,而對缺點視而不見,「情人眼裡出西施」。這也就是為什麼司湯達會說:「愛愛像發高燒,它的來去均不受意志的制約。」
但這兩種物質維持高濃度的時間一般就是兩年左右,最長也是三四年。所以並不是戀愛時間越長就越容易走入婚姻殿堂。相反,戀愛時間越長,越沒有激情和新鮮感。盲目期過去後,缺點開始浮現出來。如果不能及時轉化成親情,多一些包容。那就只能越來越「相看兩生厭」,最終分手。
馬克思曾經說過:
「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僅有愛情的婚姻是不現實的婚姻。」
我們不能在婚姻裡還一直懷念著戀愛狀態,總是以戀愛期間的標準去要求和評判對方,甚至以此為依據來評判對方是否還愛自己,作為離婚的理由。
總之,愛情是婚前的甜點,是進入婚姻殿堂的催化劑,而婚姻才是愛情的最終歸宿,是愛情的落地實操版。只有正確認識到了婚姻和愛情的區別,不一直躺在戀愛的蜜罐裡,你才能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堂降落到凡塵,把婚姻過成生活,完成結婚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初心。
03
想要擁有好的婚姻,夫妻雙方需要有相互包容的心。
曾經聽過這麼一句話:「最美好的婚姻狀態莫過於我在鬧,他在笑。」
看到這句話時,腦子裡不自覺地浮現出陳小春和應採兒的樣子。應採兒性格直爽,鬼馬精靈。而陳小春則屬於有點傳統而不解風情的那種人,而且兩人還相差16歲。本來看上去是各種不般配,卻偏偏過成了最甜蜜的組合。陳小春在外人面前的不苟言笑,一臉嚴肅,到了應採兒這裡就是百鍊剛化成了繞指柔,願意陪著她各種嬉笑。
有人說,結婚並不是1+1=2,而應該是0.5+0.5=1。在婚姻中每個人都應該是去掉了自己的一部分缺點和個性,而與另一半去進行磨合,組成那個完整的「1」。
好的婚姻需要互相能包容對方所有的優點和缺點,並且心甘情願為對方作出一些改變。
婚姻裡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只有願意不願意。願意了,你怎麼鬧,我都會笑。不願意了,你的鬧就是厭惡的根源,是分手的理由。而忘記可能在最開始你就是喜歡她的鬧,喜歡她的活潑。多點包容,多想想初心,你就會發現婚姻這道題其實並沒有多難解。
04
想要擁有好的婚姻,還需要這個關鍵詞:共同成長。
楊瀾曾經是《正大綜藝》的主持人,現在是著名的傳媒人。她和她的丈夫吳徵結婚二十多年,一直都是低調恩愛,夫唱婦隨,攜手共進。
她曾經說過:
「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於精神的共同成長。」
好的婚姻,長久的婚姻,必須兩個人在精神和認知層面上是能勢均力敵的。
一個家庭裡有不同的分工,側重點不一樣。比較好的組合是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即使兩個人都是全職也必須有一個人要把重心多放在家裡。如果兩個人都只把心思放在工作上那也遲早會出問題的。但是即使是在家做家庭主婦或者家庭主夫,也要注意以下兩點:
a、不要眼裡只有孩子,還要有另一半。
畢竟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主心骨。偶爾可以為了孩子少照顧一點另一半的情緒,但不能一直都這樣。要不然人家會認為家裡只是多了一個保姆,而不是另一半。
b、要加強自我修養,自我進步。
不能跟社會脫節,跟時代脫節。多關心另一半的事業,最好能在有需要時給到另一半一些建議和意見。這樣你們才不會淪落到無話可說的地步。要做和他(她)並立的木棉,而不是攀緣的凌霄花。
很多夫妻在戀愛時候兩人條件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結婚後就會發現一個人成長得快,一個人成長得慢。如果快的一方不能停下來耐心等等,慢的一方不能迎頭趕上,那兩個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鴻溝就會出現,最終的結局就只能是分開。
05結語
如果要評選近現代最美的婚姻,楊絳和錢鍾書一定在列。他們那份死生契闊,相互欣賞的感情,在《我們仨》裡滿滿都要溢出。楊絳也是資質天賦頗高的才女,但她寧願在錢鍾書寫《圍城》時「做灶下婢也心甘情願」。而錢鍾書也深知和欣賞楊絳的才華,他的作品都要給楊絳過目後才定,《圍城》裡蘇文紈的詩都是讓楊絳翻譯的,還囑咐她不要翻得太好。
楊絳也是大家閨秀,卻為了錢鍾書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家庭婦女。她曾說過:
「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最可貴之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而對於自己的妻子,錢鍾書評價是: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這才是婚姻最美好的狀態啊,我們旗鼓相當,我們相互欣賞,相互成就,有著一輩子的默契和依戀。我們是愛人,也是親人,更是知己,我們就是彼此一輩子的港灣。
我是玉弦歌兒,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字愛好者,關注我,與你一起在文字裡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