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士大使,各位朋友:
很高興也很榮幸受邀在加州知名國際事務論壇—北加州世界事務理事會舉辦的外交官午餐會上演講。
首先感謝威爾斯主席和布萊士大使的邀請,也感謝所有在座對中美關係感興趣的聽眾和記者朋友們。我今天不僅想與大家一起分享觀點,也想從你們那裡了解如何更好促進這一重要的互惠關係。
在我35年的職業外交官生涯中,我與美國有一種特殊的聯繫,因為我首次駐外工作就是在美國。1984年至1986年,我作為青年外交官在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工作,這兩年一個月的經歷為我的職業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是我的第二個故鄉。此後,在擔任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和司長期間,我陪同許多高訪團組訪問美國,包括江澤民主席1993年和胡錦濤主席2006年對美進行國事訪問。我也在中國參與接待過裡根總統、柯林頓總統和布希總統等美國領導人訪華。
大家或許已經了解到,應歐巴馬總統的邀請,習近平主席將於9月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值此訪問前夕,讓我們一起回顧中美關係歷史並展望未來具有特殊的意義。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兩國有過一段不相往來的時期。「桌球外交」打破了堅冰,並為尼克森總統1972年訪華鋪平了道路。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同月,鄧小平開啟中國領導人首次訪美之旅。
過去36年多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關係雖經歷風風雨雨,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中美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我們兩國在包括政治、經濟、教育、文化、人文和國際事務等幾乎所有領域都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歷史證明,中美「和則兩利,鬥則俱傷」。請容我在此詳作闡述。
(一)經貿關係。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兩國在資源、人力、市場、資金和技術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1979年,中美貿易額僅有24.5億美元,而去年這一數字達到了5900億美元,36年間增長了240餘倍。如今,中美互為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國之一。有6萬多家美國公司在華投資,包括蘋果、英特爾、惠普、沃爾瑪、麥當勞和星巴克等。許多中國家庭使用微軟作業系統、駕駛通用汽車、用蘋果手機打電話和觀賞好萊塢影片。同時,中國公司在美投資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日益密切的經貿關係促進了兩國經濟增長,創造了就業,也為兩國人民帶來了紅利。中美正在商談雙邊投資協定,一旦達成協議,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兩國經貿合作。根據最新報告,中美將於2022年成為彼此的最大貿易夥伴,屆時美對華出口額將超過5300億美元,由此在美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我這裡也有一些加州對華貿易數據。
在全美50個州中,加州在中美關係中扮演了領跑者的角色。2014年,中國與加州貿易額高達1540億美元,佔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的26%。中國在加州投資達27億美元,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2013年4月,布朗州長訪華取得圓滿成功,在上海重啟加州中國貿易投資辦公室。加州與中國七個省份建立了「貿易投資合作聯合工作組」,這是首個中美省州之間的經貿合作平臺。
作為農業、高科技、旅遊、文化和清潔能源產業的領先州和美國面向太平洋的門戶,加州對華合作潛力無限、前景光明。
(二)政治關係。中美恢復接觸以來,兩國高層互訪與對話頻繁。如今,中美之間有超過100多個對話與合作機制,其中最知名的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和中美商貿聯委會。今年6月在華盛頓成功舉行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為兩國關係全面發展注入了「正能量」。
中美地方交往發展迅速。如今中美之間已有41對姐妹省州和201對姐妹城市。加州是廣東省的姐妹州,舊金山是上海市的姐妹城市。兩國近年還舉辦多次中美省州長論壇和中美市長峰會。
所有這些機制有助於中美兩國互利合作和管控分歧。
(三)人文交流。1979年,中美之間僅有數千人次互訪,去年這一數字升至430萬人次,這意味著每天有15000人飛越太平洋,每17分鐘有一架客機在中美兩國起飛或降落。去年11月以來實施的10年籤證互惠政策,將把兩國互訪人數推向新的紀錄。
中美兩國在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婦女與青年等領域開啟了一系列倡議與行動。1978年12月, 52名中國公派人員首次來美留學;1979年2月,8名美國人開啟赴華留學之旅。2014年,約27.5萬中國學生在美學習,超過2.4萬美國學生在華學習。2014年,中國75所高校接待美國學者1.2萬人,召開中美學術研討會217次。
中國實施了「三個一萬」計劃,即設立1萬個中美人文交流專項獎學金名額,通過「漢語橋」邀請1萬名美國學生來華研修,公派1萬名中國學生在美攻讀博士學位。美國也實施了「十萬強」計劃,派遣10萬名美國學生赴華留學。
中美人文交流發展可謂史無前例。
(四)國際事務領域合作。中美在地區和國際問題上保持著密切、有效的溝通與合作,如朝鮮半島、伊朗核協議、阿富汗重建、反恐、能源安全、公共健康和氣候變化等。中美共同迎接挑戰,為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在此也介紹一下中國當前發展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步步從貧困封閉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引擎。在經歷30年高速發展之後,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入中高速,發展聚焦於質量而不是數量,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關鍵作用。中國股市下行反映了中國經濟這種調整,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毫無根據。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作為二戰盟國,中美兩國肩並肩作戰,在維護二戰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中國將於9月3日舉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儀式,緬懷英雄、回顧歷史、珍視和平。我們決不會忘記在抗戰期間以鮮血和生命幫助中國人民的飛虎隊、駝峰航線等美國朋友們。
2015年中美大事、要事不斷,最重要的是習近平主席即將對美進行的國事訪問。在2013年加州「莊園會晤」和2014年北京「瀛臺夜話」中,習主席和歐巴馬總統進行了深入交流,就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和「合作共贏」為特徵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與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面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美兩國應該把握正確方向,避免「零和遊戲」。
歷史證明,中國的成功依託於對和平發展的承諾。我們將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從未有挑戰或取代美國地位的戰略意圖。中美兩國都是亞太國家,應共同致力於這一地區的和平與繁榮。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寬闊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
當前,我們兩國正緊密合作,為習近平主席的訪問積極作準備。我們感受到了美國人民對習主席的熱烈歡迎和對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期待。我相信習主席的訪問將取得圓滿成功,並為中美關係未來開啟積極、深遠的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中美兩國雖文化不同,制度各異,但只要彼此敞開心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就可以跨越任何鴻溝,讓我們新型大國關係的道路越走越寬。
作為30多年來參與中美關係發展的職業外交官,我對中美關係前景充滿信心。讓我們為習近平主席訪美積極做好準備,讓我們共同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做出努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