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很多人看來,只有手裡有了一定的存款,才能遇事不慌,由是,不少人都有著「愛存錢」的這一習慣。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股票、基金以及各種理財產品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與把錢存進銀行相比,許多理財產品擁有著更高的收益,但是考慮到風險等問題,更多普通人還是喜歡將錢存進銀行。
不過,也有一些人覺得,將錢存進銀行的收益不是太高,越是喜歡存錢之人,多是一些手裡資金不是太多的「窮人」,更有人表示,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存錢成了「窮人的習慣」。那麼存錢真的是「窮人的習慣」嗎?有銀行經理曾表示,有錢人存錢的時候,往往會有著這2個習慣。
首先,窮人喜歡存錢這個事實是不假的,畢竟對於他們而言,本身手裡的錢就不多,為了保障生活,他們更禁不起風險,所以更願意把錢存錢銀行攢起來,而錢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資產。但是對於富人而言,錢更像是一種工具,他們深知通貨膨脹會導致存款貶值,所以更願意拿錢投資,甚至去銀行借錢投資。
雖然「窮人」和富人都愛存錢,但他們的「存錢方式」卻大有不同。不少「窮人」存錢時,都是「隨意存錢」,存錢方式都很隨意,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自己的收益不能最大化。而富人存錢「精打細算」,選擇適合自己的存款方式,讓收益最大化。事實上,根據銀行員工透露,何時存錢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你選擇存錢的時間段好的話,往往能獲得更多的利息,這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般情況下,每年的年前以及年後,是存錢的「最好時段」。這兩個時間段中,因為消費壓力和銀行競爭原因,會導致銀行方面,給出更多的優惠和福利。尤其是在年末,銀行「衝業績」時,給出的優惠力度可能更大。
定期存款到期後選擇人工轉存。很多人為了防止急需用錢時,手頭卻沒有,在選擇存款年限時,往往會選擇1年期、2年期或者3年期這種周期較短的期限。當定期存款到期之後,如果沒有選擇自動轉存,後續也就不會再按照定期存款的方式計算利息了。眾所周知,活期存款的利息往往低於定期存款,因而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會選擇到期之後自動轉存,若是如此,可能會浪費掉一個獲得更高利息的機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