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1955年建校,位於美麗的世界風箏都—濰坊市市中心。學院佔地2800畝,分兩個校區和兩個獨立設置的教學實訓區。面向全國30個省份招生,在校生近一萬人,是全國最大的畜牧獸醫類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山東省示範高職院校,山東省畜牧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
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授、副教授127人,「雙師型」教師佔專業教師的80%以上。有全國高校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教學能手等8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專家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理論全面、技能嫻熟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辦學條件先進,擁有實驗實訓室130多個。建有動物疫病檢測中心、動物醫院、飼料廠、GMP獸藥廠、畜牧科技示範園等覆蓋所有專業、功能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
專業特色鮮明,建成了畜牧、動物醫學、動物防疫與檢疫、獸藥生產與營銷、動物營養與飼料、食品加工、寵物養護與疫病防治、畜牧經濟貿易等20個專業和專業方向,涵蓋了肉食品從牧場到餐桌的整個產業鏈,形成了「以畜牧獸醫為優勢、以現代農業為特色、以經濟貿易等為新增長點」的專業結構和體系。建有省級品牌和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15門。
多年來,山東牧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立德樹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這一根本目標,秉承「在行業背景下辦學,在職業氛圍中育人,為現代農業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科技服務」的辦學宗旨,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加強內涵建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教學、科研、服務質量和水平顯著提高。走出了一條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產教結合辦學之路,形成了「校企融合、強技厚基、立德樹人、服務產業」的鮮明辦學特色。學生連續4屆蟬聯全國農業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畢業生以基礎知識紮實、實踐技能過硬、吃苦耐勞而倍受歡迎。58年來為國家培養畜牧獸醫專業人才7萬餘名,為學院所在地濰坊市成為全國第一畜牧大市、為山東成為全國畜牧大省、為中國畜牧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學院被確定為山東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農林牧漁類國家級師資培訓基地。
「十二五」期間,山東牧院堅持「一二三四」內涵發展思路,實施以普通高職教育為主體,以繼續教育、校辦產業為兩翼帶動全局的發展戰略,夯實師資隊伍、招生就業、校企合作三個基礎,推進國家骨幹高職院校項目建設工程、教學質量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百縣千企萬戶」服務工程,努力創建辦學理念先進、育人水平高、服務能力強、辦學特色鮮明的優秀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特別在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校企合作辦學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積極貫通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近年來,學院積極探索實施中高職銜接、專本科銜接的途徑,貫通職業教育培養渠道,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特別是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培養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中高職合作辦學
與省內8所職業中專實行聯合辦學,採取「2+3」的模式,學生前兩年在職業中專學校學習,後三年到我院接受高職教育。此舉為高職教育擴大了生源基礎,為中職學生拓展了提升空間。
2.「三二連讀」
與省內中職院校聯合開展「三二連讀」培養。相關專業的學生前三年在中職學校學習,後兩年到我院接受高職教育。
3.「三定培養」
在全國率先設計開發了「三定班」專業人才培養項目,面向企業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是提高企業在職職工專業能力、學歷水平的良好模式。
4.利用單獨招生政策,舉辦執業獸醫師方向班,填補我國執業獸醫教育空白。
招收現從事畜牧生產、管理和技術推廣與服務,且現崗位兩年以上工齡,具有中職及以上學歷的在崗人員。招生條件突出強調實際工作經驗和業務與專業背景。系定向招生、定向培養。按照全國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大綱設計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主要採取工學交替、研學結合的教學形式,將教學活動與崗位應用緊密結合,突出實踐性、應用性教學特點。
5.舉辦「3+2」專接本分段培養
自今年起,山東省開始實行「3+2」專科與本科分段培養職業教育招生試點,我院和山東農業大學對接,聯合培養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人才。為確保「3+2」專接本職業教育特點和質量,突破原有學科體系和專業限制,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專、本科院校、行業企業將聯合建立一套以市場為導向、企業深度參與的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機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主幹課程標準及課程體系,避免原來專升本出現的某些課程重複開設,專科階段職業教育與本科階段普通教育不銜接的弊端。人才培養目標是「3+2>5」「3+2>4」,即拿到「3+2」本科學歷學生的質量要好於普通專升本的學生,也好於4年制本科學歷的學生。「3+2」課程不是機械的一分為二,而是充分發揮山東牧院校企合作育人、實踐教學突出的優勢,充分發揮山東農業大學實驗設備尖端、師資理論深厚、科研水平高的優勢,培養學生寬厚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能力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成為既適應當前經濟發展需求,又適度超前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
今年初次招生,動物醫學專業100個「3+2」名額,錄取105人,最高分481分,高出二本錄取線46分,許多考生分數超出了所在地區二本錄取分數線。
之所以如此受歡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隨著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自動化、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對人才層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職業教育停留在中職、高職層次已經不能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必然需要本科層次、專業碩士層次的職業教育人才;二是廣大考生及其家長對職業教育升本深造的願望強烈;三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高職教育既然是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必然要有專科、本科、碩士等不同層次,建立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
這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拓寬了高職升本科的口徑,讓眾多渴望進一步深造的高職學生充滿了希望,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而且貫通了職業教育通道,形成了由中職、到高職、到本科的職業教育體系,順應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提高了職業教育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高的要求。
二、校企合作,互惠共贏,在行業背景下辦學
多年來,山東牧院本著互惠共贏的原則,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合作程度,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融合社會資源與學校資源,共同培養人才,實現互惠共贏。與全國500多家畜牧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山東金牌畜禽實業集團、山東華辰生物科技公司、兗州綠源食品有限公司等259家畜牧企業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德育、教學、科研、創業實踐基地和教學實訓基地。學院為企業提供人才技術支持,企業接納教師鍛鍊、學生實訓,校企聯合進行科研和技術推廣,專家互聘,資源共享,探索出了企業顧問、專家常駐、股份合作、訂單培養、文化共建、企業助學、聯合研發、頂崗實習等校企合作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良好局面。
1.「企業顧問模式」
學院實行「三個一」制度,即專業教師必須常年聯繫至少一個企業、每年為企業解決至少一項技術難題、帶好一批頂崗實習的學生。學院專業教師常年擔任企業技術顧問,利用業餘時間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幫助解決技術難題,並與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一起指導學生頂崗實習。
2.「專家常駐模式」
學院專家型教師常駐企業,直接負責企業的生產過程管理和技術創新;同時了解各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需求,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並負責學生在企業的實訓和頂崗生產。學院派學生到基地實訓,邊學習邊頂崗生產。企業為學生頂崗實訓提供便利,並安排技術專家、管理人員擔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接受學院聘請擔任兼職教師。
3.「股份合作模式」
本著「不求完全擁有、但求充分利用」的原則,發揮學院人才技術優勢、企業資金和市場優勢,強強聯合,與北京大北農集團、山東亞太中慧集團、濰坊鑫盛食品有限公司、法國格隆集團等國內外大公司合資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完全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學院佔20-40%不等的股份,提供技術人才支持,公司負責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具有生產經營和教學科研雙重職能,既是獨立的企業法人,又是學院「校中廠」實訓基地,承擔著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鍛鍊及科研開發任務。去年我院獨資和合資企業總產值突破10億元,利稅3500萬元。可以看得出銷售額大但利潤不高,主要是讓利於廣大農民朋友,富裕百姓。
4.「訂單培養模式」
與北京大北農集團合作創建「大北農濰坊學院」,與眾多企業籤訂合作辦學協議,實行訂單式培養。企業提出人才培養標準、培訓計劃,承擔培訓資金,並選派專家定期授課。學院按企業用人標準進行培養。雙方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從招生到畢業生就業的全部任務。近年來,先後與企業合作開辦了「益客班」「中慧班」「九聯班」「天成班」「聖地寶班」「邦基班」等訂單培養班。
5.「文化共建模式」
實施校企文化共建工程,將產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發揮行業、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大北農集團、臺灣派斯德公司與學院共建教學樓、圖書館;山東華寶藥業公司、廣東紫金藥業公司等共建實驗室,資源共享;山東華辰生物科技公司等13家企業冠名校園道路廣場;眾多企業參與、贊助校園文體活動;成立校友聯誼會,建立網站,搭建校友聯誼平臺;學院評選表彰「百名創業明星校友」,常年舉辦企業家講座、論壇、校企聯誼會、懇談會、聯歡會、技能大賽、創業設計大賽,常年為企業員工進行科技培訓等等,建立了物質形態和制度形態的校企合作共建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發揮著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創業精神的重要作用。
6.「聯合研發模式」
學院與行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了7個研究所,學院提供辦公場所和實驗條件,企業支付一定經費,充分整合併發揮各方人才、技術、設備、信息等的優勢,把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作為科研課題,共同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科研成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轉讓給合作企業,既解決了企業的技術難題,又提高了校企協同研發、協同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臨沂惠爾動物營養有限公司、濰坊瑞力生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中校企聯合成立「反芻動物疾病研究中心」、「中獸藥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進行科技開發。
7.「企業助學模式」
以派斯德集團公司為代表的一批畜牧企業在山東牧院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院優先推薦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工作。眾多企業在山東牧院設立了(臺灣)派斯德、(北京)大北農、(山東)金牌、(濰坊)百德、(山東)睿農、(山東)金鑄基、(南京)仕必得、(山東)新希望六和、「益生股份齊魯牧業報社」、(山東)魯港福友、(福建)傲農、(山東)天成等獎(助)學金。
8.「頂崗實習模式」
這是最廣泛、最普遍的合作形式,學院與500多家企業建立了這種合作關係,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就達到259家。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實習標準要求,根據企業生產經營實際,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訂頂崗實習計劃,學生進駐企業,邊頂崗生產邊學習,通過工學交替完成學業。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進行管理、指導和考核評價,確保學生頂崗實習效果。公司為學生支付勞動報酬,並擇優錄用畢業生。
各種合作模式並非孤立單行,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在此基礎上,學院於2010年牽頭成立了山東省畜牧職業教育集團,2012年成立了合作辦學理事會,建立了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合作辦學的平臺,資源共享,專家互聘,文化融合,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在不斷完善。
良好的育人環境,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素以「理論紮實、技能嫻熟、吃苦耐勞」而倍受用人單位歡迎。每年都有五六百家用人單位雲集我院招聘人才,提供就業崗位數是畢業生數量的5-8倍。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連續多年居山東省高校前列,2013年更是創造了就業率100%的紀錄。而且畢業生創業率高,據不完全統計,達到10%以上,居全國高校前列,湧現出了一個龐大的畢業生創業群體,眾多校友已成為國家級、省市級龍頭企業的領軍人物。全國「三八」紅旗手、兗州綠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玲,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山東睿農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依東,「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功勳人物」、臨朐縣奶牛協會會長秦貞福等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最近幾年的畢業生創業蔚然成風,3名畢業生榮獲「首屆全國高職教育畢業生百名就業創業之星」稱號,8名畢業生榮登2010年中國80後大學生創富榜,我院被評為2010年中國80後大學生創富榜富豪畢業院校前20強,是其中惟一的高職學院。
山東牧院鮮明的辦學特色、良好的育人機制贏得了上級部門的首肯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被農業部確定為「農業職業教育能力建設計劃」首批試點院校,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教興魯先進單位」,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宣教基地。先後榮獲全國大學生綜合滿意度50強高校、山東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院校、全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優秀單位、全國農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最受新農村信賴的學校、全省高校德育工作和校園文明建設優秀單位、山東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稱。
(責任編輯:李冰潔(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